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文豪巴尔扎克曾经说过:"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进行释疑是思维的批判性高的重要表现。质疑不仅是思维的开始,正确的质疑往往还是成功的开始。促进学生的有效探究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将学生置于有意义的情境中,并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或者向他们提出恰当的探究任务。创设情景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未知知识产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很久以来,思品课堂上的提问是思品教师的"专利",教师问,学生答,理所当然。事实上,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或被动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主动权,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的思考,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更谈不上创新能力了。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寻求策略的需求;指引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关注策略形成的技巧;引领学生适时反思,把握提升的策略的机会等几个方面,让学生在问题中探究,在反思中感悟,最终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片断一:上课伊始,教师先从了解二(1)班学生在假期参加音乐、美术等兴趣班情况着手,让其中一小组同学上来在自己喜欢的项目下贴上写着自己姓名的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通过数学学习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教学离不开问题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置是一门大学问,既要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也要通过学生的活动来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并抽象出基本的数学思想,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一、问题要有思维含量,让学生在探究中释疑解惑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停留在师生一问  相似文献   

6.
张力 《福建教育》2005,(7A):45-45
问题是学习的起点、动力和贯穿学习全过程的主线,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8.
在实施新课程教改的过程中,老师的鼓励多了,赞赏多了,批评越来越少了;学生也逐渐解放了思想,课堂上敢于说了。因此,课堂上出现了许多始料未及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师生的共同探讨中,生成了一个个鲜活的课例。我在讲《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当讲到“谈碰壁”这部分时,侯盈同学掀着词典举手要求发言,我当即许可。侯盈指着掀开的词典说:“老师,‘伯父’的意思有二:一是‘父亲的哥哥’,二是‘称呼跟父亲辈分相同而年纪较大的男子’。那么文中的鲁迅是不是作者父亲的哥哥呢?”我故作惊讶,问大家:“是呀,该选哪个义项呢?”班里顿时沸腾起来,有选第…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教学过程中, 教师提出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能启动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激发学生思维的波澜,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教学“体积的意义”时,我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结合直观演示向学生提问:“丢进石子后水没有增加,水面却上升了,这是为什么? ”一“石”激“浪”,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石子有长度, 有的说因为石子有宽度,还有的说因为石子有厚度有面积等。正当学生为寻求正确、完整的答案而苦苦思索时, 我看准火候儿,及时导入新…  相似文献   

10.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怎样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 要勤于思考。 阅读任何一篇文章,都应力求理解它的内容,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句、段,不能轻易放过,不能“绕道走”。读书最忌走马观花,那样最多只能了解一些故事情节,既学不到语言技巧,也受不到思想教育。应边读边思考,下工夫钻研,这样就会发现文章中有许多问题等着你去解决。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改变旧有的学习模式,倡导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在提出问题中激发兴趣,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在应用问题中培养能力,将问题教学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杜文星 《学苑教育》2012,(20):45-45
数学问题是数学生命的源泉,是数学前进的杠杆。教师要不断改革教育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在问题中生成,在问题中发展,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从事物理教学十多年之后,我时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原有的高度概括的知识传授渐渐地展现出其不足,主要表现为:课堂沉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低落,物理知识不能有效地在真实问题环境中加以应用,不能很好适应新高考题型中从情景到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模式。我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学生所学的知识都是经过教师高度的浓缩提炼,  相似文献   

14.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问题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从问题教学法的意义入手,简单讨论如何在高中数学中融入问题教学法。  相似文献   

15.
问题教学法是所有课程教学的最基本方法,所以有专家称之为教学的"母法"。广大语文教师在应用传统教学思想的同时,积极探索问题教学方法在新理念下的科学应用,以此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变革着课堂教学一讲到底的做法,呈现出非常可喜的局面,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提问主体不突出、所提的问题无助于文本的阅读与理解、所提问题偏离文本特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厉功园 《考试周刊》2012,(60):45-46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数学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数学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令人疑惑难解的数学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情绪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人们积极思维,不断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所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是在问题中生成,在问题中发展,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解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高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问题是学习的起点、动力,是贯穿学习全过程的主线.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从未来的实用性角度而言,我们教授学生的知识和希望他们养成的能力,正是为了帮助他们为未来的生活与工作做好准备.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将学生即将遇到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解决作为学习的内容与方式,以更直接有效的途径帮助他们胜任未来的角色呢?与其全部授之以基础知识,不如将问题解决作为学习的一种方式,两者相辅相成,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8.
学患无疑,有疑则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好的课堂提问可以激起学生更深层次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好是课堂提问,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设计问题是语文阅读教学成效优劣的关键。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我以为:应坚持“激其情,发其思,中其的、遵其序、巧引导”五项原则。 一、激其情,设问应有趣味性。设问具有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在学习中形成“愤悱”状态,使其变“苦学”为“乐学”。所以教师应把问题设在他们浓厚兴趣中,或在问题中插入些趣味性的词语,或创设出学生最易领悟的意境,使学生在兴奋的心理状态中激起思维。如在讲《蟋蟀的住宅》时,为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应这样设计问题:大家知道蟋蟀是战场上的勇士,是出色的歌唱家,你们知道吗,它还是优秀的建筑师呢。同学们请认真读一遍课文,看看它是怎样建筑自己的住宅的?学生便会饶有兴趣地边读边想把握内容。  相似文献   

19.
数学解题后的反思一直是数学学习活动最重要的环节.但由于操作性不强,致使它也是课堂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我们教师若能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反思的习惯与品质,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能让学生进行真正的思维体操训练,我们的学生的解题能力就能在课堂教学“不增量”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数学解题后的反思一直是数学学习活动最重要的环节.但由于操作性不强,致使它也是课堂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我们教师若能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反恩的习惯与品质,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能让学生进行真正的思维体操训练,我们的学生的解题能力就能在课堂教学“不增量”的前提下得到真正的提高.那么究竟如何进行解题后的反思呢?本文拟从问题解法的科学性、问题解答的完整性、问题条件的必要性等方面作出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