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赵晖图 《乒乓世界》2012,(8):114-117
反手发球抢攻反手发球后直接使用反手抢攻在直板选手的战术体系中已并不多见,但对于两面攻打法而言,此套战术与横板选手的反手发抢具有同等的杀伤效果。在两面攻打法相对盛行的年代,进攻体系往往是由反手位发起,继而转入正手连续。因此,从发球到抢攻的还原衔接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在实施反手发抢的过程中,除了要在发球质量上追求更高,抢攻手段也要力争“快、准、狠”,给对手施加足够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发球的重心转动和还原 蔡伟发球时将重心从右脚转到左脚上(图2—3),随后以左脚为支撑腿,完成蹬转动作,在蹬转中左腿带动全身弹起后还原取位站好。在这个过程中,发球的重心转换帮助击球动作连贯完成,弹起的动作帮助下板球能够更好的起动,两个环节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3.
转换重心,照顾落点 在抢攻失误的时候,很少会有人认为失误的原因是发球的还原问题。有人会想到因为位置调整不佳,导致回球失误,但是怎么调,就成了困扰大家的根本。本篇中,郑培峰在发球时重心是从右向左转换,发球后重心完全放在右腿上,以右腿为支撑点,完成还原动作。需要注意的是,发球后除了重心转换外,取位也很重要,因为离台的远近直接影响了下一板的衔接。这个距离要因个人习惯和身材而定,保证要能照顾到全台的各个落点。  相似文献   

4.
发球抢攻是由发球,抢攻技术及意识三部分组成的。发球是基础,抢攻是关键,意识是主导。在培养过程中,教练员要动脑用心,运动员在主观上认真刻苦,主客融为一体,才能练出好的发、抢及其意识。三个环节缺一不可,意识是贯穿始终,起着主导和支配作用。  相似文献   

5.
《乒乓世界》2013,(1):110-111
调整击球节奏 如果发球被对方直接拉到反手位的话,可以使用反撕技术变被动为主动。准备反撕时一定要根据对方拉球的情况调整好击球节奏,特别是在发完球后的重心和步法都要还原到位。  相似文献   

6.
杨艳梅抢拉正手位下旋球时采用的是小跨步,这种步法十分简洁,能够抓住击球的最好时机去完成抢攻。发球还原后,还可以采用重心偏右脚的站位,在判断好来球的位置后,原地进行转换,左腿支撑,在右腿腾空时完成后半部分转换,重心在右腿落地后正好移回右腿上,有助于拉球动作的协调完成。这样站位最主要是因为侧身的难度更大一些,上正手时的范围小,用一个侧滑步反而影响衔接,得不偿失,所以正确取位和选择步法是抢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张晓蓬 《乒乓世界》2002,(10):64-65
本组的连续图片介绍的是孔令辉的反手发球后接反手拉。这一战术组合常被横板两面反胶选手所采用。其好处在于;发球后不必做较大的移动,即可直接上手抢拉。且上手后不会产生较大的空档,上手时间也比较充分。  相似文献   

8.
蒋澎龙发球抢攻的失败案例 发完正手发球之后的蒋澎龙.基本成正面球台的姿势.等待着对方的接发球(图5).这是无遮挡发球规则下具有代表性的还原状态。接着,他判断出对手(埃洛瓦)的接发球后侧身.重心从右脚大幅度地移向左脚,发力冲球,打算一板得分(图7-9)。可是.用与旧规则时同样的击球节奏  相似文献   

9.
《乒乓世界》2012,(2):104-105
1、发球后利用正手抢冲的套路在比赛中用得比较多。如果准备好使用这个套路,那发球一般要发转一点而且短一点的下旋或者侧下旋,这样对方搓过来更方便自己进攻。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12,(8):100-101
马龙在发球后的正手抢攻力量大、旋转强,往往能够为后面的衔接创造主动优势,形成快速得分。之所以能将这项技术的质量完成得如此之高,在于他在发球后准备侧身抢攻的步法调整得十分到位。首先,他在击球后利用“小碎步”实现迅速还原;然后在判断对方回球落点和速度的过程中,又及时起动了侧身步法,确保在击球前充分移动到位。这两次步法调整的节奏非常合理,脚下很干净,从而保证了身体重心辅助手上击球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如图,无论是张继科的逆侧旋,还是马龙的顺侧旋,他们在发球时重心交换的方法是完全一致的。抛球时,将重心从抛球手同侧的腿转移到持拍手同侧的腿上;发球时,再把重心从持拍手同侧的腿转移回抛球手同侧的腿上;在转换的后半段,将重心砸到抛球手同侧的腿上所呈现的方式是一个轻微的跺地。这样,就可以利用跺地时的反作用力,通过抛球手同侧的腿蹬地,将整个人的重心弹起来,还原到自己想取的位置上。这样的动作协调连贯,非常节省时间,能够给发球后的衔接创造了充分的调整时间。  相似文献   

12.
王曼昱在发钩子球后的还原动作把重心更多地放在了右腿上,图7中,她的左脚站得稍微有些虚,这样更有助于右脚蹬地侧身,保证快速让开位置。至于发球后如何取位的问题,是要根据自己使用的战术而定的,并不是只遵照一套标准。例如想采用两面上手抢攻战术的时候,站位就可以平一些,保证重心是均匀的,这样微调后就可以完成抢攻。  相似文献   

13.
了解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乒乓球主修班学生前三板技战术的使用情况,找出不足之处,使学生对前三板的训练更具针对性。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笔者对广州体育学院2008级乒乓球主修班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知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乒乓球主修班学生发球质量不高,发抢积极,但成功率偏低,接抢手段单一,成功率偏低。总体表现为基本功偏差,建议加强基本功的训练以及发球和接发球以及发球抢攻的专项训练。  相似文献   

14.
东月 《乒乓世界》2000,(3):27-27
发球的旋转与球拍接触球时的发力方向有必然的关系。一般来说动作向下发力,就是下旋,如果球拍触球的瞬间动作是往上钩,那就是侧上旋。无论是发侧上旋还是侧下旋,关键是要给人造成发上、下旋两种动作一致的错觉。因此,在发侧上旋时,触球时往上的发力是真的,而发完球后向下发力的动作是假象。这样会给人造成发下旋的错觉。 这一组图片是施拉格正手发侧上旋的动作解析。抛球前的基本姿势是站在侧身位,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图1~3)球抛起后,身体重心随之提高,开始引拍(图4~5)发球时,左脚抬起,身体重心放在右脚,执拍手的肘关…  相似文献   

15.
发球之后的“步法调整”对于下一板的抢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要支撑身体重心,而且要在还原的过程中移动到抢攻的最佳位置。在这个环节中,“小碎步”的运用耍灵活掌握,“步幅”和“步数”要根据对手回球的具体情况,力争做到合理、简洁。  相似文献   

16.
波尔的相持技术是其特长,他通常使用的战术是:发球后抢拉一板加转高吊弧圈,然后用正反手两面弧圈球连续进攻。为了避免发球后被对方摆短,波尔大多以发侧旋球为主,因为对方在接侧旋发球时很难运用摆短技术。同时,波尔考虑到对方会直接挑打,因此他发球后会做好充分的反攻准备。  相似文献   

17.
对王皓为代表的中国式直拍两面快弧类打法发球双胜组合发抢特征研究,探讨直拍两面快弧类打法选手双胜组合发球与发抢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无遮挡发球新规则的实施,使发球的威胁大大降低,从而给发球抢攻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发球抢攻的技术组合将变得更为复杂,人们的理念亦随之发生改变。在认识上,人们已将发球、发球后抢上手以及三、五板衔接作为一个整体来全盘考虑、连贯设计,并且形成了新的发球轮的抢攻体系。与原先的发球抢攻相比,它无论在内涵还是意义上均高出一筹。 本组图片取自德国新秀波尔与韩国名将吴尚垠的对局,由三个部分组成:波尔发球、吴尚垠接发球摆短(图1—7);波尔发球后台内挑打(图8-  相似文献   

19.
“发球抢攻”是乒乓球比赛中最重要的战术之一,如果己方运用好的话可以在前三板环节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压力,迫使其陷入被动状态。在少儿运动员逐步开始接触实战比赛的阶段中,培养“发球抢攻”的能力至关重要。它有利于强化小队员在比赛中寻求主动的意识;提高他们对自身发球质量的要求以及衔接“从发球到抢攻”的步法调整能力。  相似文献   

20.
多变的发球动作,精湛的发球技巧以正反手大力弧圈著称的格林卡其实还有一手公认的好发球。格林卡基本以正手发球为主,但他的发球动作灵活多变,将多种发球组合运用,在击球后的动作中加入了复杂的变化,使对手难以判断发球的旋转。格林卡多变的发球如同是接二连三设下的陷阱,让对手头痛不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