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河南卫视的定位是"文化卫视,承传文明",经过多年来的不断耕耘,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文化节目。一、承传文明:河南卫视的文化定位河南卫视"文化卫视"的定位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的《梨园春》栏目,探索出一条现代电视手段和河南传统戏曲有机结合的道路,赢得了全国各地观众的好评,收视长盛不衰,一度成为河南卫视领衔的特色栏目。第二阶段,在2003年底,通过创新栏目公开招标的形式,选拔出了大型文化益智类栏目《华豫之门》和武术竞技类栏目《武  相似文献   

2.
在2007年举行的2005~2006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评选中,河南人民广播电台选送的《河南新闻》荣获优秀栏目大奖。这是继《河南新闻联播》节目荣获全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十佳栏目奖”后,河南广播电台在新闻节目方面取得的又一项国家级荣誉。  相似文献   

3.
“梨园春”栏目导演阐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园春”栏目是河南卫视以表现河南戏曲为主要内容的电视晚会栏目。现场直播,戏迷参与,演员现场真唱,每期一个戏曲小品、一个戏曲MTV等都是这个栏目的特点。如今,无论是栏目特点,还是节目质量,它都初步具备了走向全国的条件。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栏目除了要有贴近栏目特点的高质量节目之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播出密度。  相似文献   

4.
2010年.河南卫视鼎立大中原,布局大中华。品牌栏目、特色活动.首播大剧全面出击。河南卫视四大品牌栏目《梨园春》、《武林风》,《华豫之门》、《民星在行动》据守周末高地,特色鲜明.资源制胜.构筑起河南卫视参与全国竞争的核心资源。中华第一品牌戏曲栏目《梨园春》,以绝无仅有的16年辉煌,在中国电视界独树一帜。栏目同时段收视稳居全国省级卫视第一,每期3亿观众的共同期待,成就大众品牌的最佳平台。  相似文献   

5.
<梨园春>栏目开播于1994年10月,是河南电视台创办的一个以河南地方戏为基本内容的栏目,几经改版,已创新性地开辟了一条现代传媒手段和河南传统戏曲有机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手中红色鼠标的一声轻响,宣告了“河南在线对话”栏目正式开通。顿时网上留言如潮,短信如雨,短短1个半小时的访谈,10多万网民同时在线及参与互动,充分证明了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省委政策研究室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网联合主办的“河南在线对话”栏目获得了空前成功。  相似文献   

7.
王佳兰 《新闻前哨》2004,(12):26-27
名牌栏目是电视台的“闪光点”,“闪光点”多了电视台就会变得光彩夺目、熠熠生辉。河南电视台戏曲栏目《梨园春》可谓是河南电视台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其收视率在河南地区比电视剧还高,几年来稳居河南卫视播出节目的第一名,是河南电视台的名牌栏目。  相似文献   

8.
在河南卫视节目上星即将两周氏之际,改版的社教类栏目《黄金30分》,中原焦点周未版《周日观察》,文艺类栏目《欢乐今宵》、《梨园春》在5月4日率先隆重推出。以全新的面貌和丰富的内容与广大电视观众见面。经过近半年周密的策划和准备,河南卫视全面改版的时机已趋成熟。本着突出中原特色,形成规模效应,创办名牌栏目,更加贴近群众的指导思想。改版后的河南卫视将形成以新闻、评记、社教、文艺、体育、影视剧为主干的板块组台,旨在突出栏目特色。形成板块效应。使栏目设置更趋于科学合理,给观众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丰富荧屏,提高收视…  相似文献   

9.
河南电视台充分发挥电视传媒迅速、直观、覆盖广的特点,以宣传河南良好形象为主线,以加强对外宣传为龙头,以提高宣传质量为保证,努力树立河南新形象。 挖掘优势,突出特色,塑造文化强省形象。电视作为一种媒体,必须通过好的栏目发挥影响。要塑造文化强省的形象,有能够体现河南文化特点的精品栏目是关键。为此,我台全力打造精品栏目《梨园春》,让其走出河南。2001年在北京举行了展现河南新形象的宣传活动──《梨园春》北京戏曲活动周。我省老、中、青、少四代演员先后有200多人次登台献艺,连续8场演出,集中展示了豫剧、…  相似文献   

10.
李超 《新闻传播》2015,(4):38+40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电视民生新闻凭借平民化视角、报道百姓身边事等民本取向切合百姓的心理,河南卫视的《都市报道》就是这些栏目中独辟蹊径走出自己特色的一员,一直以来在河南新闻事业中受到青睐,通过分析该栏目的具体表现情况,有利于为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在新时代下向新的方向转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梨园春》的传播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梨园春》诞生于1994年10月,是河南电视台创办的一个以河南地方戏为基本内容的电视戏曲栏目。栏目的平均收视率保持在20%以上,最高收视率达到37.48%,始终位居全台第一,并带动了整个卫视频道的收视率。一、《梨园春》的受众意识河南地处中原,文化积淀深厚。河南是戏曲之乡,是戏曲的一块沃土。河南戏多,戏迷多,剧种、剧团也多,全国300多个剧种,河南就占了40多个。针对这种情况,《梨园春》把它的受众稳定为以河南受众为核心受众,同时向周边地区乃至全国辐射;以豫剧戏迷为核心受众,同时向其他剧种延伸;以中老年人为核心受众,同时培养青年、少年…  相似文献   

12.
作为河南南阳电视台连续多年的收视冠军——《宛都播报》栏目,虽然不如省级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名气大,但在业界口碑一直不差,多年来连续多次荣获河南省新闻奖栏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今年10月份,该栏目又再次荣获河南省城市台新闻编排二等奖。这些荣誉的获得,根植于栏目始终依据新闻发展规律和当地实际情况,勇于探索,不断调整所做到的常变常新。  相似文献   

13.
《村头大喇叭》是河南《商丘日报农村周刊》的名牌栏目,1998创办以来,因可读性强,内容实用,深受农民和基层干部的好评。该栏目2003年获"河南省新闻奖优秀栏  相似文献   

14.
河南卫视根据自身地域资源优势,将自己定位为文化卫视,以文化为内核,做现代化节目,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趣味性、现代化的表达方式相结合,呈现出更持久生命力的品牌栏目。一、河南地区绝对领先河南卫视作为河南地区收视及影响力绝对第一的省级电视媒体,在河南省的收视比第二名高出14%,是第三名的1.4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广播》2008,(2):F0004-F0004
《河南新闻》栏目创办于1950年9月15日,已有57年历史,在几代河南广播人的努力下,不断发展创新,成为河南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主阵地,在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权威、庄重、大气的编播风格,节目收听率稳居省会广播节目前列,成为广大听众熟知和喜爱的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电视戏曲栏目,如河南台的《梨园春》、陕西台的《秦之声》、安徽台的《相约花戏楼》、山西台的《走进大戏台》等,成功地完成了电视与戏曲的对接和碰撞,使戏曲这一备受冷落的文艺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些栏目经过不断地改版和调整,积极地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节目样式,成为收视率较高、观众喜爱的名牌栏目;有的栏目经营运作成功,更是形成了品牌效应。《梨园春》激活了河南戏曲市场,推动了地方戏曲的传播,被学界称为“梨园春现象”;《秦之声》亦使秦腔这种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被称为“秦之声现象”。这些戏曲栏目…  相似文献   

17.
《梨园春》的品牌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愈红 《视听界》2008,(1):35-37
经过13年的精心培育,《梨园春》已成为河南电视乃至全国电视的一个品牌栏目,《梨园春》发展史或者说是成长经验成为业内同行关注的问题。一个电视戏曲栏目如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它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策略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武林风》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10):I0006-I0006,I0004
河南电视台《武林风》栏目自2004年元月开播至今,已经成为河南台的一个标志性节目,全新的节目形式、前卫的时尚包装,使《武林风》的最高收视率达到13.96,平均收视9.45,稳居河南台前三位。强大的市场份额,固定的收视群,让《武林风》迅速成为全国自办栏目耀眼的关注焦点,成为众多武术爱好者追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2012年,河南卫视新推出一档文化娱乐类栏目《知根知底》,本文认为该栏目在文化类栏目的娱乐化呈现上做出了尝试,力求做到节目定位收放有理,节目形态收放科学,节目设置收放有度,节目效果收放有节,节目推广收放有序,但节目在细节表现、制作手段、内容把控等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2012年,河南卫视新推出一档文化娱乐类栏目《知根知底》,本文认为该栏目在文化类栏目的娱乐化呈现上做出了尝试,力求做到节目定位收放有理,节目形态收放科学,节目设置收放有度,节目效果收放有节,节目推广收放有序,但节目在细节表现、制作手段、内容把控等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