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章从模因论角度对汉语公示语英译周期和过程进行分析,基于文化共性和差异,探讨公示语英译的相关策略.对一些常见汉语公示语可采取借用策略,直接引入目的语模因;对某些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公示语,则宜使用音译、仿译和创译,打造强势模因,或适度采用零翻译,以促进汉语公示语传播,并对目的语受众产生同等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汉语的语言强势模因可以分为四类:网络热点词汇、诗词歌赋和谚语、四字词、常用句式。这四类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可以得到再现,利用旧模因已有的影响力,使译文成为新的模因,扩大了模因的受众,找到新的宿主,这种创新性使译文在适度的同化当中借用和传播汉语语言文化的模因,从而扩大旧模因和新模因的双重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生态翻译学理论认为,翻译的是以译者为中心的、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交替进行的循环过程。笔者所在课题组收集了郑州市标识语的英译语料,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看这些标识语,有以下几种类型:语言维错误的英译标识语,文化维错误的英译标识语,交际维错误的英译标识语。  相似文献   

4.
模因通过模仿的方式进行自我复制,通过多种载体进行传播。模因传播过程中具有各种形态,其中语言是最重要的载体。本文以汉语语言模因为考查对象,研究其复制机制和英译的策略,提出复制机制包括基因型复制、表现型复制和创造型复制,英译策略包括音译增补策略,同类替换策略和创新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6):19-20
随着国际化趋势的日益明显,英语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语言交流工具。英译汉语标识语在我们的城市特别是旅游景点随处可见。然而,调查报告显示,英译标识语存在较多错误,对外国友人有很大的误导性。本文通过分析苏州市英译标识语的典型错误,提供改进汉语标识语英译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一直是翻译界的难题,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译者很难在目的语中找到既达意又符合语言习惯和语言风格的词句,这便给小说英译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借用认知隐喻理论探讨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简要概括隐喻的发展历程和映射机制,分别探讨目的语有对应源域以及缺失对应源域的情况,结合鲁迅小说《狂人日记》和《药》译本中的例句,提出并具体分析文中提出的对应和转换两大类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7.
廖治敏 《海外英语》2012,(23):171-173
景区标识语的英译对介绍景区特色文化,引导游客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的历史,艺术,自然及人文风光等方面起着引导性的作用。该文借用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理论,探讨成都的一些特色景点的标识语英译,以期丰富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汉语公示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其英译至关重要。作者将模因论引入公示语英译领域,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借用,仿译和创译,并指出翻译通用公示语时采用“借用”策略,而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示语则进行“仿译”和“创译”。  相似文献   

9.
《基于模因论的汉语公示语英译探讨》一文的作者揭示了公示语文本复制与建构的一般规律,为“借用、仿译、创译”方法提供了模因理论支撑,但有些提法和例证不够准确,甚至相互抵触。同时,模因论用于公示语翻译的局限性也十分明显,至少还应借助共性个性原理、文本类型理论以及目的论,才能解释清楚公示语翻译的诸多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多义词是汉语的一大特点,汉字"青"在不同场景中呈现多样的含义。本文着重分析中文小说《边城》中"青"字的不同蕴含,以金介甫和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的两个译本为参照,探讨汉语多义词的英译策略。研究表明,在源语含义确定的情况下,"青"在不同译本中的英文对等翻译相对直观和统一;当中文含义模糊时,英译分歧出现,这种差异以译本形式体现了语言内涵的发展变化。对源语以及源语文化理解深刻才能准确把握翻译策略和词语选择。  相似文献   

11.
在介绍模因论的起源基础上,运用切斯特曼的相关理论,论证翻译模因论中的三种主要模因,即期待规范模因、专业规范模因和翻译策略模因在汉语广告英译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成功举办奥运会及上海世博会,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到中国参观旅游,景区英语标识语显得尤为重要,但各个景区标识语的英译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促进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的规范化,文章以洛阳市各大景区内公示语的英译问题为例,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模因论的核心概念是模因,模因概念的核心是模仿。从模因角度看,翻译应遵循关联理论的翻译观。关联理论指导下的翻译过程是跨文化、跨语言为交流的三元交际活动:翻译的前提是源语模因复制到目的语为目标的语境翻译;翻译的对等是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为目的的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14.
翻译模因论从文化传播角度将翻译活动视为语言模因的跨文化传播,规范模因则从"期待"和"专业"两方面向译文和译者提出具体要求,对公示语汉英翻译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在翻译实践中可以通过复制目的语模因,凸显核心目的语模因,重塑源语模因以及增强译者职业道德素养等策略来提升汉语公示语英译质量。  相似文献   

15.
外来词翻译即是语言模因在不同语言间的复制传播过程,在该过程中,源语模因和目标语模因在音、形、义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对应关系。本文将从这种对应关系的角度来探讨外来词的翻译方法,以期对外来词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宜宾学院学报》2015,(1):108-113
翻译的过程就是模因传播的过程,作为模因综合体的源语文本,承载着源语作者的思想、理念和文化背景,译者是被模因感染的宿主,担当着转换和解码源语信息的角色。因此,英汉新词的翻译应遵循期望规范和专业规范,采用多元优化的翻译策略,在源语文本和目标文本之间建立恰当的关联,实现原信息的等值或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7.
模因论是关于文化之间传承、进化与变异的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模仿。翻译是一种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活动,因而翻译理论遵循着模因论的发展轨迹。翻译模因论为中国旅游文本的英译引入了信息复制的模式,打破了不同译论之间的壁垒,为汉语旅游文本的英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以翻译模因论为基础,从基因型翻译模因和表现型翻译模因两个方面研究了汉语旅游文本的英译,旨在忠实、地道地译介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8.
模因是广告语言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翻译模因论,广告的英汉翻译是一个对源语模因理解、吸收、解码、重新编码和传播的过程。具体而言,有两种广告英汉翻译策略:隐性复制翻译和显性近似翻译。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心理发展的产物和表现,在广告语言的创作中,需调动各种修辞手法增加语言魅力,吸引受众。每种广告语言、广告修辞的运用都是为了达到心理战术的目。如何最大限度地英译汉语的广告修辞,使目标语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一样的感受,充分调动西方目标消费者的购买欲,是汉语广告英译的一个要点。本文从广告修辞的几种心理机制切入,结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探讨汉语广告修辞的心理机制及英译。  相似文献   

20.
蒙丽芳 《广西教育》2013,(27):108-109
阐述汉英公共标识语之异同,结合跨文化交际的翻译理论,以桂林景区公共标识语英译为例,提出在景区公共标识语的英译过程中,译者应当遵循四大原则:地道原则,"译、雅译或不译"的原则,语言简洁、精确表达原则,礼貌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