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强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对此问题的回答,需要拓展、构建相互协同、相互补充的多元传播主体以实现控制力,提炼展现现代价值的中华文化精髓及建构对外传播的话语新叙述以实现沟通力,优化整合对外传播媒体以实现媒介连接力。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中华文化的有效传播,才能向海外受众展现中华文化的丰富与当代价值,诠释其世界意义,在实现民族文化自信的同时,提升国家形象与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2.
弘扬中华文化既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地位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新媒体时代,具有去中心化、社交性、低门槛等特点的短视频新业态成为国际受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借助短视频新业态进行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潜力巨大,但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与挑战。立足当下,需要不断优化传播路径,创新传播方式,既要提升对外传播内容质量,打造独特文化品牌,又要推进话语转型,丰富文化内涵,同时注重媒体间相互融合,拓展传播渠道,构建跨文化多维传播格局,以此共促我国数字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构筑新型国际传播业态。  相似文献   

3.
<正>文化传播在当今国际传播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一个国家文明底蕴的象征,优质的国家文化能够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增进不同文化的相互了解,营造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和而不同、交流互动的氛围。近年来,新任领导人对于文化传播高度重视。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我国渐渐走上了以多重主体、多种方式、多元内容传播国家文化,构建中国文化形象,凸显影响力,进而提升中国综合国力之路。国家文化在政治舞台上  相似文献   

4.
正国际传播在国际政治及国际关系中已不仅是一般性的工具或中介,而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态,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关系密切。它对国际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展现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构建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如何讲好中国的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国际传播显得越来越重要。从2017年获得中国新闻奖的国际传播作品质量来看,很显然这些作品越来越重视国际传播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5.
在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态势下,中国电视剧的国际传播不是仅仅由于受到韩剧、美剧冲击而进行的被动应对,而是出于主动地展现国家软实力、传播中国梦、加强文化交流、促进经济繁荣、扩大消费市场等多种需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与世界各国贸易的频繁往来、国际关系的良好发展、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逐步增强等多方面的机会和优势,当前中国电视剧扩大国际传播是一个合适的时机。  相似文献   

6.
国家大力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影视艺术、数字动漫、视频直播等领域,赋能数字文化产业对外传播。面对新形势,传播者应挖掘中国优秀文化,并转化为可对外传播的数字资源;增强自身专业技能以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的冲击。此外,人工智能丰富了数字文化传播内容,但应警惕内容创作趋于模式化。在未来的数字文化产业国际传播实践中,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原创优质文化IP数字化开发能力,把握国际传播受众新特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相似文献   

7.
正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要求,为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2017年,在国新办对外推广局的指导下,由五洲传播中心牵头发起"体验中国"外宣系列活动,将外国体验者"请进来"体验和分享中华文化,采用视频拍摄、主题活动、影视项目、演出和展览等方式,借助国内外全媒体传播平台,带领全球观众深入感受中国的历史文化、旅游风物、社会风俗、建设成就、科技创新和民族文化图景。"体验中国"外宣系列活动不仅促进优秀中华文化的传播,展现中华文化深远影响与价值,更是对中国当代蓬勃发展的真实呈现。  相似文献   

8.
近一个时期,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文化交流产生深刻影响。在此背景下,通过优质的电视节目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传扬中华文化,是我国国际传播策略的"软路径",也是贯彻精准化传播要求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以展示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的电视节目风靡荧屏,在国家和民族形象塑造、社会现实呈现、文化价值传达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有力载体。作为国家级电视媒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跨文化传播节目的创新与传播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互鉴。通过模式创新与技术迭代的外化形式丰富场景与氛围的体验,以尊重文化差异为基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精准传播的最大同心圆,在多元共生的文明交集中消解文化成见,实现有效链接,形成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传播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会中与其他文化间的接触与交流,本质上是文化的对外传播。翻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必然途径。传播活动必须依赖一定的环境才能成功。因此,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翻译选材需要以传播环境作为参照,才能有助于文化的对外传播。为适应传播环境,翻译选材要秉承平等、交流、互助及共享的原则,以造福于人类为目标。翻译选材的内容要避免在意识形态领域中与目标语社会的冲突,辩证处理文化内容、受众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密切关注中外文化态势的变化,确保中国文化顺利地对外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传播在塑造国家形象、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文化方面承担着日益重要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影视国际传播是国家整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代武术套路正处于进入奥运会的冲刺阶段,但其在国际传播层面面临着传播路径传统、术语翻译词不达意、本土术语缺位等问题。强调文化的“转型”和“超越”的转文化传播理念为以上问题提供了“受众导向的适应性传播”新思路。现代武术套路以规范性训练、竞赛为表现形式,吸收借鉴了国际竞技体育文化,蕴藏着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理念,是转文化传播的产物和优质载体。这一思路要求在现代武术国际传播过程中发挥海外受众的传播主动性,拓展现代武术套路的综合传播路径;强调主流媒体的把关作用,做好传播素材质量把控,引导传播者着眼于微观叙事和现代武术的精神内涵;同时做好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在国际传播过程中的平衡,在文化的交流与互鉴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最终实现现代武术套路国际传播中主体、层次和重心的“转”。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科幻影视作品逐渐成为能够进入国际传播领域的中国文化艺术作品。中国科幻影视如何能成为中国国际传播的新兴力量、其被海外目标受众接受的底层逻辑、如何呈现人类共同危机下的中国责任担当想象、“爆款”科幻影视作品出现的多维助力素、中国科幻影视品质如何突破等是亟待讨论的根本问题。中国科幻影视国际传播诉诸的人类共通价值与文化超越性,是国际传播中跨越藩篱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3.
全球文化秩序演进与国际传播格局演变深度互动、紧密相关,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对于参与构建全球文化新秩序至关重要。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凭借其强大的话语优势与传媒霸权,在全球文化秩序建构中占主导地位,强势输出自己的文化。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深刻演变和传播技术快速发展,全球文化秩序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向。中国国际传播在消解西方文化霸权、推动建构新的全球文化秩序中担负重要使命。把握历史与时代的辩证关系,深入分析全球传播秩序与文化秩序的互动互生关系,从参与制定国际规则、推动文化外交、构建多元协同传播、加强国际文化贸易等方面体系布局,系统谋划国际传播工作,对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今,互联网掀起世界文化融合与变革的时代,网络对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有着巨大的重塑作用。紧跟网络技术革新的步伐,搭建系统的、符合传播规律的网络传播体系,是构建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必然要求。本文以中国最早也最具规模的中国文化对外宣传网站中国文化网为研究对象,结合其他国内外文化网站发展趋势,探讨当下如何在国际互联网时空中,搭建专业的中国文化网络输出平台,推广崭新的中国文化形象,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华裔新生代的双重文化身份特征,具有传承和传播中国文化、促进双方文化交流的多重优势。他们对中华文明的身份认同感能够促进中华文脉在海外华人华侨中的赓续与传播,在推动文明对话、实现文明互鉴中发挥积极作用,是融通中外的重要群体。对华裔新生代的文化传播活动,既要呈现中华文化的表征符号,又要体现内涵于表征中的精神意向;既要展示中华文化的根之所在、魂之所系,又要使这种同根同源的文化成为其梦之所萦。因此,传播主体要以传播效果为导向,在时机把握、符号选择、叙事方式方面要与受众的结构特征、接受心理、情感需求高度契合,以符号化、艺术化、故事化、视觉化相融合的表达范式进行传播,体现中国形象的亲和力、中国文化的感召力和中国国际传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支柱,短视频时代为区域生态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契机。该文从黄河口生态文化的内涵和建设成果出发,重点阐述了新时代黄河口生态文化短视频的呈现原则、创作与传播策略,以更好地展现黄河口生态文化的魅力和风采,体现其蕴含的开放包容、和谐共生等文化内涵,提升大众生态环保意识,生动诠释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助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逐渐提升,国内各区域竞争力增强,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地域性、特色性文化愈发突显出其重要价值和意义。基于此,本文梳理了燕赵文化研究与传播现状,探讨在文化传播视角下,通过生命价值观的融入,进行区域协同和数字化文化资源开发,实现燕赵文化资源在区域、内容、形式等方面的整合利用,促进燕赵文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8.
纪录片作为实施国家传播战略中的重要载体,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借助纪录片这一重要媒介文本实现"走出去",成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文化软实力建构的迫切需求。在国家力量的推动下,在互联网势能、新技术手段等多元动能的促进中,中国纪录片在传播实践中积极进行内容与话语调试,连接多元动能要素,在内容、话语、形式等各个方面不断开拓与创新,在国际传播中呈现出新景观与新趋势。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一级博物馆是海内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纽带和桥梁,同时也是海外民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其国际传播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当前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情况。国家一级博物馆在媒体报道、社交媒体、搜索引擎、国际访客和国际科研方面的影响力强弱,能够有效反映博物馆的国际传播影响力现状。调查数据显示,国内一级博物馆国际传播影响力整体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同时,不同博物馆之间国际传播影响力差异显著。为此,应建立媒体协作机制,完善国际传播体系;加大自主宣传力度,优化内容形式结构;深掘自身特色亮点,推进深度内容传播;积极策划海外活动,用心讲好展品故事;夯实科研基础能力,推动国际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20.
正宁波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以中国书画艺术国际教学的方式,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至今吸引了160多个国家的8000多位学员学习中国书画。"红牡丹"在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背后,始终倾注着一份带着殷切期盼的国际友爱。澳大利亚女士Gillian(吉莉安)与其他众多外籍学员一样,从最初的中国文化体验者,逐渐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