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教学内容]《有多少人为了我……》是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我的成长和他人》中的一个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观察、访问身边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里布满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2.
<正>[教材分析]《为我们服务的人》是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幸福生活"的第三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对生活中劳动者的观察,认识各行各业的意义,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以及  相似文献   

3.
预设生成: 通过"品德与社会"课<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的学习,让小学三年级学生感受劳动者给自身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体会劳动者的辛劳,尊重他们的人格,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并在自己的行为中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4.
《多少人为了我》是品德与社会(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课。教学目标观察、访问身边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相似文献   

5.
一、活动目标1.认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许多普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2.体验劳动者工作的艰辛,养成尊重劳动者及其工作的态度,促进学生评价改革的深入。3.增进为他人服务、为他人付出的思想情感,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努力尝试。二、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以小组自由结合,利用双休日调查身边熟悉的劳动者一天的工作,体验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生活,并填写好调查表。  相似文献   

6.
预设生成: 通过“品德与社会”课《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的学习,让小学三年级学生感受劳动者给自身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体会劳动者的辛劳,尊重他们的人格,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并在自己的行为中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7.
[文题]人不是孤立地生活在世上。我们每天都要和许多人生活在一起,如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等等;我们每天都要和许多事物打交道,如桌椅、板凳、书籍、文具等等。和他们或它们生活在一起,会发生许多故事,请以"我和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2)要写出真情实感。(3)600字以上。[题解]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善于选取生活小事、平常场景,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自己的深情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深情. 2.体察虚词语气. [教学难点]悲喜交加,以喜衬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最能打动人的无外乎写出了一个"情"字,写人间最常见、最普遍而又最美好的情感.而世间最难写的也是一个"情"字.我们今天一起学习明朝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看看他在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又是如何来寄托这种情感的.  相似文献   

9.
一、活动目标1.认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许多普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2.体验劳动者工作的艰辛,养成尊重劳动者及其工作的态度,促进学生评价改革的深入。  相似文献   

10.
[作家连线] 18世纪,一户姓格林的德国人家中先后迎来了两个小男孩儿的诞生,他们分别是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他们从小性情契合、志趣相投.从中学到大学,他们都生活在一起,而且连书籍都是共同的.他们这种共同的命运和生活经历,使得他们不仅是生活上互敬互爱的好兄弟,在文学和事业上也是知心的好搭档.所以,人们习惯性地称他们"格林兄弟".兄弟俩都非常热爱自然和民俗,经常去大自然中漫游,在生活中搜集民间故事.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品德与生活>(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学会处理垃圾的方法,维护家庭卫生和公共环境卫生.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励他们为保护周围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相似文献   

12.
[设计思路]本次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进入生活的真实情境,回归生活的本原,关注生活的细节,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和筛选素材,让他们有话可说.借用单元课文习作的表达方法,让学生学会细致的描写和准确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正>[内容导航]童年冬阳下的骆驼队,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的这篇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祖父的园子。[学习目标]1.认识"蚱"等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重、难点]1.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  相似文献   

14.
【预期教学效果】1.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幸福、快乐、美好是离不开家人、老师、同学等身边的人和社会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勤付出的。2.通过学习,懂得感恩,不给他人带来麻烦,并能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他人着想,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5.
<我的劳动感受>是本册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他人"的第一课.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我的家乡(社区)"的有关内容和要求而编写的,直接体现的内容标准是: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设疑激趣 1.揭题.同学们,老师曾读过这样一段话:"理想的人生应是这样的:少年时生活在美国,因为那里非常的富有,可以尽情地吃喝玩乐:青年时生活在法国,最好是巴黎,因为那里是浪漫之都;而老年时则应生活在中国."知道为什么吗?等我们学了<散步>这篇课文,大家就会明白.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练习书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2.研读课文,培养学生研究、交流的能力。3.有感情地朗读"我"与车主的对话,倡导个性化朗读。4.懂得"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好。[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品读、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情感的共鸣,懂得为人处世的一些基本道理,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公民。[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诚信格言,制作贺卡。  相似文献   

18.
城市每个车水马龙[删去]的十字路口,都会[改为"设"]有一盏盏红绿灯,它们像忠实的卫士,维持着每条[删去]街道的秩序,守护着每个[改为"行"]人的安全。它们总是遵章守纪,按时亮灯,维护交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记者特稿] 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有2985名各行各业作出突出成就的劳动者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其中全国劳动模范2115名,全国先进工作者870名,分别占总数的70.9%和29.1%.  相似文献   

20.
丁华梅 《考试周刊》2009,(51):216-216
一、背景《有多少人为了我》是《品德与社会》(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课,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中国的传统思想教育也存在偏差,把劳动者的地位分成了三六九等,并且在人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反映在现代社会中,不同的工作岗位,不但是劳动报酬差距过于明显,而且从事这些劳动的人,有的备受尊重,有的遭人歧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尊严.要让学生从小树立尊重他人、人人平等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