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宏 《围棋天地》2011,(22):23-23
在我九岁零四个月,也就是2010年2月放寒假时,我爸对我说:“杰杰,我送你去文化宫学围棋好不好?”一听这话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好啊,好啊!”因为,我们班已经有几个同学在学围棋,而且已达到业余3段,他们经常在一起聊天讨论围棋,我一直很羡慕。  相似文献   

2.
王维强 《围棋天地》2005,(18):58-58
闲下来一段时间后,老婆忽然有一天对我说:“赶明儿你教我学围棋,我也教小孩子去。”我一听乐坏了:“好呀,不用等明儿了,现在就学吧。”  相似文献   

3.
日前去美国,留连月余,所见所闻,足以成书,但要说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非电脑围棋莫属了。 遍布全球的“英特奈特”电脑网络 当今最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与人类最古老的围棋文化相结合,开创出奇妙绝伦的全球通用电脑围棋对局网络——“英特奈特”系统。  相似文献   

4.
伦敦的棋馆     
白河愁 《围棋天地》2004,(11):55-55
伦敦中心围棋俱乐部在great porland street(伟大波兰街)国际学生中心二楼,每个星期六活动一次。我到了国际学生中心底下,被一个目光如炬的漂亮洋MM接待员拦住,于是我告诉她,我要去围棋俱乐部。但显然“围棋”这个词她听来很陌生,一脸茫然的样子。最后抱歉的对我一笑,示意请进。  相似文献   

5.
李劼 《围棋天地》2013,(12):93-94
现代围棋受时间限制以及比赛制度的影响,越来越趋向实用主义。如今“星无忧角”、“中国流”、“迷你中国流”开局被称为“三套车”,一场大型比赛百分之九十的布局都逃不开这“三套车”,就像电影台词里讲的,“确实有点儿审美疲劳”。  相似文献   

6.
(一)初涉围棋 在老家的时候就听说聂卫平是抗日英 雄,很了不起,当时的我对围棋一无所知。简 直觉得他就是云彩上面的人。 初中毕业后,我因闲来无事便向弟弟要 了十几块钱,买了一本《围棋入门》(当然这里面还有聂英雄的作用)。我花了一天时间“弄懂”了规则。第二天便找同学“动武’结果自然是被打得“鼻青脸肿”。不过几天之后我便赢了他一盘,赢棋这后的我喜形于色,随口一句:“到底谁臭(下十盘我输九盘)?” (二)在苦难中 上高一的时候由于学业繁忙,我没碰过围棋,直到放暑假。一天下午,老妈叫我到对面的巷子里去批些冰棍…  相似文献   

7.
棋内棋外     
福建联赛如火如荼,但比赛之外,一直支持福建围棋的“艺术企业家”范总的一句话却让我思索良多:“尽管我围棋下不过你们,但是围棋带给我的却一定比你多,围棋对于我来说是最大的爱好,是一种道,围棋的棋理和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几乎都能贯通,这才是围棋最大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大家认为围棋是容易还是难呢? ——这还用问,当然是难了。我就知道你一定会这么回答。但是,我们通常感觉到难,是因为想要去弄懂原本不懂的事情。而我所主张的“区域压力”的出发点,就是要将高深莫测的围棋变得简单。——如果能够简单地将围棋下好,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不过围棋真的能像你说的那样变得简单吗?  相似文献   

9.
尖顶     
王元 《围棋天地》2005,(21):83-85
日前,我到联众围棋网站去与棋友们对局交流,大概是看到我下了一着“尖顶”的缘故,观战的一位棋友便打上一句话:“王老师不是常说尖顶是俗手吗?”是的,在电视围棋节目中,我的确许多次地说:尖顶是俗手。棋友(们)能记住这句话,我颇感欣慰,也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0.
韩国篇     
《围棋天地》2013,(5):14-15
1月23日在第40届韩国名人战颁奖仪式结束后.李世石接受采访时透露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最近正在忙着围棋网站(wwwg09dan.com)的事情。我想在两至三年之后去美国普及围棋.三年后我可能会在美国生活。”  相似文献   

11.
王锐  刘昊 《围棋天地》2014,(17):98-100
琴棋书画本就是文人四友.围棋高手常以书、画为修业之法,书画中人爱慕围棋者亦不在少数。作为国内顶尖的大写意画家.邢少臣对围棋的喜爱溢于言表:“除了画画以外,围棋是我最大的爱好了。可以说我的画有今日之功得益于围棋。”  相似文献   

12.
感恩之路     
我出生在大庆.4岁开始学习围棋.缘于“中日围棋擂台赛”上刮起了“聂旋风”,我的爸爸是个围棋迷。我的启蒙老师李立君教出了十几位职业棋手.他那独特的教育方式颇为令人感叹。  相似文献   

13.
诘棋新作⑥     
盘石诘 关于中日韩 10年前在日本上大学,当时正值“韩风”凛冽之时,我便选了韩国语,还去了五六趟韩国,甚至梦想过毕业后去明知大学读围棋专业的研究生。  相似文献   

14.
笔者初次看到色彩斑澜的“围棋地图,几分惊喜、几分感动油然而生。我的棋友王熙侃自发现围棋终局可绘制地图起,至今已逾十数载,这般热情、这般执著怎不令我为之动容?假如围棋地图终于有一天被证实对围棋艺术的内在规律有所揭示,对认识奥妙无穷的围棋世界有所帮助的话,又岂止是令我个人惊喜,那是对围棋界的贡献啊! 特点鲜明的围棋高手其终局构图亦有各自的特点。如武官正树九段的“围棋地图”,多半会在中原一带拥有辽阔的土地;若能统计多局马晓春九段的“围棋地图”,或许可以看到因占据边角实地而形成较多的“半岛式”版块,同时…  相似文献   

15.
围棋初体验     
1988年,我上高一。暑假一傍晚闲逛,路过初中同学家,同学正蹲院门口发呆。出于礼貌随口问:“近来发的哪路财呀?”答曰:“喝点小酒,下下围棋。”听到围棋二字立马站下。围棋宝典俺倒有.武宫正树的《围棋实战研究》,颇下苦功修行过几天,但对我而言书中内容和西班牙语没啥区别,最大遗憾是只在书本和电影里见过围棋。  相似文献   

16.
顾晓蕊 《围棋天地》2008,(15):102-103
小美五岁,报名参加了围棋特长班,从此与围棋结缘。我爱屋及乌地“迷”上了围棋,成了名副其实的围棋妈妈。  相似文献   

17.
龙门这边(79)     
郑凌志:久有凌云志(二) 有一天,我在市中区的新建小学上象棋课,报名象棋的只有四人,甚是凋敝.旁边围棋班的同学也不是太多,仅七八人,于是象棋班和围棋班进行了互动.放学后我跟围棋班上的一个小女孩交谈起来,我问道:“学围棋学了多久了?”小女孩回答道:“六期.”刚以为这个围棋初级班的小女孩是个新生,不想都已经是老学员了,我有些惊讶.“参加过比赛没有?”“没有.”  相似文献   

18.
你问我答     
《围棋天地》2005,(1):65-65
西安的“橙色陨石”读者问:我最近买了一本了然著的围棋书《提高你的战斗力》,回家后我看见书上写着“国际围棋协会指定培训教材”。我从来没有听过有“国际围棋协会”,请问到底有没有这个组织呢?  相似文献   

19.
热爱围棋很多年了,从懵懂的孩童到 悲欢离合历尽,生命的残忍与幸福交错在 岁月之中。只有围棋,她一直伴着我,从未离弃,像我最爱的人,像最爱我的人。 又岂止是一个“爱”字可以表达对围棋的感情?如果生命中只有围棋一样东西,我想我不会寂寞。  相似文献   

20.
前面说过拜中日围棋擂台赛的声势,托围棋文化的福分,虽然我既没有上“学前班”,也没有满七周岁,还是混进了爸爸单位附近的小学校。按说我这么个在“各个领域”腾挪、转换过的“散仙”,冷不丁进了教室是很难适应的。但是开学前几个月的围棋学习,至少让我练就了同龄孩子少有的“坐功”,所以“布局”阶段至少没出“恶手”,尽管老师很早就敏锐地发现我在课堂上不够“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