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维翰 《收藏》2014,(10):94-95
任何收藏品都有珍品、普品、残品之分,占玉也不例外。在笔者的收藏中,就有一些古玉残片(见图)。可能有人对这些残件看不上眼。而我却视其为珍宝。这些古玉残片观之韵味十足.鉴之真实感人,既可细察,亦能上手,尤其是内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量。虽残但不失古代玉器的典型特质。  相似文献   

2.
杨海青  常军 《收藏》2014,(11):80-83
西周玉器之精美,一直为古玉爱好者所看重。三门峡虢国墓地作为西周晚期墓葬的代表,出土的玉器数量之多、品质之好、工艺之精、种类之全、价值之高,实属罕见。尤其是龙形玉佩饰,其造型、刻工和纹样等具有时代风格,为众多古玉研究和收藏者提供了极好的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3.
王信堂 《收藏》2012,(5):108-114
在中国古代艺术品市场中,古玉是一支"潜力股"其收藏与投资前景看好。在此文中,笔者就古玉的市场现状、市场价位和投资方向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走出价值错位的认识误区中国玉器文化是集多种文化元素于一身的本土文化。除了中国,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能把玉文化演绎得如此精彩绝伦。中国的玉器是极尽工艺之精美,造型之瑰丽,内涵之博深,成本之高昂的国粹文化。  相似文献   

4.
程绍斌 《收藏》2006,(9):58-58
捡拾古瓷残片是我安度退休时光的方式。一日,在城郊一处依山傍水的工地,星星点点的残瓷碎片苦干,返家洗净擦干,分类整理,仿佛在触摸历史,破译古陶瓷蕴藏的文化内涵。修然欣赏其图案纹饰的精美艺术之同时,几番拼对比试,竟成全器。啊!  相似文献   

5.
王信堂 《收藏》2012,(3):108-114
在中国古代艺术品市场中,古玉是一支"潜力股"其收藏与投资前景看好。在此文中,笔者就古玉的市场现状、市场价位和投资方向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走出价值错位的认识误区中国玉器文化是集多种文化元素于一身的本土文化。除了中国,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能把玉文化演绎得如此精彩绝伦。中国的玉器是极尽工艺之精美,造型之瑰丽...  相似文献   

6.
自2003年始,笔者开始关注并收集杭州城市建设中所出南宋龙泉窑瓷残片。杭州老城区即城南一带,是杭州出土残瓷片最集中的地方,而且品种也十分丰富,从数量与器物造型来讲,南宋龙泉窑残片最多,其次是湖田窑及少量南宋官窑碎片等。笔者选择南宋龙泉窑残瓷为专题收集,三年时间下来,共收集了150多件,70余种器物造型,按时段可分为南宋早期、中期及宋末元初三个  相似文献   

7.
杨海青  常军 《收藏界》2014,(12):20-25
西周玉器之精美一直为古玉收藏者所看重,而周代虢国墓地出土的玉器数量之多,玉质之好,工艺之精,种类之全,价值之高,实属罕见,这为众多古玉研究和收藏者提供了极好的研究实例。这里仅就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十件龙形玉佩饰做一介绍,以飨读者。人龙合雕佩(图1)长4.6厘米,宽3.7厘米,厚0.5厘米。→出土于M2001墓主人虢季的颈部。青玉。全部受沁呈灰白色。正面上鼓,背面略凹,中部有一圆形穿孔。  相似文献   

8.
杨海青  常军 《收藏》2014,(21):80-83
西周玉器之精美,一直为古玉爱好者所看重。三门峡虢国墓地作为西周晚期墓葬的代表,出土的玉器数量之多、品质之好、工艺之精、种类之全、价值之高,实属罕见。尤其是龙形玉佩饰,其造型、刻工和纹样等具有时代风格,为众多古玉研究和收藏者提供了极好的研究实例。人龙合纹佩(图1)出土于墓主人虢季(虢国国君)的颈部。通长4.6厘米,宽3.7厘米,厚0.5厘米。青玉质,全部受沁呈灰白色。正面上鼓,背面略凹,中部有一圆形穿孔。正面饰连体双首龙纹,龙首分别朝向两端,其中一端龙纹有弯曲桃形耳,椭圆形眼,长鼻高扬,獠牙末端饰一人首形;另一端的龙首长角上卷,椭圆形眼,长卷鼻。人龙合纹佩(图2)出土时位于墓主人梁姬(国君夫人)的右肩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7,(1)
正近两年,古玉拍品集中亮相拍场并引发藏家抢购已经成为一种现象。2016年12月1日,香港苏富比"五德冰清——沐文堂藏中国玉雕"专拍再次呈现了249件古玉。这些玉器年代以宋代至清代为主,个别器物断代至晋、唐。由于出自著名藏家,诸多器型为内地藏家进一步探究、学习古玉提供了范本。结果,"五德冰清——沐文堂藏中国玉雕"专拍得到藏家激烈竞投,成交率高达96%,总成交价达到3400万港元,这一  相似文献   

10.
市场需求总是古玉作伪者的风向标。商周玉器由于其凝重神奇的历史内涵和丰富复杂的文化底蕴而日渐受到古玉收藏家的追捧,并愈来愈彰显出不菲的价值,似成定势。在这种情况下,它同样会受到古玉作假者的青睐。只是,作假者垂涎的是它的获利空间。正因为如此,其最  相似文献   

11.
古方 《收藏》2007,(8):94-99
近年来,古玉收藏日渐形成热潮,很多古玉收藏爱好者迫切希望学习相关知识,得到玉器研究专家的指导。为此,本刊特约请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著名玉器鉴定专家古方先生以问答的形式撰写系列文章,释疑解惑。古方先生多年来系统研究考古出土玉器,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了解古玉收藏现状,相信这组文章对广大藏友会有所裨益。也欢迎读者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编辑部将择要提请古方先生公开作答。  相似文献   

12.
李祥云 《收藏》2009,(1):94-96
古代老玉新工制品,一般都是把古玉残件重新改制,很少发现利用天然老玉制作仿品的。古代利用带皮壳的玉料制玉,是观赏与艺术的追求,称为巧色或俏色,新石器时期与商代就有巧色玉器。大量运用带皮壳的玉料制造仿古玉器,应该是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红山玉器被社会广泛知晓以后,便成为各地厂家仿造的热门产品。  相似文献   

13.
出土或传世古玉在其表现形态上,总是有着有规律可循的共性。这种共性,反映着古玉各个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普遍性规则,对于我们鉴定古玉的真伪提供了可靠的实证依据。在这个基础上所形成的鉴定古玉的经验,便是古玉鉴别中的"常理"。可见,常理便是经验。但就像共性不能涵盖所有的个  相似文献   

14.
一件古玉,在地下沉睡了百年、千年甚至数千年之后,一旦重见天日,却一反那种沁痕斑斑、疮痍满目的常态,依然是光泽鲜亮、质地剔透、玉性盎然,全然一副“养在深闺人不识”的样子(图1),这种情况,我们姑且称之为古玉的“温室现象”。在收藏界内,也被叫做“不开门”的古玉。简单地说,古玉在一种基本脱离外界有机、无机物质直接的和经久性侵蚀的环境下,从而较好地保持了玉石的本来面貌,给人以“古玉不古”的表象,  相似文献   

15.
晓寒 《收藏》2022,(11):114-123
<正>不少藏家心仪于精巧的玉雕小件,它们或兽或禽,置于案头、书架,可远观,也可上手把玩,颇为惬意。这些案头文玩小件目前的藏家趣味如何呢?我们看些例子。“玉质金相——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珍品”是中国嘉德(香港)为古玉所设专场,种类较多,是适合爱好者的淘宝之地。在2017年10月2日秋拍中,专场中好玩的小器物也颇为受宠。  相似文献   

16.
樊大川 《收藏界》2011,(2):119-121
对于古玉收藏家和许多爱玉的人来说,周南泉这个名字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作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玉器研究、鉴定的权威专家,周南泉先生以其全面深厚的学识、大量的著述和多年的鉴定实践,成为古玉收藏家和爱玉人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7.
张永芳 《收藏》2008,(2):152-154
我有两个嫡堂兄姐,是我二伯父的子女张荣林和张永昌。永昌长我4岁。他是中国少数几个大师级的古玩鉴定家之一,在古玩鉴赏界几乎无人不晓。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成立时,永昌是最早被聘请的高级专家之一。他对古瓷和古玉的真伪鉴定有极独到的研究,在古玩界有“南张北耿(宝昌)”之称。  相似文献   

18.
刘红军 《收藏界》2014,(8):34-37
古代玉器(简称古玉)艺术品市场目前的状况:一方面是由于它稀少和珍贵,造成了不仅价高而且一器难求,进而又造成了仿冒古玉泛滥成灾,使得人们“谈古色变”;另一方面,由于目前鉴别古玉还没有可靠的现代仪器,而眼学(感官经验)鉴定方法又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不象用科学仪器鉴测出来的结果那样有直观的数据、图谱和反应现象,  相似文献   

19.
尕丁 《收藏》2009,(4):19-19
著名古玉鉴定专家杨伯达曾说,几年不到蚌埠走一走,就跟不上形势。这话老先生讲得比较含蓄,但意思大家都明白。在人们心目中,安徽蚌埠几乎要和古玉造假画等号了。  相似文献   

20.
丁哲  李昊 《收藏界》2012,(12):50-54
古玉断代与辨伪,殊为专学,然其虽奥,并非常人所不可企及。一般说来,应以质料、工艺、器型、纹饰、沁蚀等五点为要,全面考察,综合运用。其中,纹饰乃进行断代鉴定的最重要依据。东周一代,诸侯称霸、列国争雄的局面带来了一场"古今一大变革之会",作为社会意识形态重要载体的玉器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因制玉技术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