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运用《资本论》的逻辑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王同起天津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李玉根主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一书(以下简称《概论》)已经由天津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该书的主要特点是对于运用《资本论》的...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中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科学地揭示了价值或财富源泉,向世人展现出经济学中“非庸俗”的科学因素,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全部政治经济学说的科学的辩证方法的内涵。在学习和运用《资本论》的各种历史规范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的基础上,将资本、货币、剩余价值、剩余劳动等政治经济学范畴从资本主义经济中剥离出来,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是马克思毕生科学研究的结晶。它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资本论》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与其相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換关系。它的最终目的,是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说明其历史的过渡性和为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所以,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系列重要范畴时,沒有局限于对这些范畴本身的研究,而是着力刻划了它们所包含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根本性矛盾,进一步研究了它们的辯证转化和历史归宿,设想了它们的对立物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不仅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巨著,也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所创立的中介哲学范畴理论,深入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建国以来,我国学术界对《资本论》中的抽象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方法都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但对中介在《资本论》方法论中的作用研究甚少。实际上中介作为方法论,是唯物辩证法中更深层次的范畴,因此我认为,在《资本论》方法论中,应该有中介学说的一席地位,必须重视中介在《资本论》方法论中的研究。中介在《资本论》中的科学涵义在哲学史上,黑格尔是使用“中介”这一术语的第一人。黑格尔认为,中介是同直接性相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代表工人阶级基本利益的科学巨著,是指导工人阶级伟大运动的不朽经典。马克思在该书第二版跋中语重心长地指出:“《资本论》在德国工人阶级广大范围内迅速得到理解,是对我的劳动的最好的报酬。”①当前,认真学习和正确运用《资本论》,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新局面,这是我们对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最好的纪念。本文拟据《资本论》中的商品价值理论,就商品生产在社会  相似文献   

6.
《资本论》是马克思留给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蕴藏了无数珍宝和丰富的科学思想,其中的“商品理论”就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资本论》以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商品为逻辑起点,唯物辩证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和范畴,为科学研究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探讨《资本论》的逻辑起点,有助于把握其内容及体系结构,对于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也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第Ⅰ卷中商品货币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意义蒋宏宾《资本论》第Ⅰ卷的商品货币理论《资本论》全部理论的基础,既适用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拟就《资本论》第Ⅰ卷中关于商品货币的基本理论对于社会主...  相似文献   

8.
《资本论》中包含的生态理论以及生态思想不是分散的,彼此之间具备一定的理论关联,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资本和生态矛盾、尊崇与顺应自然和变革社会制度等,这就为国内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大量的精神依据和理论基础。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度研究,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并对其进行更好地坚持和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基于此,应从《资本论》中的生态理论主要内容着手,深入剖析《资本论》生态理论包含的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9.
如何以《资本论》为指导,来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是我近年来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资本论》虽未给我们提供一个现成模式,却留下了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面,留下了《资本论》的逻辑。以此为指导思想,愚者有得。借此机会略陈浅见。关于对象和名称问题。马克思以“资本”为对象,来研究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其巨著名曰《资本论》。我认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研究自主劳动这一社会财富的生产运动方式、形式,揭示隐寓其间的经济关系,从而最终揭示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资本的灭亡,就是劳动的胜利。马克思曾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从它的产生、研究对象和批判内容以及对社会主义的科学预示,都体现了以人为本、为劳动人民根本利益服务的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是《资本论》中以人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正确认识它们的关系,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1期,开始连载的希伯鸣同志《〈资本论〉第一卷方法论探讨》(下称《探讨》)一文,密切结合《资本论》第一卷每一篇章的内容结构,就其方法论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这对于帮助更多的读者学习和理解《资本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疑是一个大胆而有益的尝试。多年来,学术界对于《资本论》方法论的研究,硕果累累。然而,希伯鸣同志的《探讨》又显示出许多新的特点: 第一、方法与内容的高度统一。《探讨》并没有简单地就方法论方法,而是紧密结合《资本论》的内容,以篇章为单元,从理论内容中概括出方法,又从方法角度去阐释  相似文献   

12.
如何建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范畴体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关于《资本论》范畴的类型及其使用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个宏大而严谨的概念和范畴的科学体系。根据列宁关于经济范畴分为一般劳动过程的范畴和社会经济形式的范畴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不朽巨著《资本论》从分析商品开篇,商品范畴是其宏伟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但是,作为这一逻辑起点的商品,是什么性质的商品呢,理论界对此争论颇多。现在较多的同志认为它是撇开了资本和剩余价值关系的资本主义商品,也有一些同志认为它是前资本主义简单商品。前者侧重以《资本论》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论》逻辑体系是对贫本主义经济结构的反映为根据;后者则侧重以简单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前提,《资本论》的逻辑与历史发展规律相一致为基础。这些当然都有它的一定的道理。但是,我认为可以把两方面的依据综合起来,就是说:在肯定《资本论》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同时,又承认简单商品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起点;在肯定《资本论》的逻辑体系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反映的同时,又承认所反映的是运动中的经济结构。如果这样看是对的,则我认为可以辩证地来认识开篇中分析的商品的性质,即:它是简单商品,但不是独立于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之外的简单商品,而是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前提的简单商品,它包含着资本主义胚芽,是资产阶级社会经济细胞,它构成资本主义发生过程中的最初阶段,后来又表现为资产阶级社会表面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识《资本论》经济范畴的历史性,客观全面地分析“资本”这一《资本论》中的本质范畴,丰富发展《资本论》中的经济思想,是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的理论宝库,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宝库。对《资本论》中美学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广大理论工作者做了很多工作,但至今为止,不少人仍停留在用美学术语来注释某些引文上。如何深入研究《资本论》中马克思的美学思想,阐明《资本论》范畴体系中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地位和作用?苏联列宁格勒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了苏联学者r·维日列夫的专著《哲学知识体系中的美学》。r.维日列夫对《资本论》范畴体系中的美学问题研究采取了“一种新的、很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典著作,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和方法论意义。在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中,《资本论》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之源.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和所有制改革的理论基础。《资本论》为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和创新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改革开放不断走向深入的今天,《资本论》仍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资本论》是一部划时代的不朽杰作。马克思在这部著作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之纯熟、包含内容之丰富、理论体系之严密与完整,直到今天都是无与伦比的。学习和研究这部著作,当然不能撇开它的研究对象和它所要解决的历史任务。但学习的目的还在于运用。在当前我们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时期,对《资本论》的学习与研究,应当特别注意它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指导意义的研究。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说过:“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所以,马克思在这里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进行了深入地解剖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但在我们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往往侧重于对某个基本理论本身的研究,而对一些基本理论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深入。鉴于此,本文想就政治经济学中几个基本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谈一点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解读以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唯物主义,还是以历史为解释原则的历史唯物主义,都应该把《资本论》作为主要文本依凭。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历史地而不是永恒地解释了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商品和资本——它们作为社会形式是历史地获得的,也必将历史地失去;他唯物主义地处理自己的研究对象——他的主要批判对象是政治经济而不是政治经济学;他首先考察的是商品、货币和资本的拜物教性质,其次才是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拜物教观念;作为《资本论》研究的出发点,不是概念,而是社会的现象形态。历史地解释研究对象与唯物主义地处理研究对象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两个不能合并的原则。对于《资本论》的解读,可以使我们对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从抽象走向具体。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的方法论,同《资本论》中所阐述的经济理论一样,是《资本论》这座科学大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之一。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方法论,继承这笔丰富的遗产,不仅为深入、准确地理解《资本论》的内容所必需,而且是我们科学地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问题的需要。正因为如此,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对《资本论》的方法论已经作了长期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迄今为止对《资本论》的方法论中许多重要问题的理解,仍颇多分歧,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仅就其中三个彼此相关的问题,谈些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