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权利的受益权能,是指权利主体应享有的一种要求他人承担相应积极给付义务的能力.它与受益权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是各种公民权利都具有的一项基本权能.借鉴德国基本权利的双重性质理论.可以揭示出诸多权利的受益权能的成立,需要国家承担两种积极义务:保护义务和给付义务.其中,对应权利受益权能的国家积极给付义务,不同于国家积极保护义务,它作为后者的主要目的和派生物,是更高层次的国家法律义务.从权利的受益权能充分化的角度,系统分析国家公权主体应承担的积极给付义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权利义务相一致原理的宪法释义——以社会基本权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义务相一致原理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对于个体而言,一个人主张某一权利意味着负有一定的义务;对于他人而言,某一个体的权利须伴随着他人的义务。作为法律关系的具体化,调整公民与国家关系的宪法关系在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体系中也体现了这一原理,表现为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伴随着国家的消极不作为义务和积极作为义务。中国宪法公民基本权利的立法方式既蕴涵着国家义务,也包含着处理权利义务关系的规范,并辅以第51条作为解决权利义务冲突的基本原则。其中社会权条款完整地体现了权利义务相一致原理,其独特性决定了该类权利的实现既需要国家履行积极作为义务,也需要社会的作为义务,还表现为某些条款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相似文献   

3.
论儿童权利的本性及其教育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权利是儿童凭借特殊的身份而享有的正当自由或者利益,这些正当自由或者利益是由道德以及法律所规约的.法律或者道德在确认儿童享有这些正当的自由或者利益时,明确赋予了父母、教师、一般社会公众以及国家所承担的相应义务.受教育权是儿童的一项积极权利,也是儿童的一项基本权利,这一权利的保障对儿童实现其他权利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儿童权利对教育提出了承认、尊重和认真对待自身权利的根本性诉求.  相似文献   

4.
权利的防御权能是指权利主体应享有的一种要求其他人承担不得侵害其权利的不作为义务的能力。它是权利的基础性权能之一。唯物史观的国家学说,更深刻昭示了公民基本权利的防御权能应主要指向国家公权力的立宪主义精神。我国传统宪法理论否定基本权利应主要防御国家公权力,是典型的理论误区。  相似文献   

5.
基本权利是每一个公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项保障自身利益的基础性权利,是对抗国家公权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国家更应该从立法、行政、司法方面对公民基本权利予以尊重与保护。我国现行宪法对于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义务虽然有着比较全面的规定,在实践中却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仍然需要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6.
创业是具有时代意义的法律活动,其不仅需要国家政策上的扶持,也要求保障公民创业权的实现。在权利属性上,通过分析就业权、工作权和劳动权等与创业权相似的权利类型,可知其具有积极权利和消极权利的双重属性。在权利构成上,借鉴阿列克西的三要素权利构成理论,对创业权的主体、客体和义务对象等进行规范建构。在保障路径上,根据创业权的双重属性和义务对象,运用国家义务理论,理清保障其实现的国家尊重、保护和给付义务。在实现形式上,制定《创业促进法》,以突破创业权保障在法律形式上的瓶颈。  相似文献   

7.
基本权利的国家义务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义务是在宪法学上与公民基本权利相对应的一个基本范畴。以国家义务产生依据、体现的国家性质以及行为状态为基础,宜将国家义务划分为尊重、保护和给付三个在内容上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按照三者履行的难易程度即“尊重、保护和给付”的顺序建构国家义务体系,既体现国家义务发展的历史规律,符合基本权利发展的精神,且对国家义务的履行具有指导和鞭策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在《思想政治》下册的学习中,几乎每课都要碰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问题,但又时常把公民的权利义务与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公民的绝对权利义务、公民的集体权利义务等混为一谈,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特点与二的关系混淆,对于公民如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学界对权利的研究多基于理想层面的可欲性或正当性,而忽略了权利的可行性。实际上,法律权利的实现需要公共成本负担,因而消极权利和积极权利两分法并不适当,一切权利都是积极权利,都需要政府的积极保护。公共资源有限,权利的实现需要权衡,因此具有相对性,而非常见的绝对性。权利具有促进社会整合的功能,私人自由具有公共属性,这从一个新的角度为宪政民主体制做出了论证。需要认真对待权利的公共成本。  相似文献   

10.
宪政与民主分别同消极自由理念与积极自由理念相对应,也就必然反映两种自由理念的对立统一关系。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分别回答了“谁治理我?”和“我被治理的程度如何?”这两个问题,但它们要求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出发点是一致的。民主主张积极参与和行使国家权力,宪政则强调以保障个人基本权利和自由为目的限制政治权力,两的互补互动、磨合产生了宪政民主制,较为有效地解决了人类政治生活中重大的两难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公正     
社会公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社会公正是社会基本制度的公正 ,是一种制度善 ,它优先于个人公正或个体善。社会公正的基本内容是社会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合理分配。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是社会公正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关于"集体责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责任存在的基础是集体中每个成员的平等,集体责任的实现取决于集体责任的界定以及集体成员对集体责任的了解和认可程度,而集体责任与个人正当利益之间的关系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集体责任的角度可以对集体主义原则进行更全面的理解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食物权是国际人权法中的适当生活水准权的一部分,是独立的社会基本权.食物权具有积极权利与消极权利双重性质,此性质要求国家既要履行对弱势群体的积极救助义务,同时又要履行尊重义务,避免对公民获取食物的努力予以不适当的限制.完善我国食物权保护,需要国家在立法、行政执法与司法等层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动产因其具有可移动性和位置的可变换性,加之占有人之过失,就会导致遗失之风险.那么当物遗失后,如何保护原权利人之权利,发挥物之价值,实现对物之有效利用,维护经济交往的正常有序进行?仅仅规定拾得人的一系列强制性义务是不够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应是通过正确的确立拾得人的切实可行的权利和义务,以此来刺激拾得人尽快确定物之所属,以实现物尽其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学校基本建设就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依法订立基本建设合同及其担保合同就成为做好该项工作的重要一环。因此,对学校能否成为保证合同的适格主体、保证的债权能否优先、保证责任的承担份额及其风险防范等问题研究,无疑具有理论与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网络言论是公民以网络为媒介所表达的一种言论,它是现代社会公民言论的重要表现形式。网络言论作为一种新兴事物,由于其真实性与虚假性并存的特征,因而具有积极与消极、正面与负面的双重价值。在个人权利领域,网络言论的自由表达有利于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行使,而网络言论的不当表达则极易导致对其他公民合法权利的侵害。在司法权力领域,网络言论的自由表达是促使司法公正的积极因素,而其不当表达则会侵犯司法权,损害司法独立和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17.
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在宪法中对工作权和受教育权采用权义复合型的规范模式,这两类权利同时被规定为公民的基本义务。这种宪法规范受到了传统国家主义和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违背了法治的基本理念。复合型宪法规范本身存在诸多矛盾,造成宪法规范逻辑上的混乱、执法与司法的困难、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属性上的模糊,因而不符合法治的要求,不利于人权的保障。复合型宪法规范改革的方向是实行权利义务的分立。  相似文献   

18.
现代民主法治社会,权力须以权利为出发点与归宿.不论是权力对权利的积极保护,还是权力对权利的消极限制,皆以人权保障为首要价值.政府基于对社会连带关系、公共利益、实质人权保障的合理考量,获得限制公民基本权利的正当性,然此种限制亦必须遵循一系列严格的合法性要求,惟其如此,方能实现民主法治与人权保障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教育诉讼行为的本质是对高校与学生权利义务的调整过程.高校在特别权力关系的影响下,固然有对相对人概括的支配权力,但涉及学生一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作为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要有法律依据.当然学生权利不是普通公民权利和受教育权利的集合,它要受教育目的和管理目的的合理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