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宝安现象”给我们很多启示:如,在广播剧发展中,相关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广播剧发展的强大后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广播队伍是办好广播的智力支持;建立一个贴近现实生活的先进创作理念是媒体建设的先导等。《小天使》、《小米》、《好人丛飞》等作品的成功充分说明了这点,但是还有一点更要重的就是宝安台抓住了并面向市场进行广播剧创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广播》2007,(8):F0002-F0002
如今。在中国广播剧界,“宝安现象”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作为一个区级台.宝安广播电视中心在大台如林的广播界凭借广播剧“异军突起”.可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不仅实现了连续获奖的佳绩.而且在广播产业化的路上大踏步地前进。  相似文献   

3.
中国广播剧从建国以来,真正得到发展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也就是自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开始的。1980年以后,广播剧研究会在剧协、部领导的支持下,在中央台和大部分省、市电台的配合下,举行过多次评奖活动和各种专题学术理论研讨会。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自1990年开始,主办“蜀秀杯”广播剧评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播剧的社会地位。本文仅就10年来的广播剧获奖剧目谈谈中国广播剧的美学品格。 一  相似文献   

4.
听了宝安台关于广播剧创作生产情况的介绍,感到很振奋,很受鼓舞。“宝安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国广播剧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深圳宝安台经过长时间探索实践,加深对广播剧的再认识,从实际需要出发到形成一整套理论和运行机制的必然产物。“宝安现象”的内涵非常丰富,研究“宝安现象”,认真总结宝安经验,对于我国广播剧的进一步发展是会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5.
深圳宝安电台的广播剧创作,应该说是发展到了一个鼎盛阶段,三度获得广播剧大奖。这其中可能有如下几点经验:一是领导重视,特别是一把手重视。二是它的创作多为儿童广播剧,避开了竞争的锋芒。三是重视作为儿童剧外沿产品的开发,如做动画片、连环画等。四是在广播剧的发展中,宝安台体现出了一种不停步往前冲的深圳精神,在强手如林的广播界,作为一个区县级台,它敢于冲在广播剧发展的前端。  相似文献   

6.
广播剧的创作生产,是抚顺电台的一个优势项目,曾连续3届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去年,以棚户区改造为主题的五集广播剧《矿工街纪事》荣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优秀广播剧奖”。作为地市级电台,抚顺电台广播剧生产取得的成绩,在全国而言,可谓一枝独秀,风骚占尽,具有相当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相似文献   

7.
广播剧是适应电台广播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采用戏剧艺术的创作手法,塑造人物,构建情节,演绎主题思想,并充分运用音乐伴奏、音响效果来加强气氛和审美情趣。近年来。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广播剧也在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力求与时俱进,寻求新的突破。我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广播剧创作,尤其是地方广播媒体的广播剧创作,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内容:  相似文献   

8.
秦继鹏 《中国广播》2007,(10):79-79
当《中国广播》2007年第8期墨香浓郁地呈现在面前的时候,这期“特别策划”《疑无路又一村》立刻磁石般吸引了我的目光。这组文章从各个侧面,对“宝安现象”进行了深入研讨,精妙的见解像火花一样,给在广播剧园地里艰难跋涉的广播人点燃了希望。在广播剧发展因种种原因正“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宝安现象”正是让人们眼前一亮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相似文献   

9.
白晶 《视听界》2009,(3):113-113
广播剧用声音讲故事,用声音的叙事功能和造型功能来演绎矛盾冲突,听声赋形,是广播特色的“集大成者”,曾经一度兴盛。但广播剧制作费时耗力,很多县级台知难而退,选择放弃。能否制作广播剧,能否制作上乘的广播剧,是一家电台综合实力的体现。县级台也有优势,若独辟蹊径,亦可创作出广播剧精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全国各城市电台广播剧的创作生产方兴未艾,因为制作一部广播剧不仅能反映电台的综合实力,更重要的是广播剧这一剧种又被重新列为中宣部组织实施的全国“五个—工程”奖的评奖范围。这个奖项是广播电视的最高荣誉,是精神文化产品的最高奖。这一重要举措,调动了专业制作人员的积极性,推动了广播剧的创作和生产,使广播剧这项艺术作品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1.
祁鹏 《新闻世界》2013,(7):48-49
【摘要】广播剧是广播文艺的“龙头”品种,是广播文艺大餐的一道“主菜”,它的发展如何不仅关乎广播文艺的节目质量,还直接关系到广播剧的市场走向。然而,在现代传媒高度发展的今天,广播剧作为传统媒体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艺术品种,正在逐渐失去自己曾经有过的光芒,市场份额不断萎缩。本文从剧作创作角度入手,探讨广播剧的发展现状及振兴之道。  相似文献   

12.
李向东 《中国广播》2012,(12):73-74
广播剧曾是广播战线长期的生产品牌。近十年,辽宁抚顺台广播剧生产长盛不衰,实现了“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和中国广播剧专家奖的大满贯。其成功秘诀是:贴近现实生活,弘扬时代主题;挖掘地域资源,突出本土特色;立足自我,“团队研磨”。这些也是成就这·品牌的全面保证。  相似文献   

13.
吕卉 《中国广播》2010,(11):89-91
近十年来,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把广播剧作为精品工程来打造,先后有《红枫树》《大岭村的故事》《永远的恰巴山》《阳光行动》《新秦琼卖马》《母亲的童谣》《“傻子”传奇》等7部广播剧作品,连续六届在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获奖。本文从策划选题、创作剧本和演播录制这三个主要创作生产环节,论述安徽电台在组织精品广播剧生产上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使广播影视成为未成年人开拓眼界、提高素质的良师益友和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精神园地。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近年来各级电台、电视台如火如荼地开展了面向未成年人的广播电视节目“建设工程”。少儿广播剧作为广播电视未成年人节目建设工程中投资省、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既较好地解决了各级电台少儿节目资源紧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自从中宣部把广播剧列为精神明“五个一工程”奖以后,我省每届都有作品获奖,一届也没有落下过。这和在省委宣传部领导下成立广播剧创作中心不无关系,同时,也是全省广大从业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与省电台的创作辉煌相比,省内各市级电台也积极尝试,录制了一批广播剧,而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广播剧创作一直比较重视并有相当创作实力的石家庄人民广播电台,继前些年成功地推出了《心中的太阳》、《大山人》等作品之后,新作、力作频出,《热血英魂》、《菊坛雅韵》、《北风吹》三件作品,连续三届获得了中宣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这在广播剧普遍受到不应有的冷遇的状况下更显得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6.
广播剧是广播文艺的“龙头”品种,是广播文艺大餐的一道“主菜”。如何精心烹调这道“主菜”,做成精品,不仅关乎广播文艺的节目质量,还直接关系到广播剧的市场走向。广播剧精品工程的提出和实施已有近二十个年头。从1984年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举办的“丹桂杯”大奖赛开  相似文献   

17.
由德国公共广播电台和欧内斯特·巴赫戏剧艺术学院联合录制的广播剧《堂、堂、堂吉诃德——进攻、攻、攻》获得了2015年麦鲁利奇奖广播剧类第一名(大奖)。本期请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阚平,从编剧、导演、配乐的角度,谈剧本改编、广播剧形态、音乐运用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8.
从2003年至今,短短数年中,深圳市宝安广播电视中心作为一个区县级媒体,在儿童广播剧创作中,年年有荣获省级和国家级奖的精品佳作。在弘扬主旋律,歌颂真善美的艺术追求方面,孜孜不倦;在开掘广播剧的衍生产品和开发文化市场方面,成效显著;领导重视,团队敬业,丰攻儿童广播剧的方向明确。从而形成广播剧界公认的“宝安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一在广电部两部广播剧《女兵连来了个男家属》和《鞠躬尽瘁》荣获1995年第五届“五个一工程”优秀广播剧奖之际,我们既感到十分高兴,又清醒地意识到这是对我们广播文艺工作者的巨大鼓励。首次参评,初战告捷,使我们体会到,广播剧“五个一工程”的参评过程,是拼搏进取的过程;是深入生活,汲取营养,潜心创作,被作品中主人公的精神境界所感染、所激励的自我教育过程;是加深对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的战略意义的认识过程。在广播剧列入“五个一工程”之前人全国大多数电台的情况来看,曾经两度辉煌的广播剧处于不够景气的状态。由…  相似文献   

20.
抓住机遇面貌改观──为广播剧被列入“五个一工程”而作张凤铸1995年末,中国广播奖“龙江杯”广播剧奖仪式在哈尔滨举行。这次活动全国共有40家电台的62部作品参评,是从1984年第一届“丹桂杯”评奖以来参赛作品最多的一届,黑龙江台的《村民组长》,上海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