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参考书进行课前预习,认真阅读、仔细思考,边读边批划、边背诵,质疑问题、采集错题,独立完成作业、认真检查,及时复习、整理归纳,阅读后写读书笔记、抒发感想等习惯。  相似文献   

2.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必须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训练,教师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即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书边勾画出文章的重点、疑点、难点等,达到较深层次阅读;边读边想象,从阅读中获得本真;读写结合,提高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3.
吴玉琴 《宁夏教育》2014,(10):59-61
在小学语文中高段的教学中。循序渐进地教给孩子批注式阅读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动笔的阅读习惯,进行个性化阅读,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通过示范、指导、练习、活动等多种形式,能促使学生掌握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做好阅读方法的指导:1.培养学生的五个习惯。边读边查,边读边想,边读边画,边读边批,边走边诵。"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古人留下的好习惯,我们在继承的同时,根据课本的要求将之改为查工具书或资料;思考文本中的疑点、重点、特点;画出中心句或精彩的词句,及时写下自己的感想;边走边读是针对"阅读生活"提出来的,生活即书本,平时多注意生活中发生的事,就会学到很多的生存本领。  相似文献   

5.
一、多渠道理解,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1.多读,学生理解题意的首要条件。一年级的学生由于识字量不多,自读有困难,开始可由教师代读,必须要每读一句停顿一下,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之后,逐步过渡到学生试读、独立默读。不管是教师代读,还是学生自己试读、独立读,都要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2.操作,扫清学生理解题意的障碍。应用题中有一些概念成为了学生理解题意的拦路虎,可  相似文献   

6.
《学周刊C版》2017,(12):153-154
低年级学生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和对问题反思的无意识状态、反思习惯本身培养的艰难性,决定了低年级数学问题解决中解题反思习惯的重要地位。因此,要从数形结合、再次阅读、边读边思考、多种方法互证、逆向反证等方法,以课例、练习、作业、错题订正、自我小结等为平台,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反思意识,掌握反思方法,养成反思习惯。  相似文献   

7.
“勾画式导读法”是时下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运用的一种导读方法,即阅读中教师指导学生按要求边读边动手在文中作适当的圈、点、勾、画。实践证明,这一方法运用得当,可避免学生“有口无心”、“囫囵吞枣”地读书的现象,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从而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也容易出现差生难跟上,难后续等问题。因此,笔者对此进行了探索,总结出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五个问题。一、边读边查的习惯为了让学生养成这个习惯,要求学生在查工具书理解词义时要说出理解的过程;学生阅读时遇到疑难问题,教师也不应立即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查阅有关的读物,思考答案。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努力,一旦找到答案,就会品尝到学习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由于受生理、 心理、知识等多种因素的 限制,其自学能力的培养 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一、指导学生阅读课 文 课文是小学生获得知 识的主要来源和培养他们 自学能力的重要凭藉。教 师要改变传统做法,真正 发挥课本的作用。 1.重要的叙述、法则、 定律、结论以及常用的数 学术语,要让学生边读边 画,边理解、边默记。 2.对难以理解的内 容要边读边思考。 3.对有疑问的内容 要做上记号,认真思考, 反复阅读。 4.自己的不同见解要及时记录。教师要有布置有检查,通过多种途径,及时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二、指导学生预习…  相似文献   

10.
我们学校地处山区。几年来我在阅读课文的教学方面,努力探索,摸到了一些规律,愿意写下来与大家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应紧扣四个环节:即反复阅读,质疑领悟,引路讨论,关键点化。 反复阅读:就是多读几次。指导学生阅读时,应着重培养学生专心读书和善于思索的习惯。读书要讲究效率,每读一遍,都要有所收获。最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还可设制悬念,提高学生的读  相似文献   

11.
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必须充分发挥课本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和习惯。为此,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新课前,围绕新课预习阅读。先布置学生阅读与新知识紧密联系的定义、公式、法则和有关章节,再预习新课。边读边思考新的定义、公式、法则是怎样得出来的,对一些不懂的问题做  相似文献   

12.
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自学能力以及为后续学习起着重要作用,甚至终身受用。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一、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学起于思”、“熟读精思”是我国传统的阅读经验。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良好习惯,我们可采取这样的方式:1.带着问题读书。在让学生  相似文献   

13.
农村学生受各种条件限制,阅读兴趣较低,因此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显得尤其重要。提高认识、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农村学生的阅读兴趣。批注式阅读法是一种边阅读、边思考、边品味的阅读方法,教师恰当地引导学生使用批注式阅读法,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动力,让语文课堂绽放思想碰撞的火花。  相似文献   

14.
科学阅读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抽象科学知识,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以科学阅读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阅读习惯,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用科学阅读丰泽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在科学阅读中不断探索科学奥秘。  相似文献   

15.
正一、持之以恒,培养良好的习惯1.儿歌引路。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喜诵乐记的心理,将"双姿"要求及书写要领,编成通俗易懂的儿歌,让学生反复诵读,边读边做,边读边纠正。教师随时指导,一方面避免了写字教学的枯燥;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2.故事激趣。学生是最喜欢听故事的。自古至今,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做起,教师要为学生阅读教材创造条件,根据物理教材的特点加强阅读指导,养成预习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这些至理名言揭示出了读书的重要性。小学低年级阅读是增加学生识字量的有效方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低年级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以文本为依托,深入阅读感悟利用课本文本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读出感情。课堂教学中的阅读要分层次、形式多样,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首先让学生在朗读中认识字,然后,朗读中要边读边  相似文献   

18.
学生的阅读活动以独立思考为主,阅读的过程是对课文内容理解的过程。思维活动靠内部语言进行。如果是边读边思边读读议议,把理解的东西用外部语言表达出来,这不但有助于语言能力的提高,同时通过互相的思想交流,也有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所以阅读教学中的读议训练是很重要的。一、解疑性读议——阅读教学主要应训练学生自己读懂课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解疑性读议,就是由  相似文献   

19.
导学式教学     
所谓导学式教学,就是把教与学有机地联系起来,既注重教法的研究,又重视学法的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设疑——自学——解疑——精讲——运用"的模式进行教学。一、在设疑中导学通过设疑,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去思考,或边读边思考,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及探索问题的精神,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上要让学生自主读书。具体做法是:一、保证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读书和思考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对孪生姐妹。边读边思考,入情入境,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获得情感体验之愉悦,这是熟读精思所带来的无穷乐趣。在课堂教学就应让学生感受出阅读的乐趣。这决不能搞一两分钟甚至几十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