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们认识数学概念 ,学习公理、定理、公式、法则的过程 ,以及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活动一刻也离不开思维 .于是如何突破思维障碍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成为数学教学中必须加以研究的重要课题 .实践证明 ,在数学教学中 ,注重原型启发 ,是突破思维障碍 ,开发学生智力 ,发展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原型”本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 ,把它移植到数学中来并予朴素的解释就是 :对解决数学问题产生启发作用 ,有助于突破思维障碍的那些事物 .这样 ,数学基本知识 ,基本原理、方法以及合情合理的示意图形等等 ,都可以作为数学原型 .数学原型之所以有启发…  相似文献   

2.
从已有的其他事物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启示,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心理学上把这种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称作原型。原型对思维的启发作用在于,原型与所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存在某种联系,通过原型事件的解决方法或思路获取启发,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材知识图解、模型和相关学科知识都可能成为"他山之石",成为启发学生认识新知、解决疑难的原型。将原型启发的思维机制引入生物学科教学中,将有利于学生深层次地理解知识,强化科学思维,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所谓原型启发就是通过与假设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东西来启发人们发现解决新问题的途径,能够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原型之所以有启发作用,是因为它与解决的问题相似,能引起联想。 将原型启发的思维机制引入物理教学,教会学生建立原型,运用原型来提出和解决问题,能使学生更迅速、更主动、更深刻地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并能对学生独立运用原型进行思考、学习和研究起到引路、示范作用。下面以运动计算题  相似文献   

4.
传说鲁班受到丝茅草的启发作用而发明了锯子,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原型启发”。在解决生物学问题时,亦往往需要找出与问题解决相似的事物为原型,启发帮助解决新的问题。 不难看出,学生的几种实验设计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教材中演示实验“植物体散失水分”和“种子呼吸时释放氧”实验装置的启发。但在回答“为什么要将此装置放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有近 1/3的学生认为: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消耗掉。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同样也是受到“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饥饿处理”原因的原型启发而致。 可见,解题时原型确定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解题的质量。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刚开始学习生物课,知识面较窄,认识事物不够全面,加上他们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较差,解题时容易原型确定失败而出现错误。下面结合初一年级部分教学内容,谈一谈学生解题中原型确定失误的几个类型。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思虑久后,睿自然生。"程颢、程颐认为张旭(唐朝书法家,人称"草圣")之所以能"见担夫与公主争道"和"公孙大娘舞剑"后悟出笔法,是因为他"心常思念至此而感发",这里的"至此"就是遇到一个让张旭能够受到启发的事物的瞬间,而这个"让张旭受到启发的事物"就是"原型"。"双程"认为,灵感是思维的结果,人们只要对问题持久地思考,原型就能产生启发作用。学生写作就是一个极需灵感和创作动机的行为,"原型启发"能够对语文写作教学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所谓原型启发,就是教师通过选定的具体事物,启发幼儿寻找解决新问题的途径。起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能够成为原型的事物很多,如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生活中的日用品、环境设备等。教师要善于利用原型来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在一堂实验课上讲浮沉现象,我把轮船模型、空木盒、泡沫鞋子、橡皮泥、瓶子、石子等分别放入水缸中、让幼儿看什么东西是  相似文献   

7.
创造性思维指运用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想别人所未想的,提出别具一格的见解。一次自由作文指导时,我尝试运用创造性思维指导学生作文,颇有收获。一、类比思维类比思维是一种比较法的思维形式。同类事物或某一事物所属几个现象间可以比较,非同类事物或某一事物非同一现象间也可比较。创造思维中,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称原型。原型极为广泛,善于观察就会触发许多素材点子。类比思维可分为正比类比与反比类比。  相似文献   

8.
原型是指对解决问题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在教学中,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之一。设定原型的过程,也就是教师联想、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9.
原型启发就是通过与假设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东西,来启发人们解决新问题的途径.能够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原型通常来源于生活、生产和经验.鱼的体型是创造船体的原型;传说中国古代的巧匠鲁班受到带齿小草伤人的原型启发,发明了锯.20世纪80年代初期,原北京航空学院博士高歌受到沙丘中旋涡稳定性的启发,发明了“沙丘驻涡火焰稳定器”,使中国的火箭发动机稳定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教学中应用原型启发不仅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10.
“再创造”是把学习过程作为一个活动过程来进行,自始至终让学生有自由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处于积极创造的状态,有进行创造的欲望。如何让语文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再创造的过程呢?在此结合《洞庭湖》的教学感受,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一、原型启发,全体参与,诱发再创造原型启发是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原型启发是创造、发明的主要思维方法。本课教学中,我利用画图作为原型范例来诱导学生的再创造思维。在一段激趣导入以后,我出示了画图“望洞庭”,让学生先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并给这幅图起个名字,然后分小组交流,再从…  相似文献   

11.
1 一般化、特殊化的基本认识1.1 一般化和特殊化构成了数学抽象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郑毓信、梁贯成老师在《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一书第二章第二节“高层次数学思维的研究”第115页中指出,“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是认识的一个基本规律,这一规律在数学的认识活动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具体地说,一般化和特殊化即就构成了数学抽象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1.1.1 “一般化”(generalization)也可称为“弱抽象”,指由原型中选取某一特征或侧面加以抽象,从而形成比原型更为普遍、更为一般的概念或理论,并使前者成为后者的特例.由现实原型出发去建构相应的数学模型显然就是一个弱抽象的过程;另外,除真实的事物和现象以  相似文献   

12.
作文评分标准关于“深刻”共有三个评分点: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联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就是透过表象、局部,深入探究它们掩藏的内在的、普遍的根本属性。“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就是要求行文中能运用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考察事物之间普遍的、必然的联系,由此及彼,追根溯源,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观点具有启发性”主要指观点独到而辩证,使人读后对某个问题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有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学加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时代的要求,而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思维品质的培养。思维品质是指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过程的质量和风格。它是思维能力的核心,是评价思维能力的重要依据。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多种启发方法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的目的。一、直观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直观启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实物、图表、影视、投影等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深刻认识事物现象和规律的启发方法。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学生善于分析问题,充分但从总体看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发展不平衡、呈现多层次运用已有知识,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是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在直观启发中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方法是依据直观现象,加强“示范”效应,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活化思维、开拓新思路。如,我在复习“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和“我国的分配制度”章节时,采取了图表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把零散的知识集合起来,连成整体,做到一个概念引发另一个概念,揭示了知识的内在联系(见图表主体部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发掘知识间或显或隐的联系,总结...  相似文献   

14.
徐立海  孔赛芝 《物理教师》2010,31(11):21-22
1什么是原型启发 当我们进行创造性思考、解决问题时,往往会从其他事物中得到解决问题的启示,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心理学上把这种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称作原型.原型之所以具有启发作用,主要是因为原型与所要解决的问题之间有某些共同点或相似点,通过联想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当年阿基米德受身体浸入浴桶时一部分水就从桶边溢出的启发,解开了王冠之谜,并发现了阿基米德定律.  相似文献   

15.
思维的创新性是指敢于超越传统习惯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范围和思维定势的禁锢,善于突破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产生具有进步意义的新设想、新方法和新发现。然而任何新知识的产生并不是从人的头脑中突然冒出来的,而是在亲身实践以及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孕育而形成的。在某一孕育阶段,往往会从某事物得到启发,从而找到实现这一创新的途径和方法,这就是“原型启发”。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数学原型和数学思维障碍的讨论,阐明了突破数学思维障碍的常规的典型方法——数学原型启发法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从类比联想启发、逆向思维启发、突破情境启发三个方面对如何运用数学原型启发作了详细的分析,以期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不论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都不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诱导启发”作用,可见“启发式教学”的重要。下面试图探讨在“启发式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启发方式。一、原型启发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概括和反映,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所谓原型启发,简单地说,就是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实际问题,联系现实生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或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内驱力。例如,教学…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独创性的发展趋势是:先模仿.经过半独立性的过渡,最后发展到独创性。可见.模仿是儿童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原动力.或称为“原型启发律”。  相似文献   

19.
"原型启发"是利用储备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类似事物作"原型",促进学习者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一种认知策略。它对于地理教学中"教"与"学"新型关系的建构、启发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难点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可将"简单问题"、"相关学科原理"、"生活常识"、"比较问题"等作为原型,引导学生抓住地理原理、过程、成因和规律等的本质,有效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  相似文献   

20.
学习者进行新的学习,常可受到以前认知的类似事物和知识的启示,从而找到获取新知或解决新问题的途径。这种储备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类似事物就是“原型”,它对学习者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所起的作用,心理学上叫做原型启发。地理知识包含有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等不同的类型,在学习地理时根据知识的特征,恰当地采用“原型”,能有效消除学习中“负迁移”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