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位普通农村女性以一己近乎偏执的复仇努力最终推动了司法进步的过程,但对于唐慧来说,这是一位母亲为爱女申张正义的过程这是2013年7月15日9时15分。15分钟前,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一楼中审判庭迎来了27家新闻单位的51名记者,此外还有5名外国记者,并破例允许携带摄像机、照相机等设备,要为这个吸引全国媒体和公众关注的案子做一了结。"经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判决如下……"法官说出这几个字时,全场瞬间安静了,只有几声相机的"咔嚓"声。坐在原告席上的唐慧低下了头,中分而后垂下的头发遮住了脸,没人能看到她的表情。"1、撤销永州市中级法院(2013)永中法行赔初字第1号行政赔偿判决。2、撤掉永州市劳动教养委员会永劳赔决字(2013)第一号行政赔偿决定;3、由永州市劳动教养委员会赔偿唐慧被限制人身自由9天的赔偿金1641.15元;4、由永州市劳教委向唐慧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元。"观众席上有人低声问:"这是算唐慧胜诉了?"没人回答。大家都在忙着打电话、发短信,争取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周刊》2013,(27):26-27
2013年7月15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上访妈妈"唐慧诉永州市劳教委行政赔偿案二审作出判决:撤销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一审判决,由永州市劳教委向唐慧支付侵犯人身自由的赔偿金、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2641.15元,但不必再进行书面赔礼道歉,本判决为终审判决。从为女儿申张正义开始,以颠覆一项备受诟病的制度而终,唐慧自己也没有想过,她会走向这样的结局。当人们将此视为"上访妈妈"唐慧的胜利,同时亦是司法正义的一个胜利时,我们重新梳理唐慧六年间的上访历程,发现这其中充满了偶然性,既缘于唐慧个人的性格,也因为公检法机关错失了一次次纠正失误的机会。最终,这名小学三年级便辍学的农村妇女,被推向了改变历史的关键一环。唐慧是不幸之中的幸运者,她的胜利不可复制。《人民日报》在今年4月曾在其官方微博上写道:"中国梦的感召力,不仅在于国家的强大,更在于个体的幸福与尊严。唐妈妈的泪水,不该成为中国梦的痛点。"诚哉斯言。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3,(22)
<正>沈阳街头小贩夏俊峰在国庆前被执行死刑的消息激起了舆论场的强烈震荡。事实上,自2011年5月人民网率先发表《沈阳小贩夏俊峰扎死城管终审判死刑》后,围绕他及妻儿的报道就没有停止过。在同一时期内,具象到个体身上,能与此案匹敌的,只有湖南的唐慧案。两案一南一北,是民间舆论场上的两座高峰。南北两案所以能进入全国舆论视野,源于案件本身的极其复杂和案外因素的盘根错节。在难以理清的千头万绪中,还交织着情理法及家庭和社会悲剧。更重要的是,两案背后直接展示了转型期中国矛盾的焦点——劳教制度与城管制度,再加上里面还贯穿着公权力与弱势群体博弈的主线,因此,两案都是现时代极为典型的案例。  相似文献   

4.
刊中刊     
《视听界》2001,(1)
《记者马嘉和她发现的新闻》是2002年10月12日《南方周末》报刊登的一篇报道。说的是2000年4月北京电视台一位年轻女记者马嘉接到一个任务,采访被称为北京警方“打拐战役实战阶段的第一案”。在此之前对这个案子报纸上披露的情况是,一位叫康明娥的女孩从小失去父母,哥哥把她拉扯大,可14岁的时候,不幸被人拐卖给一个性刘的农民并生了一个儿子,于是对少女如何被拐和“小母亲”的路该  相似文献   

5.
2008年4月在奥地利出现了一起令人发指的囚女乱伦案,一女惨遭其父24载蹂躏生下7个子女,后被解救而重见天日。这起乱伦案使奥地利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奥地利人说,这个案子的报道使他们国家蒙羞。  相似文献   

6.
8月14日,公安部A级通缉犯周克华,因拒捕被公安民警击毙。8月15日,扬子晚报用9个整版对此案作了全面报道,其中第9块版面(A12版)的内容为专题总结,旨在从该案件报道中找出今后需要改进的做法。周克华8年杀了10个人,曾有媒体在对此案件的报道中称周克华为"爆头哥"。总结版中首先提出《用"哥"形容悍匪极不合适》。一位名为"新闻矿工"的网友在微博中写道:"因  相似文献   

7.
笔者天天看报纸已有30多年的历史,而且每天都要看几份至十几份报纸,发现对同一事件报道都五花八门,让读者看后怀疑新闻的真实程度,使新闻宣传的质量下降。 如:法制日报1994年8月2日一版发表的《沈阳一大案10小时告破》,而同一事件报道,工人日报1994年8月2日二版发表为《9小时破大案》,辽宁日报8月2日一版辽沈晚报8月2日一版的报道为10个小时。同样一个大案有说9个小时破案,有说10  相似文献   

8.
甘露 《东南传播》2014,(4):134-135
"李某某案"自2013年2月初被报道以来,由于涉事人特殊的家庭背景和性侵案的特殊性质,持续成为新闻中的热点事件。案件相关情况及家庭情况被各方媒体翻了个底朝天,纵观报道的整个过程,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时,已经明显出现了媒介伦理的失范现象。热点新闻更需要理性报道,媒体在报道过程中的舆论定位、报道内容、报道角度需要自我审视。本文以"李某某案"为例,分析报道中媒体伦理失范行为的表现,以期对热点新闻的报道中如何坚持理性报道这一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本案是我国首例报刊在名誉权案中付出令人咋舌的高额赔偿和报刊作为当事人被法院以“报道干扰审判”为由处以高额罚款的案件.  相似文献   

10.
法制类报纸报道离不开案件报道。笔者所在的中共广西区政法委主办的《广西政法报》,除了一些重大案件作为要闻稿发外,还按案件的不同类型设置不同的报道专栏、专版,如:法制焦点、权益关注、经济与法、华夏要案、法制生活、律师广角、律师在线、法海观潮、以案说法等。案件,是指有关诉讼和违法的事件。案件报道属于社会新闻的范畴,是社会新闻中的法制新闻。由于案件报道是曝光社会的假、丑、恶的一方面,其在新闻中的特殊性、重要性,很容易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和震动,以及在新闻实践中其涉讼新闻侵权的比例的增多,有必要引起法制类报纸的新闻记…  相似文献   

11.
新闻侵权构成要件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8月公布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指出: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这是新闻报道构成侵权的四个缺一不可的条件。结合新闻侵权的四个构成要件,可给新闻侵权下如下定义:新闻侵权系指行为人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电脑网络等新闻媒体,公开发表了不实报道,或者报道虽然真实,但系法律禁止公开传播的事实,因此对当事人造成侵害的行为。新闻侵权的预防1.事前预…  相似文献   

12.
朱德泉 《青年记者》2006,(13):80-80
5月18日,解放日报政法部记者马骋起诉上海市规划局信息不公开案被法院正式受理。媒体将这一事件称之为“国内首例新闻记者起诉政府部门侵犯新闻采访权的案件”,认为“最后的结果并不重要,关键是要让有关部门重视记者的新闻采访权”。就在新闻界对此高调评价、跟进报道的时候,6月7日,马骋撤回起诉。坦率地说,我们应当对同行起诉的勇气表示赞赏,也应该充分理解其从起诉到撤诉所走过的艰难心路以及面临的巨大压力,但我不同意“结果并不重要”的论断。恰恰相反,结果以及决定诉讼结果的过程才是我们应该深入探究的关键,如果媒体过分陶醉于“形式…  相似文献   

13.
"逆势新闻"的概念及意义 什么是"逆势新闻"?先看一则报道. 4月2日的<报刊文摘>引<新华每日电讯>3月27日报道<河北村干部频遭暴力伤害>,文章说河北"许多地方频发暴力伤害村干部事件",并列举了三起有代表性的案件,呼吁"要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增强群众法制观念".这则报道引人思考.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案件报道逐渐成为新闻传播一个重要部分.案件报道在揭露违法犯罪、教育广大群众的同时,也容易给当事人造成直接或隐性的"情感伤害".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案件报道理应更充分地人文关怀,提升报道品位,发挥推进法治进程,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闻研究资料》总第六辑刊登了徐载平的文章,题为《申报关于杨乃武案的报道始末》,其中谈到《申报》“初次报道”的时间是1874年4月18日。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笔者查阅原报得知,《申报》关于杨案的第一次报道是1874年1月6日,也就是说,案件发生一个  相似文献   

16.
郭勇 《声屏世界》2011,(10):26-26
某媒体曾刊登过这样一条新闻:长沙铁路公安处破获一起特大贩卖假币案,犯罪嫌疑人被抓后交代,为躲避警方打击,团伙要求成员经常研究警方的侦破手段,央视的《今日说法》等法制节目必须看。法制节目竟然成了一种“犯罪教材”,实在让人警醒。法制节目不应该只注重案件的展示和法律的讲解,而应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当事人的个人命运。从法律的视角对案件的当事人予以关照,  相似文献   

17.
<申报>作为我国第一份商业性的报纸,无论是在内容安排、报道的方式上,还是在经营模式、管理方式上,对我国后来的报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申报>创立早期,由于成功的社会新闻报道,吸引了更多的读者,使得<申报>扩大了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增加了销路.可以说,社会新闻是早期<申报>的主要特色之一.<申报>初期的社会新闻报道将案件的报道作为报纸的重要来源,刊登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官民纠葛.在<申报>初期的社会新闻中比较著名的社会新闻事件有"周老付冤案"、"杨乃武案"、"杨月楼案"等.  相似文献   

18.
去年,广州市发生了一宗轰动一时的“女婴疑案”。产妇一方控告省人民医院盗换婴儿。医院一方坚持说,产妇生的本来就是女婴。双方各执一词,莫衷一是。今年1月17日起至4月中旬止,羊城晚报一版连续报道了这一案件。从《谁是她的爹和娘》开始,至《待认领女婴案圆满解决,小女孩与父母团圆》结束,共发表消息、通讯、评论三十篇,照片七幅。在此期间,那个呱呱坠地后便无父母认领的小婴婴的命运,拨动着广大读者的心弦,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全国各地的读者来信三百余封,其中有一百余封要求把小婴婴领回去抚养。字里行间,情深意切,催人泪下。回顾待领女婴案报道的全过程,我们突出的感受是,社会新闻的领域十分宽广,社会新闻的报道大有可为。较长时间以来,我们对社会新闻的报道苦于无法突破,这一回豁然开朗了。  相似文献   

19.
2011年8月29日,来自某地电视台的一则新闻经由中央电视台播出后,顷刻间被各种媒体炒得风起云涌.通过百度引擎输入关键词"南通殷红彬案",瞬间找到的相关结果曾经报警的儿子专程赶到南通汽运集团飞鹤公交客运公司向一度被自己"冤枉"的殷红彬道歉并送去一面"谢谢好人"的锦旗.殷红彬、郁维贞也受到南通市交通运输局的表2011年8月25日晚间新闻推出这条独家新闻.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时代,不少媒体为了迎合读者的猎奇心理,拿名人隐私说事,对名人隐私大肆炒作。名人隐私被炒得沸沸扬扬,读者难辨真假,名人自己也百口莫辩,人们将此称为"被新闻"。事实上,名人"被新闻"已经见怪不怪。有时候,一些普通人的普通事,因为媒体的"被新闻",普通人再也不普通,普通事情也成了特殊事件。名人,抑或普通人"被新闻",读者尚可接受,如果典型报道也出现"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