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刚刚闭幕不久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明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这意味着,中国从1998年开始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将退居幕后。  相似文献   

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5年我国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样,我国从1998年以来实行了6年之久的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转为稳健的财政政策和  相似文献   

3.
坚持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要着眼于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敏锐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增强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这几年,面对国际经济环境严峻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困难局面,我们采取的最重要举措,就是果断地把宏观调控的重点,从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转为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货紧缩趋势,并在实践中适时完善政策措施,把握调控力度,确保取得成…  相似文献   

4.
1998年我国政府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在2005年淡出,转为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而为了应对源于美国的全球经济危机,2008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我国再次转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两次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都是为了应对危机、防止经济衰退而采取的重要宏观经济政策,但是这两次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和作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着重分析两次积极财政政策的经济环境并对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高晨 《宁夏教育》2008,(12):40-41
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6.
政策背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表明,我国从1998年以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将逐渐淡出。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质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其主要特点是用高国债、高财政赤字的手段,拉动国内经济。增发长期建设国债,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典型特征。1998年,在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国家采取了积极财政政策,增发长期国债,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投资需求,这一政策帮助我们摆脱了通货紧缩的困扰。但积极财政政策会导致财政赤字长期高位不下,如果再加上一些地方隐性财…  相似文献   

7.
有效需求理论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办法是实行累进税,实行赤字财政,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加强政府干预等。针对我国目前国情,根据凯恩斯理论的启示,我们也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扩大有效需求:(1)引导居民消费,扩大消费需求;(2)积极增加投资;(3)设法引进外资,扩大出口;(4)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扩大内需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连续几年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了显成效,但短期政策长期化,积极财政政策在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暴露了其固有的弊端。本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成效,并侧重于其负效应、弊端的分析,对今后积极财政政策的取向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积极财政政策的调整思路。  相似文献   

9.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强弱的可能发表8种情况,通过研究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现阶段宜继续推行 发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的货币政策的政策组合。  相似文献   

10.
一、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干预是不同体制国家的共同选择。宏观经济政策是协调宏观调控目标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财政政策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根据财政政策具体的实施效果,通常包括紧缩性财政政策(消极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8年以来 ,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取得了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较快增长的良好效果。在当前情况下 ,我国还不具备实行大规模减税的基础和条件 ;积极财政政策不会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 ;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不会引发政府债务危机 ;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存在“惜贷”现象  相似文献   

12.
自1998年我国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扩大内需领域,仍然存在着若干障碍和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相关政策取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研究的是中国财政政策的效果和区域不对称性。首先,利用状态空间模型,测量了中国财政政策的效果,发现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刺激作用处于较低水平。其次,利用VAR模型测量了中国财政政策的区域不对称性。结果发现,中国财政政策在大西南、大西北、长江中游和东北地区等的作用比较明显,而在三大沿海等地区的作用较小,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解释,进而为中国在不同区域有选择性地采用积极财政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当前,农业、农民、农村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矛盾,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积极稳妥地实行农村第二步改革,制度创新是动力。农村第二步改革的制度创新主要包括:农村税制创新、行政机构创新、农村户籍制度创新、财政政策创新、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在肯定积极财政政策的良好作用同时,对积极财政政策与预期目标偏差及其成因,和下一步如何操作提出了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政府连续几年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财政赤字的日益膨胀和国债规模的迅速扩大,使人忧心重重;由于扩大内需等原因,在近期内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今后提高积极财政政策的关键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使之适应并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应注意到投资和消费需求仍然不足,针对政策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实行赤字财政政策,不仅对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对经济结构调整、公平分配、社会稳定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赤字财政政策实现社会全面发展要注意处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与避免重复建设、鼓励和刺激消费与避免浪费、鼓励私人消费与积极发展公共消费、通过扩大支出促经济发展与通过税制改革和税收调节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等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介绍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含义,实施这两项政策的必要性,以及实施这两项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论证根据我国经济运行的情况,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实行赤字财政政策,不仅对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对经济结构调整、公平分配、社会稳定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赤字财政政策实现社会全面发展要注意处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与避免重复建设、鼓励和刺激消费与避免浪费、鼓励私人消费与积极发展公共消费、通过扩大支出促进经济发展与通过税制改革和税收调节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等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