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上周因为车综锋受伤住院,在“闲着也是闲着”的时候他给自己的连载饶有兴趣的写了一集,可他伤刚好就又回到联赛中紧张地保级(而且还进了一球),然后又匆匆忙忙的赶赴上海参加国奥集训丢了。他说:别急,下期还是等我来写,写上疣了。李玲锋说他一生球技长进最大、最关键的一个时期就是第三次去巴西。前两次小,摸不着门儿,到第三次突然就找着感觉了。1996年初刚去的时候很兴奋。什么都没见过,学得也很认真;过了五六个月后小孩子的弱点就暴露出来,在那样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里每天枯燥地训练,小锋开始有些吃不消、开小差。后来回国调…  相似文献   

2.
胡亲华 《电子竞技》2016,(24):34-43
付出和成绩不成正比 S6上的EDG表现差强人意,明凯更是被推向了风口浪尖,爱德朱却在舆论压力最大的时候发表了长文力挺明凯.对此他说:“厂长是一个电竞精神,是让我一直坚信电竞精神的唯一榜样.不能因为一场比赛他表现的差,就磨灭他所有努力和拿过的辉煌.” “其实他们在S6上的表现肯定是不理想的,可是在台下我看见他们都很努力”.也许是我的错觉,爱德朱说这句话时,眼睛里泛着泪光,“我觉得这些选手很可怜,辛苦一年却没有收获应得的东西.”说完之后,我们都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相似文献   

3.
冰月 《当代体育》2009,(8):30-32
——是什么决定你开始踢球的?可以说我来自一个疯狂的球迷家庭。从小就跟着全家人一起看足球,他们都是铁杆球迷,刚开始看球的时候.因为年纪太小,我还不知道是哪个队赢球,但还是和家里人一场不落地看。从懂事开始我的生活中就离不开足球,在印象中,从能跑步的时候我就开始踢球了。  相似文献   

4.
在台球世界中,有那么几朵夺目的红花点缀着这个带有浓厚"父系社会"味道的领域,人称"九球天后"的潘晓婷就是其中的一朵。这个和丁俊晖一起并称"金童玉女"的美女球手在2005年日本大阪(9球)国际公开赛上再次怒放,而她才不过23岁。美女多白信美丽让女人自信,这话放在潘晓婷身上一点都没错。"从踏上第一场比赛的场地开始,我就很有信心能拿到这次比赛的冠军。"潘晓婷说:"因为在2002年我拿过一次的冠军,此番故地重游,我就是为了把奖杯重新纳入怀中。"当然,自信源于实力与努力。为了准备这次比赛,潘晓婷在比赛前的整整一个月都没有任何的娱乐,每天都要至少练6-8个小时的球。"曾经有一次我连续打12个小时的球,我浑身的肌肉都僵硬了。"潘晓婷说。在比赛中面对强手,潘晓婷同样是信心百倍。在8强赛的时候,潘晓婷遇到了世界排名第三的韩国人金佳英。"她是一个很强劲的对手,之前她淘汰了陈纯甄,还在去年的世界杯半决赛的时候胜了我。"果然,在前九局潘晓婷以3:6落后对手。"如果当时想赢的欲望再少那么一丁点儿,我就会输了。"潘晓婷说。韧劲  相似文献   

5.
时楠 《新体育》2006,(2):40-40
2000年访欧时,蔡指导问我:希望谁来带我?我说施指导吧,因为我俩都是上海人,无论他在上海队还是在国家女队做教练时,我们都有过一些沟通,彼此比较熟悉。在教学上,施指导给我更多空间。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在乒乓球上的智商很高。他以前当运动员也拿过世界冠军,  相似文献   

6.
浙江南都女排的每个女孩都很精彩,周苏红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对于一个刚刚入选国家集训队的年轻运动员来说,球打得精彩是不用说的了。早在首届联赛的时候,省体训一大队的一位大队长就断言,周苏红是个很有前途的队员。那时候,她还在国青队,短短的头发,白里透红的非常壮实,打球挺泼辣,有点劲不知往哪处使的稚嫩。去年,周苏红入选了国家沙滩女排,回来的时候,南国的娇阳不仅把她晒得又黑又壮,而且室内排球的感觉也被沙滩取代了。为了尽快回到“室内”,全队去了彬州集训,“我那时候练得最苦了!”周苏红说。第一堂训练课,打惯沙…  相似文献   

7.
梁慧敏 《乒乓世界》2005,(12):44-47
“我打球的时候.虽然36届世乒赛我们团体最后赢了.打了翻身仗,可我输了两场.总归有点遗憾。我一直觉得自己在乒乓球上的智商还比较高。通过自己的手实现目标是一种享受,而做教练.让另一个人实现目标.更能体现你的智商.对乒乓球的理解以及业务能力.这是一种更大的享受和满足。”施之皓说。  相似文献   

8.
铁凝:输赢很正常我不算是球迷,但是个人比较喜欢足球,历次的世界杯都比较关心。小组赛可能因为时间安排的关系不能一一看全,但是今年中国队的三场比赛我全部都看了。第一场比赛应该说是最不理想,第二场还不错,第三场从精神状态上来看,也还好。我始终觉得输赢不是一个最大的问题,重要的是看到对足球的理解,看到球员在足球运动中的精神状态。中国队的第一场比赛,使我觉得球员有一种虚假乐观主义,强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之下,他  相似文献   

9.
"明年我们还拿冠军!"说这话的时候,一向爱笑的他没有笑,我也不笑。思绪回到了那个振奋人心的夏天……五月份的篮球赛如期而至,前两场比赛我们  相似文献   

10.
--第一场打新疆队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王:第一场比赛应该说还可以,好长时间没打甲A,是第一场球。多少有点紧张。重点是防守薛玉洋和王胜,我觉得我完成得很好,他们得分都没有超过十分。--赛前穆瑟有很多战术,失误多是不是因为战术太多,无法掌握造成的。王:这可能是比赛和训练存在差异。训练的时候战术和传球很到位,但赛场上的气氛和球迷让我们紧张。--孙军上场时间比较少,他在不在场上对你有什么不同。王:他在场上的时候,我们给他制造机会就多一些,他下场后,我们依靠整体的配合,没有人贪功,应该说机会打的非常合理和到位。--你的三分球技术提高很快。  相似文献   

11.
《乒乓世界》2007,(7):32-33
这次世乒赛的男单决赛是我离冠军最近的一次,从整场比赛的发挥来看,我赢的机会很大。很多队员、教练,也都希望我能取得这次比赛的胜利。蔡指导在总结会上说,他觉得我到了拿冠军的时候了,无论是从比赛场上的发挥还是人气上看,都已经到了时候。  相似文献   

12.
那时自己对自己要求非常高,心态不平衡,越打越着急,所有的比赛都想拿冠军,但是却不断地输球、不断地输球,把以前自己不可能输掉的球都输了,一气之下就剪了光头。那场比赛非常残酷,在场的就几个人,蔡指导、还有两队的主管教练,越是这样的气氛里边越压抑,很多队员、教练大家都是朋友,都是最好的朋友,这会非要决斗,谁输了谁参加不了奥运会!作为教练员第一次参赛的时候,坐在椅子上跟站在球台边感觉真是不一样。当时在看台上,蔡指导、包括所有教练都在喊,让我兴奋点,让我叫、跳,但是当时那种场地、那种气氛,我已经完全听不到了,他让我捡球跑步,或者多跳一跳,我当时那会儿根本听不到他在讲什么、喊什么,我只能凭着自己的感觉去打比赛。我背着包走的时候,他用手搭着我后背,不知道谁在后面把照片给照下来了——后来我一看,怎么这么凄凉、这么悲伤——确实很难受,因为毕竟是决赛,再加上你输了一个从来没有输过的对手……所有的比赛我都拿过第二,除了世界锦标赛——我就差一个世界锦标赛亚军,所以我跟人说:我可以拿‘亚军大满贯’!现在,我只希望突破自己,突破这个‘第二’!  相似文献   

13.
《乒乓世界》2009,(7):110-111
《乒乓世界》:你当运动员的时候,最难忘的有哪几场比赛?乔云萍:印象最深刻的比赛应该还是我第一次拿世界冠军的时候了,1993年在瑞典的第42届世乒赛,那是我第一次代表中国队参加比赛。其实那时候我也没想到自己能拿冠军,因为当时我和刘伟的配对不是最优秀的,那会儿的劲敌还有陈子荷/高军,邓亚萍,乔红,我们是排在第三号。最激烈的一场球并不是最后的决赛,而是对朝鲜队的李粉姬/俞顺福,当时她们对中国队的威胁很大,我们是在第三局1:9落后的情况下,硬把比分扳回来的。巧的是决赛对邓亚萍/乔红那场也是在第三局1:9落后逆转取胜的,我觉得逆转以后的心态会有很大的变化,整个人的自信心一下就提高了。  相似文献   

14.
补课     
星期五的下午,我正在办公室备课,突然进来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昨天的体育课什么时候补上?”我一听就明白了。因为,昨天我外出学习,他们班的一节体育课给耽误了。可是我想,昨天的体育课都让语文老师给上了,还想补体育课?真是异想天开!于是就随便说了一句:“明天!”可我又一想,明天是星期六,不上课! 管它呢,他们还不知道来不来呢?第二天,因为是星期六,我吃过早饭,很晚才到办公室里去。当我路过操场的时候,发现一个班的学生整整齐齐的站在操场,当时我就愣住了,那不是我的学生吗?于是灵机一动,赶紧到办公室准备体育器材。“报告老师,我们班…  相似文献   

15.
艾思 《网球》2010,(6):85-85
我很喜欢网球,虽然羽毛球、乒乓球也都玩得不错,但是网球是最爱,因此也嫁给了一个网球发烧友,因为在学校里,只有他能赢我。我们在没结婚的时候就想过,自己将来有孩子,一定要让他打网球,最好能成为网球明星,不光我们俩有这个想法,我周围的人,他们知道我们的爱好和经历,也很期待我们的孩子将来能成为网球明星。  相似文献   

16.
《乒乓世界》2018,(12):58-58
我第一次接触和认识青奥会.是嘲进国家二队的时候,那时我们还在看刘高阳打上一届青奥会,教练们的紧张和重视程度让我意识到青奥会是个很重要的比赛,去参赛的队员身上的责任很重,自己报名参加青奥会后,我觉得挺紧张刺激的,比赛即将到来的这一年,一想到青奥会就有些紧张,准备得很严谨。出征前我参加了代表团大会,代表运动员宣誓,在这么多运动员中我能代表乒乓队发言,感觉非常开心。我在宣誓上也说了,要拿金牌。完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能感觉到自己心里一直有很坚定的信念。  相似文献   

17.
提前了的目标:初进国家队1995年全国联赛后,国家队看上我的消息便有了耳闻。当时我正和李轶之在国家青年队集训,听到传闻她也很高兴地对我说:你肯定能进国家队。她的推测不无道理。近些年来,中国排坛二传人才的匮乏已是一个很严峻的现实,因此,我作为一个被公认为很有培养潜质的二传新人,被国家队相中调去考察训练一段也顺理成章。从事竞技体育的人,只要有点事业心荣誉感的,最大的心愿莫过于进国家队,拿世界冠军了,我也不例外。不过,初次听到这些消息,我非但不开心,心里还沉甸甸的。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中国女排的一员,也相…  相似文献   

18.
刘国梁 《乒乓世界》2014,(11):36-37
我见到了最差的许昕 对于许昕在亚运会中的表现,我是这么总结的:结果非常好——他团体和单打都承担了绝对主力的任务,也都拿了冠军;过程非常差——他在团体和单打中的表现让我非常不满意。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反过来又说,他在状态这么不好的时候,能打出这样的成绩,说明他还是有过人之处,比如他的心理素质和纠缠的能力很强,这方面应该给予肯定,但这不是我想要的许昕。  相似文献   

19.
脱口秀     
段超 《当代体育》2014,(2):84-86
近况与老东家 SHQWTIME:你最近过得怎么样? GEORGE KARL:还不错,其实每个夏天都是这样的。我的儿子在打夏季联赛,然后我们利用整个夏天来处理一些家务,一切都是按部就班的。我感觉只有在九月份才会感觉到有一点无聊,因为球员都是在那个时候回归的,那个时候他们都在健身房卖命呢。不过九月还算是一个不错的月份,因为这个时候情绪会很亢奋,但是心理又不会有什么压力,压力是要在训练真正开始之后才会到来的。除了生活上,在ESPN也很开心,要知道ESPN是个很不可思议的地方,我八年前曾在这里停留过,这么长的时间,这里的变化太大了,现在的布里斯托尔城都快要变成体育节目之都了。虽然我没有细心观察过,但它确实一直在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电子竞技》2012,(21):113-113
首先,WFC的主角是选手们,我也好,老师也好,肯定都是要为了突出他们而存在的。没什么黑幕,我跟老粉认识也不久,今年夏天一个暴雪网吧赛里见过。可能他觉得我还有一点解说的潜力就叫来试试看吧。实话说,我确实经验不够丰富,没有大的现场解说经验,视频解说目前也不到10个,很多时候很紧张不知道该讲什么。那么也顺便感谢下还能包容我的观众们吧,因为是妹子的缘故,谢谢你们还能体谅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