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传媒类图书出版的现状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传媒类图书的出版现状 出版传媒类图书的出版社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相互联盟的15家媒体出版社,一类是非媒体出版社.媒体出版社中,新华出版社和南方日报出版社以出版传媒类图书为主打.新华出版社长期把传媒类图书作为经营重点之一,先后出版了《传媒市场观潮丛书》、《新闻传播学前沿丛书》、《新闻新学科高级教材》、《新闻专业必修文库》、《新闻传播学博士文库》、《国外新闻界名人译丛》、《新闻传播学译丛》、《常备新闻文库》、《欧美广播电视高级教程》、《新闻人门丛书》等.  相似文献   

2.
黄经纬 《青年记者》2017,(27):28-29
按学界的共识,中国传播学研究肇始于1982年施拉姆访华.施拉姆给当时的新闻研究界带来了具有启蒙意义的美国主流传播学.但是,师承美国传播学的中国传播学带有先天的不足. 从传播学理论“本土化”到传播学科危机 1.“本土化”由来已久.据孙旭培教授梳理,1994年前的中国传播学研究,已经走过了对美国传播学理论“译介-研究-自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传播学理论“本土化”的问题被提出.1994年《新闻研究资料》更名《新闻与传播研究》,第一期便发布了“讨论传播研究中国化”的启事,“本土化”开始了系统性思考.同期讨论的另一个问题是新闻学的学科建制.新闻学有容纳其他社会科学的宏愿,而传播研究被认为是其实现宏愿的路径.在此背景下,传播研究面临两个议题:“为新闻学服务”和“传播学理论本土化”.“本土化”有两个方向:其一是结合传统文化和西方理论建立本土理论框架;其二是以传播学理论回应本土问题(潇湘,1995).往后的“本土化”工作主要是沿着这两个方向推进,但这个夙愿至今仍没有实现,甚至面临困境.  相似文献   

3.
《新闻传播学概论》(以下称《概论》)以新的体系、框架和思路,为读者展示了一个新的学科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创立了一个新学科。我习读过并教授过新闻事业概论、新闻学原理、新闻学概论等著作和课程,这些都是新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我也研读过传播学、大众传播学的论著。然而把新闻学与传播学交叉研究,并成就一部学术专著,在我看来还是首创。读《概论》一书,似有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它为新闻学和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作了一次新的有益的尝试与探索。《概论》由新闻传播学本体论、客体论、立体论、载体论、媒体…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门具有很强实践属性的学科,新闻传播学的创新发展如果离开新闻传播实践,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技术变革在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作用的背景下,也成为新闻传播学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5.
新闻史研究作为新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学科发展伊始就处于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核心层.目前新闻史的研究与写作面临变革的趋势.本文通过对传统新闻史叙事的解析提出新报刊(媒介)史的概念,旨在突破原有的"现代化"和"革命史"的逻辑,突出媒介的元话语特征.迈克尔·舒德森的《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作为新闻社会史的成果,昭示着其方法论的可行性.米切尔·斯蒂芬斯的《新闻的历史》中对人类学方法的运用也给新闻史研究与写作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新闻记者》2004,(11):33-33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董天策教授的新闻传播论文集《新闻传播学论稿》,近日出版。正如该书《自序》所说,作者近年来始终在教学与研究、新闻与传播、理论与实践之间漫游,这也使作者的研究视野相应宽阔。这本《新闻传播学论稿》涉及领域主要分四个方面:一是新闻传播理论,包括对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自1984年1月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两家高校获得新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至今,总体可分为萌芽、成熟、拓展三个发展阶段。现阶段中国具有18个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其中具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有15家,具有新闻学或传播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有3家,主要集中在国内较早开展新闻教育的、师资水平一流的综合性高校;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教授或副教授已从3位发展到268位,博导的年龄、性别、专业方向结构趋于合理。近年来,大陆博士生教育开始走向国际化、注重内涵发展、学科特色,以及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出版业》为研究个案,借助文献统计的方式,对2007年至2016年10年间转载的1769篇文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我国的出版业研究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域化特点;出版业研究机构多样化,但依旧以高校为主体;高校中的教授、副教授成为出版业研究中的主力军;CSSCI来源期刊及北大核心期刊是《出版业》的主要转载来源期刊;转载作者学科背景多样,但以新闻传播学为主;转载论文所受资助的基金分布多样,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基金为主要分布核心.本文旨在通过多维度的分析与阐述,探寻我国近10年来出版研究的发展脉络及学科实力,并对今后出版业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可能性观点.  相似文献   

9.
喻国明,1957年9月生于上海。1979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 1989年在该校获得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新闻学论集》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传播学理论、新闻体制改革和新闻传播效果理论、中国民意测验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新闻业透视:中国新闻改革的现实动因和未来走向》、《中国民意研究》、《嬗变的轨迹:社会变革中的中国新闻传播和新闻理论》、《媒介的市场定位:一个传播学者的实证研究》、《传媒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新闻记者》2015,(2):2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新闻传播学大辞典》近日由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辞典不仅大幅更新了1993年版的《新闻学大辞典》,首次集纳了传播学的成果。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维客、威客、闪客、微博、微信、移动终端以及媒介融合等新闻传播学科最前沿研究成果都囊括其中。辞典历经6年多编纂,由两位中国著名新闻教育家99岁的甘惜分和88岁的方汉奇教授担任顾问,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童兵教授、  相似文献   

11.
案例教学已广泛应用于法学、公共行政、工商管理等多种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新闻传播学在这一方面的尝试起步较晚.本文通过观察海外高校与新闻培训机构对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从案例库建设和案例课程设计这两个方面梳理案例教学在新闻传播学教育领域的现状与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徐培汀教授的专著《20世纪国的新闻学与传播学》,已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汉奇作序。全书52万字,分述20世纪理论新闻、实用新闻学、边缘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广播电新闻学的产生与研究历程;阐述新闻教育、传播学究的变迁与成果,介绍港、澳、台新闻教育、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总结与展望走向21纪的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情况。《20世纪中国的新闻学与传播学》@尹立  相似文献   

13.
陈一  陈惠娟 《新闻实践》2003,(12):65-66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www.cjr.com.cn,下简称CJR)是国内第一个新闻传播学的专业网站(与《新闻实践》杂志合办)。从1999年7月诞生,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已经走过了4年多的历程。对于CJR,其站点平均每天访问量从开始的数百次,发展到现在的每天近万次,尤其是去年底,伴随着其母网站"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全新整合开通,CJR的访问量增长更快。CJR的成长与中国互联网的成长保持了一种令人羡慕的正相关。在国际搜索引擎GOOGLE上,以"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为关键词搜索,相关网页有29700项之多。应该说,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给CJR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大环境,而CJR的发展更与其自身特色密切相关。本文力图  相似文献   

14.
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将新闻传播学提升为一级学科,下设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2001年国务院学位办关于学科门类调整的征求意见稿,又将新闻学和传播学并列为两个一级学科,放在社会科学门类。这一升格,一方面反映了有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对新闻与传播学的重视,另一方面折射出新闻与传播学迅猛发展的态势。据统计,至2001年底,新闻与传播类的专业点已达250多个,专业教育体系已从单一的本科教育,发展到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大专生等多层次并存的局面。但是还应对新闻与传播学通才教育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传播学研究的现状,时有学者做一些概括。但总觉注重一般特点多,较为具体的描述和分析则鲜见。因此,我们对自1981年到1996年发表在《新闻大学》、《新闻学论集》、《新闻学刊》(包括后来的《新闻研究资料》、《新闻与传播研究》等刊物上有关传播学的文章做了点粗疏整理和考察,试图勾勒出我国(台湾地区除外)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轮廓,并展示其主要发展轨迹、特点及问题。 本文所谓的传播学文章,是指有关传播学的介绍、评述、研究和应用。下面三类文章不计在内:1.关于某国或某地大众媒介状况的介绍;2.会议或学术活动简讯;3.原本意义上的新闻学研究。但,凡为定量调查或分析类文章,一般均算在内,因为从方法上看,这恰是传播学引进后带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由于学科发展历史、新闻传播生态等差异,大陆和台湾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与特点.21世纪以来台湾新闻传播学研究呈现新的态势,梳理其发展脉络与演变特点,有助于及时了解台湾相关研究的发展动态及全面把握两岸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整体面貌.《新闻学研究》是台湾新闻传播学研究成果发表的主要阵地之一.基于该刊2001-2019年间所刊论文的统计,采用内容分析法,管窥21世纪以来台湾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发展样貌.研究显示,新闻学与媒体研究、传播学研究、广告学研究、广播电视与电影研究、文化研究、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新闻业务、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等9个领域受到学术界重视,成果丰硕,但存在显著的不均衡.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时代语境和新技术变革之下,新闻传播学科的"战略性学科"和"平台性学科"属性凸显,"实践性学科"属性需要继续强化。本文回应当下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普遍发展困惑,聚焦新闻传播学教育模式中的主流与特色融合创新这一核心命题,以同济大学新闻传播学教育探索为案例,展开相关学科体系的革新与实践研讨。  相似文献   

18.
尹韵公:1956年生于重庆。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寒窗十载,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在国务院从事政策分析研究工作,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任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全国记协常务理事、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新闻学科组评审委员。已在报刊上发表250余篇文章,其中《赤壁之战辨》和《范长江与红军长征》等几篇论文,曾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已出版的专著有《西北采访万里行》、《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孙权传》、《尹韵公纵论三国》等。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新闻传播学无疑是中国人文社科学界中颇为热闹的学科领域。这种热闹一方面是因为新闻传播学与日新月异的时代生活实践紧密关联、同步繁荣;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精彩纷呈的新闻业界既为学界提供了丰富的讨论话题,也与学界搭构了知行互补的交流体系。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林的著作《当代军事新闻传播论要》,就是新闻传播学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10月16日至17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浙江传媒学院、浙江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浙江省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传媒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卓越传媒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在浙江传媒学院举行。英国拉夫堡大学的格雷厄姆·默多克教授、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高级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孙志刚教授、香港浸会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