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色彩是展演艺术时装中的灵魂。巧妙地运用色彩,不仅能表达设计者的意图,同时能更加烘托舞台气氛,营造演出的整体感而强化演出内容,使观众获得更为全面的欣赏。  相似文献   

2.
10月25日,大连艺术学院招生就业处联合音乐学院,以举办舞蹈专业毕业生汇报展演为契机,向社会部分专业演出团体和企业发出了进校招聘邀请,让他们一边看演出,一边搞招聘。回应也很热烈,吉林歌舞团等专业演出团体和企业闻风而动,一齐赶到展演现场来了。  相似文献   

3.
李渔在把剧本搬到舞台上演出的过程中,首先着重剧本的选择,侧重从演员水平的提高和剧作演出效果的角度分析,提出了"别古今"、"剂冷热"两个选剧原则;其次是对选定剧本的改编工作与自身的演出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变调的三种方法--缩长为短法、变旧为新法、拾遗补缺法,形成了自己别具特色的剧本选编理论.  相似文献   

4.
<正>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当观众,或一语不发做笔记,或异口同声答问题,互动少,学生表现的机会较少。编演课本剧,改变了这些传统教学的缺点,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编演课本剧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了解剧本特点,选择故事性强的文章,激发学生表演兴趣编演课本剧,顾名思义,包含编写剧本和舞台演出两个范畴的内容,即将课文改编为剧本,再组织演出的  相似文献   

5.
一般意义上的戏剧文学,指供表演使用的剧本。这里所说的戏剧的鉴赏,主要指的就是对剧本的鉴赏。其鉴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反复阅读剧本阅读剧本是整个戏剧鉴赏中最基础的工作。因为戏剧是不能在演出过程中停下来让我们细加品尝的,所以借助剧本特别重要,它对进一步了解剧情,体会戏剧艺术很有帮助。阅读剧本,首先要理清剧本结构。剧本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理清了剧本结构,就能从整体上把握剧本的内容。其次要了解剧中人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戏剧单元,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辅之以课本剧表演,不失为一种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好方法.大家知道,戏剧是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要素而成的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由戏剧文学和舞台艺术两个相互关联的基本部分组成。剧本是戏剧文学的基础,但有了剧本并不等于就是戏剧,作为表演艺术,戏剧必须以舞台演出作最后的完成.教材中的戏剧单元,是以剧本的形式呈现的,因而又称做剧本单元.剧本是供演员舞曲演出所用的脚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具有舞台性.剧本中人物的矛盾冲突,要通过个性化的台词和人物的动作来加以体现,这一…  相似文献   

7.
(一)文化生活类 文化部新年“第一炮”:“大地情深”全国小戏小品展演 小品《回家过年》、花鼓小戏《今天有客来》等79部城乡基层群众创作演出的小戏小品在京拉开展演序幕.参演作品同时角逐“群星奖”。  相似文献   

8.
2001年“六一”儿童节,我们编导的课本剧《南郭先生》在学校演出获得了成功,受到了一致好评。那么,要使课本剧获得较好的演出效果,在编导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精心选材好的剧本是取得演出成功的前提条件,在编写课本剧之前从课文中精心选材犹为重要。如今的小学课本内容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但是,在选材时也要注意以下几个条件:首先,要选择那些适合儿童演出的课文。有些课文虽然富有教育意义,却过于理性、抽象,不适于改编成剧本。其次,课文中那些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塑造灵动丰满,故事性强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戏剧通过演员表演来反映生活的悲欢变幻,传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其供演出用的脚本——剧本,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其文学性与可读性,更要考虑戏剧艺术的内在要求——为演出服务。剧本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阅读剧本是提高艺术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戏剧文本对话,自然有其特殊的视角——场面、冲突、台词。  相似文献   

10.
<正>课本剧的展演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方式不断地被运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本剧排演能够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课本剧排演具体过程分四阶段进行。一、指导学生筛选剧本并进行角色分工第一阶段,教师的指导重心放在学生对剧本的筛选上,自行分组,准备剧本。  相似文献   

11.
剧本的分类应从不同角度进行:从冲突角度可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从时空角度可分为多幕剧与独幕剧,从台词角度可分为歌剧与话剧,从题材角度可分为历史剧与故事剧。剧本的分类是以全部剧本为对象,依照一定的标准,把它们分为若干类,归类是以某一个剧本为对象将其归入某一类别。剧本的分类与归类对剧本的创作、演出、评论等都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戏剧通过演员表演来反映生活的悲欢变幻,传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其供演出用的脚本——剧本,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其文学性与可读性,更要考虑戏剧艺术的内在要求——为演出服务。剧本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阅读剧本是提高艺术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戏剧文本对话,自然有其特殊的视角——场面、冲突、台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贾芳静 《考试周刊》2011,(38):67-68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剧本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与剧本类似的词汇还包括脚本、剧作等,它以代言体方式为主,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14.
舞台说明,是剧本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些文字要求用极其简练、明确的语言,恰如其分交代环境、渲染气氛、刻画人物和推进剧情。  相似文献   

15.
<正>一、活动背景1.活动由来。再过几天就是戏剧节了,这是幼儿最期待的一个活动。剧场的舞台上,有的幼儿准备着展演的节目,有的幼儿准备着演出道具。这时,哗哗提出:“舞台得有个拱门。”幼儿纷纷响应:“有拱门看起来更像演出。”“有的拱门上还挂着灯。”……于是幼儿着手准备为展演的舞台搭个拱门。  相似文献   

16.
剧本是舞台演出所依据的本,是一种与诗歌、小说、散并列的学体裁。中学语教材专门安排了剧本单元,选入了一些经典剧本的片断。在教学中,剧本相比于诗歌、小说、散,其受重视程度是不够的。尤其是学生,因为阅读习惯使然,不大愿意阅读剧本。对一些人物众多的剧本,学生往往在阅读的开始就会因为摸不着头绪而放弃进一步阅读。  相似文献   

17.
谈怎样讲好课陈文琪(湖南大学)备课工作完成了讲稿,这仅是教学工作的第一步。若把讲稿比作“剧本”,那么讲课就好象“演出”。说到剧本的演出,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布景、道具、服装、化妆、演技等等。我们讲课同样也要研究讲述技巧以及教具、板书、语调、仪态等一系...  相似文献   

18.
元代是我国古代戏剧繁荣的重要时期,曾涌现过许多杰出的作家,创作了为数众多的优秀剧本,在城乡各地有过频繁的演出。但是,由于史料的缺乏,对元代特别是元初戏剧演出的情况,至今还未十分了解,其中若干问题一直引起戏剧史研究者的争论。最近我们在山西新绛县吴岭庄卫家墓中发现一批元代初期的戏雕、舞雕、乐雕和壁画,内容丰富,保存完好,为了解元初戏剧演出情况和研究我国戏剧的发展,提供了新  相似文献   

19.
黄梅戏的传播大致可以分为舞台演出传播和大众传播两种方式.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任何艺术传播活动都传播一定的艺术信息,黄梅戏舞台演出传播活动传递的是以黄梅戏表演艺术为核心的系统信息.黄梅戏舞台表演艺术的信息系统包括表演系统、音乐系统、美术系统和文本系统方面的内容,其借助的符号也相应地包括唱念、形体与舞蹈、器乐、造型、脸谱、剧本、剧目等.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的戏剧是从辛亥革命前后的“春柳社”“文明戏”发展起来的。“五四”时这种“新剧”只有“幕表”而无剧本,排练也较粗糙,曾被人轻视与攻击。一九二四年,洪深在“上海戏剧协社”演出《少奶奶的扇子》,才有正式的剧本,正规的排练。一九二九年《艺术剧社》成立,演出了《坑炭夫》等三个翻译剧。夏衍就在这时参加了该社,并担任《坑炭夫》的导演,大胆地表演了工人阶级反抗资本家的斗争,给戏剧带来了新内容。一九三○年七月在上海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