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费尔巴哈从批判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出发,以感性作为基础来建立他的"新哲学",把感性实体──自然和人——作为他哲学研究的对象,并试图在作为感性实体的人身上统一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但由于他的新哲学的基础是感觉论,其方法是感性直观,最终使它摇摆于庸俗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马克思把费尔巴哈的作为"感性实体"的人上升为"感性活动",并以此为基础来建立他的实践的唯物主义,从而成功地克服了费尔巴哈"感性哲学"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他的人性论和个性观基础上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他主张通过革命改造社会,然后达到"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的目的。同时他认为改革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他把"真正共产主义者"作为一种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并多方面论述了其独特的时代和阶级特征。毛泽东的这种"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对他早年"新民"思想的扬弃,同时也对他建国后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谢弗勒是美国分析教育哲学的倡导者和代表人物之一,《人类的潜能》是他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作者实现了对"人类的潜能"这一概念的突破性与原创性的阐释,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潜能观的思考。该项研究属于一项实践理论,他打破了传统的关于"潜能是稳定不变的"、"潜能是可以和谐一致地实现的"、"所有的潜能都是有价值的"三个神话,并从"作为形成中的可能性"、"作为形成中的倾向性"、"作为形成中的能动性"三个维度对潜能进行了重构,并阐释了其在多学科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原始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以尚古的文化现象和思潮来质疑现代文明的现状,要求返璞归真。沈从文以"乡下人"的独特视角来排拒城市文明的侵扰,把湘西文化作为审视现代都市理性文化的反观之镜。他在文字世界中构筑了一个"中国梦",其书写行为正暗合了西方社会重新寻找文化"他者"、把"他者"文化作为反观之镜来实现自我批判和自我更新,两者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5.
人们总是说: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命题。实为以讹传讹。培根处于人类第一次体力解放、知识飞跃前夕,当时教学和大众传播均不发达,掌握知识大为不易,掌握知识多的人贡献和威信都很高。作为哲学家,培根看出了这一历史趋势,所以他很重视知识,但他并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这一精辟命题,只是后人根据他的基本思想概括出有关的话。作为这一明确论断的提出者,是浙东著名哲学家王充。他是东汉初上虞人。他比培根早1500年产生了这一思想。他在哲学名著《论衡·效力》中提出了"知为力"的命题,直译为现代汉语便是"知识就是力…  相似文献   

6.
正【人物速写】熟悉的人习惯叫他"阿西",阿西是他作为诗人时的笔名。旧日老友亲切地这样称呼他,在一声"阿西"中,饱含的是温暖而激情的回忆,"阿西"似乎是他们那段以诗会友、以诗结社的青春岁月和浪漫情怀的代名词。他的学生也都快乐地叫他"阿西",他们忘不了的,是那个在天真甚至有些顽劣的青春岁月里,和他们斗智斗勇、同乐同忧的班主任"阿西",当然,还有那个用诗歌记录了他们成长的印记、且着实"骗"了他们不少甜蜜而忧伤  相似文献   

7.
作为晚清一名重要朝臣,张之洞的大部分事业是在湖北建立的,尤其是对湖北教育事业的发展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他曾出任湖北学政、湖广总督等重要官职。实际工作加深了他对科举考试和学堂考试的一定认识,加上自身具备的"中体西用"的文化观和"学术造人才,人才维国势"的学术、人才观,形成了他独特的考试思想。  相似文献   

8.
他是插班生,据说自己要求到初三(1)班,又指名道姓说要和我同桌。我还惊魂未定的时候,身高一米八的他已经坐在我的身旁。我看了他一眼,觉得这张脸有点熟,但想不起在哪儿见过。他向我介绍自己":我叫莫冶。"不久,因为他长得帅球技出色,很多女生仰慕他,叫他"莫爷"。而凭着实力,他当上校篮球队队长,于是男生都叫他"莫头"。作为他的同  相似文献   

9.
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他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无论身处逆境顺境,他都坚持实话实说;无论干革命还是搞建设,他都坚持真抓实干;无论作为国家主要领导人还是普通党员和公民,他都坚持老老实实做人,由此形成了他"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的政治人格。他的人格风范也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正>他是江苏省"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好校长""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取得了持续跨越发展。先后被确认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首批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等.2014年被国家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作为省教科研先进个人,他始终将教科研作为学校的发展动力,以前瞻的  相似文献   

11.
坎德尔是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第二阶段的突出的代表人物,作为"因素分析法"时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最杰出的贡献是提出了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论"和"方法论"。同时,他还提出了比较教育研究的具体步骤和框架,提出了用民族性、民族主义与因素和力量等概念来研究各国的教育制度的理论。对比较教育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  相似文献   

12.
马克·吐温在《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后简称《再度出洋》)这部小说中,以美国人的视角构建了一个华人劳工"艾送喜"的形象。华人形象作为美国文学中的异国形象,成为"他者",成为"非自我"的存在。本文试从失判的"他者"身份和渗透的"他者"身份两方面入手分析小说,来阐释异国形象作为"他者"的文化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13.
夏志清以布鲁克斯的新批评与李维斯的"大传统"作为理念渊源和精神内景,采用中外对照与文本细读的方法,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传承与流变进行梳理和审视。他在推崇文学本身美学质素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强调对作品道德意识的探讨。并以"感时忧国"精神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特色,这使他的批评也呈现出了富于直觉印象和整体思维的中国式特色。当然我们在肯定这些深刻洞见时,也会清醒地看到他对"意识形态"的过于警惕与对小说人物典型化塑造的轻视,导致了他对某些作家尤其是对鲁迅解读的偏狭。  相似文献   

14.
陆羽作为一个文人、茶人有着广泛的交游圈子。文献资料显示陆羽一生交游的文化名流圈人物大部分集中在湖州生活时期,人数达上百人之多。他交游相善的人物,大致可分为"文人士大夫"和"隐逸方外人士"两类。陆羽在湖州与唐代文化名流圈人士的广泛交游,彰显了他的价值观和行为取向,既满足了他作为世俗生活中社会人的情感需要,又使他获得了精神上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15.
他,一个幽默开朗的大男孩,大学还未毕业,就有电视台开出了年薪80万的高价聘请他,并预言他极有可能是未来十年内中国最完美的娱乐主持人。他,一个被认为是中国最爱"扯"的主持人,俨然将"扯"作为了一种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6.
《柳州师专学报》2020,(1):40-46
韩愈称柳宗元"不自贵重顾籍",成了后世文人菲薄柳宗元的口实。然究其实,这个评价是被后世文人断章取义误读的结果。韩愈作为柳宗元的同僚兼挚友,他对柳宗元的文章成就和人格品性都是高度肯定、不曾质疑的。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峻洁"正是他高洁人品的投射,是他所倡导的"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为文经验的典型体现。  相似文献   

17.
"以道抗势"是儒家士人的传统,作为知识分子赵树理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作品创作都继承了这一传统,他以"现实主义"作为价值本原,以此作为反拨当代以来日益泛滥的左倾思潮的武器。虽然这造成了赵树理以后人生的悲剧命运,但是却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显示了赵树理可贵的知识分子操守,这也是他为后人所敬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曹操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登高必赋,乃造新诗,披之管乐,皆成乐章",鲁迅先生说他的文风"清峻","通脱","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其实曹操文的魅力,在于它们淋漓尽致而且非常自信的披露了作者的性格。曹操占主导性格的是他那大丈夫的胸襟和气魄,而他作为普通人的所思所想更让读者感动。曹操的文明白的  相似文献   

19.
杜甫成为伟大的诗人,不仅在于他转益多师,"尽得古今之体势",而且更在于他有自觉的艺术追求。而这种"自觉"又不仅仅表现在"技巧"、"功夫"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将诗人作为了人生价值的实现目标。这当然是与诗人诗为"家事"的自豪、"窃攀屈宋"的艺术取向、宋玉"吾师"的价值范式和自身现实遭遇构成接受视野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20.
徐玲 《班主任》2007,(10):34-34
小达又被我领进了办公室。他这次犯的错误跟以往不一样:他破天荒地做了一回"好事"——帮同桌叶子系鞋带。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倒挺有理:"叶子的鞋带散开了,作为同桌,我帮她系不对吗?我是一片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