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张堂坤 《考试周刊》2013,(30):24-25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拼音已被频繁地用于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中,在翻译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其具体功能和正确的使用仍然没有得到系统翔实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如何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汇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拼音的研究还有许多不清楚、不合理、不标准的地方。本文通过一些具体事例,分析并着重探索拼音在中国特色词汇英译中的具体特殊功能。通过挖掘使用拼音翻译中国特色词汇的原因,指出拼音在翻译实践中的实际功效和正确使用拼音的方法,以此凸显拼音在英译中国特色词汇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倡导在翻译实践中应正确使用拼音,发挥拼音在中国特色词汇英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英语客观存在这一事实在词汇层面体现得最为明显。文章归纳了中国英语在词汇层面的特征,指出中国英语词汇对英语教学具有积极意义,并特别指出应大胆使用音译和直译两种途径让汉语词汇进入英语,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词汇。  相似文献   

3.
马志燕 《快乐阅读》2011,(21):180-181
日益强盛的中国经济和日益强大的中国使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中国文化,音译的应用范围在加大,汉语特色词汇的翻译出现音译化趋势。本文尝试从目的论角度对此进行探讨,认为音译已成为民族文化输出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起到沟通串联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加油"的译法,论述中英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差异.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很少有两种语言能够达到完全对等的译法.如同大量的英语词汇通过音译直接进入汉语一样,越来越多的汉语词汇也应该通过音译的方式直接进入英语.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实例分析了中国特色词汇如何通过音译、直译、意译、借译等翻译方法译得与原汉语"形"和"义"都对等的英语。最后纵观现状,阐述中国特色词汇英译中还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汉语产生了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而这些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时事政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正确理解。引入"中国英语"这一概念,举例阐述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的不同方法(音译、译借、语义再生),从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分析当前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借用了相当数量的日本语词汇,除日本社会上产生的新词、流行词及汉语音译的词汇外,还有日本人创造汉字词音译、意译西方语言的词汇和日语借用古汉语词的形体或是在古汉语词的基础上增加汉字意译西语的词汇,并将其赋予新的含义,这类汉字译词和被日语翻新的古代汉语词又被汉语借用过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外固人名、地名音译使用汉语多音字带来的阅读和称说障碍为例,说明以文字为媒介进行音译不仅要考虑两种语言单位转换的准确性,还要顾及翻译结果进入到汉语词汇系统后在应用层面上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音译中克服多音字参与造成的障碍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音译作为汉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重要策略,有不少争议。通过对音译翻译的适用词汇,适用意境和适用方式的研究,可以更好了解音译运用的特点和局限,从而更好运用音译做好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起到有效传达中华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嘿嘿道0505     
《成长》2005,(5):94-95
关于Oh,my God音译的一点个人意见 外来词的音译在中国历史上一向有着百花齐放的局面。我们非常明白,作为非本土化语言,要进入汉语词汇系统,就必须接受改造,以符合汉语的发音习惯、语法和词汇规则。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文化交流日益增加。中国特色词汇在国际交往中的使用日益频繁。中国特色词汇的准确翻译能更好地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翻译工作者应在充分理解中国特色词汇的基础上采用恰当的方法准确传达中国特色词汇的含义,翻译方法可为音译法、套译法、诠释法和意译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不断深入,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也亟待推广,以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为了更好的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恰当、得体、准确地表现出来,实现文化顺利交流,该文以广西少数民族水族、回族和侗族的特色词汇为例,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讨少数民族特色词汇的英译问题。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该文认为拼音译法、音译造词法、直译法、意译法和混合译法等5种翻译策略能较好的解决少数民族特色词汇的英译问题,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等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本民族语言的发展,丰富了语言词汇,同时它还通过音译、意译或音意兼译等方式不断地吸收外来词汇。在汉语吸收外来语的发展过程中,以音译和音意兼译方式吸收的词汇为数不少,涵盖饮食、衣着、娱乐、医药、植物、体育等诸多方面,并且逐渐被接受和广为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在不断发展和丰富本民族自己语言词汇的同时.还通过音译、意译或音意兼译等方式不断地吸收外来词汇。在汉语吸收外来语的发展过程中,以音译和音意兼译方式吸收的词汇为数不少,涵盖饮食、衣着、娱乐、医药、植物、体育等诸多方面,并且逐渐被接受和广为使用。下面列举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这类词语。  相似文献   

15.
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等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本民族语言的发展,丰富了语言词汇,同时它还通过音译、意译或音意兼译等方式不断地吸收外来词汇.在汉语吸收外来语的发展过程中,以音译和音意兼译方式吸收的词汇为数不少,涵盖饮食、衣着、娱乐、医药、植物、体育等诸多方面,并且逐渐被接受和广为使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各界对民族文化传承的越来越重视,很多哈尼语固有词术语在各种媒体频频出现,而如今哈尼语固有词术语在汉语应用中采用了各种不同的翻译方式,包括汉字全音译、意译、汉字音译加注、哈尼文记写、国际音标标注等方式,这些翻译方式在使用过程中有其各自的优势和弊端,此文对各翻译方式做了解析,并提出简单的应用策略设想。  相似文献   

17.
外来词的借用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而外来词的滥用和翻译的混乱又同时造成了语言的污染。本旨在通过对汉译外来词的几种主要方法,如:音译、意译、直译、音译加意译、音译加汉语语素、音译兼意译,进行分析、讨论,引起人们对于外来词的翻译、吸收及其规范化的思考和重视。  相似文献   

18.
刘谊 《现代语文》2006,(9):18-19
现代汉语词汇从来源方面观察,有固有词汇和外来词汇两个对立的词汇来源。固有词汇与外来词汇的对立是从汉语与外民族在语言上有来往开始的,所以,这两种对立的词汇的形成,比起其它类型词汇晚些,两种词汇所包含的数量也不平衡,外来词比固有词要少得多。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汉语文化特色词汇在国际交往中的使用也日益频繁。汉语文化特色词汇反映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其翻译没有先例可寻。因此,它们的准确翻译成为汉英翻译中的一个难题。翻译工作者应在掌握丰富文化背景知识的基础上,采用恰当的方法将其准确、地道地翻译出来。全文分析了汉语文化特色词汇翻译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了汉语文化特色词汇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在不断发展和丰富本民族自己语言词汇的同时,还通过音译、意译或音意兼译等方式不断地吸收外来词汇。在汉语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