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以新<龟兔赛跑>的游戏引出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描述,再引出速度的概念、公式,最后再通过分析实例,运步理解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引出 案例 质量为m的汽车以恒定功率P,由速度v1开始,沿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时间t,通过的位移为s,速度变为v2,求车所受的阻力大小.(设阻力恒定).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学生在学习路程模型时产生的概念混淆问题,笔者结合学生速度概念学习进阶模型及具身认知理论,在课堂中先引导学生体验式地意识到速度产生的必要性,再认识速度的概念的本质是单位时间上行驶的路程,同时区别速度与路程、时间的表征形式,帮助学生主动建构速度概念,为之后继续学习路程、速度与时间三者之间的协变关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谈以问题为开端的物理教学江苏省锡山市东降中学李忠杰一、由实验提出问题引入新概念教师对物理概念描述得再生动、再清楚,也不能代替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直接观察。新概念讲授前,演示可信度高、能见度大、直观性强、趣味性浓的实验,接着提出问题,引出课题,常常对引发学...  相似文献   

5.
开篇使用童谣,既肾扣话题,又自然引出故事,结尾再用童谣。既照应前,又巧妙升华主题,这样的安排,独具匠心地形成一个缜密的圆形框架,结构精美,布局新巧。  相似文献   

6.
方芳 《湖南教育》2001,(7):46-46
课件一:歌曲导入,引出课题。首先,播放《孝敬父母歌》的录音,同时,显示歌词字幕;再启发学生为该歌取歌名,显示歌名《孝敬父母歌》,从而引出课题。这一课件,以听歌取名作为情大吃一惊的引发点,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激发他们求知探究的欲望。  相似文献   

7.
测度的扩张     
主要讨论了如何将定义在环上的测度扩张成σ-环上的测度.文中首先介绍了由一个测度可以引出一个外测度,由一个外测度也可以引出一个测度.然后我们从一个测度μ出发,先建立由它引出的外测度,再建立由(?)引出的测度(?),我们要问:μ和(?)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这篇论文的目的就在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利霞 《英语教师》2023,(2):189-191
从“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引出英语学力,再从语言的基本功能引出多元互动式教学。结合教学实例,探索在多元互动式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英语学力。认为民主与平等是多元互动式教学的前提,思维与表达是多元互动式教学的内容,思维与表达是多元互动式教学的形式。实践证明,通过多元互动式教学,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主体作用得以发挥,英语学力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思路这节课一开始由学生的“introduction”中引出句型“Do you like…”,让学生对句型有初步的感知,为下文新授句型做好铺垫,然后由“Guessing game”引出新单词puppet。接着教师出示一个“魔术包”,把学生带到一个魔幻世界,变出一个doll,扣人心弦。再通过问“Do you like dolls?”“Where can you buy dolls?”自然地把学生带到“a toy shop”,引出另一新授单词kite。同时多媒体课件呈现被分成几块的风筝再拼起的过程,就形成了一个puzzle,之后让学生do the puzzle,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出示新授的单词,避免了单词教学方法的单一化,最后通过“魔力盒”和“调查表”两个任务活动,巩固所学单词和句型,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学中用。  相似文献   

10.
教学过程(课前游戏:“反口令”。教师说“坐下”学生“起立”,教师说“左手”学生举“右手”,等等。学生玩得兴致勃勃)一、引出颠倒歌 师:同学们的反映都很机敏,下面考考大家对语言的敏感程度。词语搭配,请以最快的速度说出答案。(显示)  相似文献   

11.
邱小玲 《云南教育》2003,(10):40-40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中“时、分、秒”这一单元教材是这样编排的:首先进行时、分的初步认识,从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中引出:1时=60分,然后让学生学会读出钟表上的时刻,最后从分中引出秒:1分=60秒。笔者从多年的教学中体会到:这样编排对于成年人容易接受,而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儿童,由于他(她)们生活经验少,思维受多种因素制约,因而难以接受。他(她)们很难深刻体会1小时的真正内涵,1小时到底有多久。教材从小时入手,1小时是由60分钟组成的,1分钟是由60秒钟组成的,他(她)们在还没有感知最小最短的时间单位秒时,自然很难…  相似文献   

12.
从学生观察到的一个自然现象出发,引出了一连串的探究性实验,层层深入,抽丝剥茧,对叶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探究。  相似文献   

13.
何琳 《小学生》2011,(3):17-18
1我们为什么要“创设情境”? 我们看到许多课堂都有这样的倾向:先创设一个所谓“情境”,再钓鱼式地引出问题,然后就将“情境”抛在一边,直接去解决“问题”了。“情境”其表,“灌输”其里。实际上,还是一个观念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本意是“引出”。引出什么?引出人性的善良、人潜在的能力。用什么引出?——文化。文化最具打动人心灵的特点。文化最能导引社会向上,唤起多数人感恩、怜悯、慈爱的善良本性。所以说,文化也是教育。教育也是文化,两者本为一物。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阐述歌唱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再引出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及掌握这一呼吸法的相关训练方法(从无声训练到有声训练,到结合音乐进行训练),另外,再附带引出相关的注意事项.通过相承的阐述使气息问题清晰化和具可操作性,便于人们更好地掌握歌唱气息,从而更好地发挥它在歌唱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关于垂线,同学们在小学里已接触过,但那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没有对垂线进行概念描述。七年级上册教科书通过图片及“议一议”活动,带大家一起回忆了小学里学过的相关知识,并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归纳了垂线的定义,进而引出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由于同学们的认识水平有限,往往会对这三个概念认识模糊,混淆不清,下面我们来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7.
教你一招     
例1.HD-868A(Ill)型电话机手柄通话时有杂音。打开机壳检查,没发现问题。怀疑手柄有问题。当打开手柄时,偶然碰到驻极体送话器引出线端部,电话杂音消失了。这种话机驻极体焊在带有钳压钢片的机绳线上,由于钢片和引出线接触不良,造成杂音。剪掉引出线端部的钢片,将引线直接焊在驻极体上,故障彻底根除。例2.TL——8331型无绳电话机,当接入电话线路后,挂机不复位。只有断开外线再接人才可使用。打开主机壳,用手机搞机,可听到主板上JAG-22F笛簧继电器动作响声,再用手机执行挂机操作,线路仍占用不释放,用手轻弹一下JAG…  相似文献   

18.
《自然常识》四册十一课的物体导电、不导电实验,为便于教师演示,我将实验器材拼装在一块木板上(如图所示)。在教学时,教师先讲清电路,再将粗铜(或铝、铁)丝接触上面的导线(不通过铜片等),使灯泡发亮。然后移往铜(或铝、锌、铁)片下部,让学生见到灯泡也发亮,从而引出“导体”概念。用同样办  相似文献   

19.
一、变“连串说明”为“自学自悟”以往在教学比的意义时 ,总是先说明在日常的工作和生产中 ,常常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然后 ,通过求红旗的长是宽的几倍和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来说明比较长、宽之间的关系 ,还有一种表示方法 ,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或宽和长的比 ,引出同类量的比。紧接着又通过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速度来表示 ,再说明也可以用它们的比来表示 ,从而引出不同类量的比。在上面的基础上概括比的意义。这样的教学一般采用一问一答式展开 ,虽然教师在这其中也作了启发引导 ,但从根本上说还是显得教师“说”得多 ,出现“连串说明”。…  相似文献   

20.
《滑动与滚动》一课从创设搬运矿泉水的情境开始,引出两种运动方式,并以课件的形式出示多幅运动图片来加深学生对滑动和滚动的理解,从而揭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验证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然后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再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