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驱魔是古希腊英雄神话中至关重要的母题,也是英雄形象建构的基础。这一母题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有着一定的发生情境,特别是古希腊英雄神话中,驱魔母题发生的情境与中国英雄神话的驱魔情境有着较大区别,主要表现为冒险情境、荣誉情境和道德情境,也正是这些较为特殊的情境中才上演着独特的古希腊英雄剧。  相似文献   

2.
英雄母题是远古神话中主要的叙事母题之一.在现代社会中,英雄母题在新闻叙事中继续存在.新闻中的英雄故事表征了读者和观众的英雄情结,而读者和观众的英雄情结最终通过新闻中的英雄故事得到情感的宣泄.在新闻报道中,媒介和记者扮演着英雄的替身和英雄故事的叙述者双重角色.而媒介和记者之所以具有此双重角色,关键在于他们拥有的宝物--国家和公共舆论所赋予的话语权力.  相似文献   

3.
汉画像中有许多以英雄神话为主题的图像,以不同的叙事模式描绘出多彩的英雄世界,隐喻着汉代人对于英雄的信仰。试从汉画像图像叙事对于空间与时间的不同处理方法入手,分析其英雄神话图像不同叙事模式中的表现手法,从而探寻汉画像英雄神话图像所创设出空间的独特文化意义,进而建构出汉代人英雄崇拜的独特精神情感。  相似文献   

4.
“生人”母题是各民族人类起源神话中具有代表性的叙事情节,通过不同的“生人”主体可以划分出多种类型。这类母题具有特定的成因和叙事特征,并表现出一定的图腾标示功能、信仰建构功能和文化符号功能。  相似文献   

5.
《山海经》蕴含着海洋文学的母题原型,是古代海洋小说叙事之祖。中国海洋文学对海洋神话母题的围绕与衍行,是海洋文学创作的一大特征。人与大海的深层生命牵系,使海洋小说的发展实现了“由神到人”的过渡,神话对人类的支配力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以一个异端的形象出现在“五四”以后的文坛上,她的写作消解了神话叙事,代之以后神话叙事;消解了爱情神话和母爱神话,放逐了壮美的英雄和理想主义,让小市民唱起了主角,呈现了文学“优美”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明清神魔小说因其题材形态上与神话的同一,经常而自觉地借用神话形象、观念、情节等母题,注定了与神话的不解之缘。本文从神话思维、神话形象、神话情节、神话主题等若干方面论述神话与神魔小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云南民族众多,有其特殊的自然、人文环境,大约自汉代以降,就逐步融入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多源一体、多元共生、多元并存之文化总体格局之中.这不仅维系、强化了云南少数民族神话叙事内容、母题、存在形态、民族特色的丰富多样性,而且有利于活形态神话的存续.这样,云南理所当然地成为一个世界罕见,至今尚未完全崩溃的神话王国.一直以来,云南就是神话研究的最佳考察地及研究单位.深化对云南这一神话王国诸相的认识与把握,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神话研究.  相似文献   

9.
电影是一种现代叙事手法,它将古老而神秘的神话搬上银幕得以使更多人来倾听并了解这些最初的故事.电影Brother Bear成功地改编了一则印第安人的熊图腾神话,本文通过对这则神话进行母题提炼、结构解析以及同鄂温克族的熊图腾神话比较,对该神话所蕴含的重要图腾崇拜观念——图腾仪式、图腾禁忌、图腾祖先神、图腾化身等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0.
基诺族的《阿嫫腰白》是一个创世神话,由多个神话母题融合而成却又浑然一体,融合了女神母题、水生母题、卵生母题、化生母题、洪水母题和葫芦母题。这些母题与汉族创世神话母题有相似之处,同时又独具基诺族民族个性,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从中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11.
对神话概念的理解向来有“广义”、“狭义”两说。本文主张中国神话是一个发展的系统,道教神话是中国神话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文章对道教神话进行了界定和描述,认为其对中国远古神话母题的继承,主要表现在角色、观念与情节三方面。它对中国神话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远古神话的改造,一是创造新的神灵和新的神话,并发展出新的神话母题。  相似文献   

12.
人首蛇躯的女娲,集神格、人格于一身,既是补天的大英雄,又是足智多谋的造物主。汉代以来的王延寿、马融、曹植、江淹,在其赋中借女娲神话以表达自己的创作需求和文学倾向,经过他们的大胆尝试与不断改造,女娲神话终于开始步入文学化的正轨,成为重要的文学母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阐释中日神话中英雄人物的共同点,即他们敢于反抗权威、征服自然、治服怪兽,保护百姓。共同点反映出两个民族在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经历了相同发展阶段。指出中日两国英雄神话又各自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民族特性。其相异性在于:第一、思想倾向不同。第二、中国神话着力歌颂英雄的执着与顽强,而日本神话则大多歌颂胆略过人、克敌制胜的英雄。第三、日本的英雄神话中,英雄们总有好运相随,而中国神话注重体现英雄本色,绝不靠运气。中日英雄神话比较,可以感受到中日两国民族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在蒙古、哈萨克等阿尔泰语系民族民间传承的"不死水"神话以及蒙古文《苏勒哈尔乃传》(《Sulharnai yin tuuji》)所载"不死水"神话与日本同类型神话之间存在相通性;阿尔泰语系民族和日本"不死水"神话母题与非洲一些民族死的起源神话母题之间也有相同之处,这些相通性,有的是文化传播的结果,有的则是平行发生所致。  相似文献   

15.
女人与土地──女蜗泥土造人神话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人与土地──女蜗泥土造人神话新解陈建宪关键词民间文学;神话;女蜗“泥土造人”是世界各民族神话中最常见的母题之一。在中国,这个母题的典型代表是女蜗造人神话。这个神话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汉代应劭的《风俗通义》: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务...  相似文献   

16.
在比较神话学领域,至今有专门对象,无专门理论方法与术语.本文认为,"母题”是比较神话学的核心概念,它是构成神话作品的基本元素,应该成为比较神话学理论的逻辑起点.为此,对"母题”的由来;它在不同领域中的含义;在比较神话学中的定义;与主题、意象、原型之间的差别;以及在神话研究中的独特功能等;进行了梳理与辨析.  相似文献   

17.
《大兵小将》,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落魄战败的卫国大将军,和一个懂得装死的梁国小士兵,如何在凤凰山这个封闭的戏剧空间逐渐蜕变成"大兵小将"。以结构主义为基本理论支撑入手分析,可以发现该片有其独特的叙事密码,如叙事空间凤凰山的象征性、梁国士兵的符号化意义以及弑父母题和弃儿漂流神话在影片中的隐性存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重要的当代作家都选择了家族叙事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其原因一方面是作家创作观念使然,另一方面是基于创作主体对叙事性别的发现。这在许多女性作家创作的家族叙事作品中尤为明显,如王安忆的《纪实和虚构》、徐小斌的《羽蛇》、项小米的《英雄无语》。这些承载女性家族叙事的长篇小说叙事结构和话语形态,分别代表了三个特征:其一是女性主人公居于家族叙事的中心位置,显示出女性本体叙述的话语色彩;其二是由家族叙事的伦理主题,开始走向神话叙事的审美叙事。其三是小说内蕴着神秘、超验的神话叙事。  相似文献   

19.
同源共祖神话母题在全国尤其是西南地区广泛流传。这个母题首先叙述了各族群来自于同一祖先、互为兄弟,然后再解释各族群在语言、居住地、生产工具等方面的差异。神话虽然讲述的是神圣世界的神圣人物和神圣事件,但是却反映了世俗的生活。同源共祖神话在此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它表面上追忆了族群的起源,实际上却在诠释现实,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族群认同与族群关系。  相似文献   

20.
神话思维蕴藏着人类心灵的普遍内在结构,也是结构主义传播理论研究的重要起点.古希腊神话中悲剧英雄与快乐英雄的形象,象征着现代传媒中的视觉英雄与听觉英雄,分别阐释着大众传播中两大永恒主题:生存主题与狂欢主题.神话构造了传媒,传媒讲述着神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