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不再是一种高、尖、冷的抽象概念,它已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种田有科学,做工有科学,养儿育女有科学,甚至吃喝玩乐中也包含着科学,它和我们每一个人休戚相关。这是笔者阅读《浙江科技报》副刊以后,得到的感受。 《浙江科技报》作为一张专业报,它的副刊很注意突出知识性、服务性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信息     
科学副刊的版面和编辑要稳定6月25日至29日,人民日报科教部和中国科普记协联合召开了全国报纸科学副刊研讨会。一些科学副刊编辑在会上提出,当前迫切需要稳定科学副刊版面,稳定编辑队伍,提高编辑的素  相似文献   

3.
讲究时效是一切报纸都必须遵守的一项基本原则。科学副刊上的文章,也不能例外。为此我们注意在“新”字上下功夫,加强时效性。我们认为,科学副刊上的时效性不能作狭隘的理解。新闻报道把昨天发生的事情,载于今天报端,这固然有很强的时效性,而在某段时间里出现的新观点、新内容、新事实、新知识、新发现,在科学副刊上及时地加以宣扬、加以介绍、加以揭露,或者发表有针对性的议论,同样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赢得广大读者的欢迎。例如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后,成了世界注目的头号新闻。我们密切关注事故报道,从中理出与科技“搭界”的部分,伺机在科学副刊上做文章。我们从诸多的“事故”报道中,发现著名的美国骨髓移植专家火速赶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编辑《科学长廊》科学副刊的过程中,逐渐确立了一条方针:突出新闻性。三年来,《科学长廊》已编发了近百篇带有新闻性的科普知识稿件,受到读者欢迎。新闻性是报纸科学副刊的特点和优势报纸是“新闻纸”,报纸上的任何版面都不应脱离新闻性。期刊化是办报的大忌,即使是科学副刊也不能例外。现在国内的综合性与专业性科普期刊已有百多种,报纸科学副刊要想办出有别于期刊的特色来,就必须扬长避短。报纸科学副刊的长  相似文献   

5.
科学副刊不同于一般专业性刊物,它是报纸的一个组成部分,所刊载的科技报道、文章应具有真实性,知识要新鲜,力求多登些对科研、生产、生活有指导意义的实用性知识。  相似文献   

6.
科学副刊不同于一般专业性刊物,它是报纸的一个组成部分,所刊载的科技报道、文章应具有真实性,知识要新鲜,力求多登些对科研、生产、生活有指导意义的实用性知识。  相似文献   

7.
王金福 《现代传播》2014,(4):155-156
新记《大公报》的《科学周刊》《科学副刊》(以下简称科学类副刊)以"普及科学"为主旨,详实记录了20世纪20—30年代科学传播的内容和特点,是研究近代综合类报纸科学传播的重要内容。迄今为止,关于《大公报》副刊的研究文章很多,角度各异,但从科学传播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并不多见。为此,笔者尝试以新记《大公报》科学类副刊为例,探寻我国近代史上综合性报纸在科学传播方面的概况,分析其传播特点和传播策略,以期为探究近  相似文献   

8.
武钢工人报从1978年6月起,陆续开办了《知识就是力量》、《生产技术》科技副刊,传播科技知识,深受职工欢迎。四年多来办科技副刊的实践证明,面向职工,从广大职工的实  相似文献   

9.
副刊作为报纸的一个重要板块,其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尤其在新闻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各种专题性副刊作为报纸新闻的补充和延伸,在报业竞争中日益突显出其不可替代的软力量。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副刊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随着时代和科技  相似文献   

10.
知识性,向来是报纸副刊的重要内涵。早在1936年,著名报人萨空了就已在《立报》开设“新知识”专栏,介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企望以科学启迪民智。其中“街头科学”一栏中,还着意讲述生活中的科学,例如如何使用火柴、自来水等。时代发展至今天,信息高速膨胀,副刊当然不能再简单化地讲知识,那么,报纸副刊的知识又应以何种方式出现,才能真正贴近今天的读者呢?面对信息多元化的现状,新闻动、副刊静的传统观念已被打破,副刊要吸引和留住读者,只有将自己“激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将知识“激活”。求“新”,提升知识的活力俗话说:活…  相似文献   

11.
副刊是报纸刊登文艺、理论、科技等作品的具有专名的固定版面, 副刊办得好不好,对于报纸的质量和声誉关系很大。一些深受读者欢迎的报纸,原因之一也是得益  相似文献   

12.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科学副刊的报纸不下百家,每位科学副刊的责任编辑有个共同的心愿:在自己负责的版面上,把最新的科学知识介绍给读者。但由于编辑对“新知识”的标准掌握不一,在有的科学副刊上往往出现不受读者欢迎的文章。有些编辑取舍稿件以“我”为中心,把自己闻所未闻的知识,误以为是新知识,而介绍给读者。读者看到这些“老掉牙”、“炒冷饭”的知识,却无不为之摇头。由此可见,科学副刊编辑在组稿和取舍稿件时,掌握衡量“新知识”的标准至关重要。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编辑科学副刊的体会,认为在取舍稿件时,从以下几点掌握和衡量“新知识”的标准很重要。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的知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学科、新知识、新发明不断涌现,有人作过统计:20世纪60年代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新发现、发明项目,已超过了以往两千年的总和,这说明可供科学副刊报道的内容有许许多多,关键是选择发表的“火候”。见报的时机选择恰当,可起到事半功  相似文献   

13.
在电视和互联网的强大冲击下,报纸尤其是地方报纸副刊风光不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这样一种事实,副刊如何突出重围,重塑辉煌,许多眼光敏锐的有识之士提出了拯救副刊的说法,并且提出了许多非常科学的观点,像新闻本土化一样,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副刊本土化。但在副刊如何本土化的实践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地的实践不同,效果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4.
正校报副刊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个性鲜明独特,富有文学色彩且与学生校园生活极为贴近。提高校报副刊编辑的人文素养,解决校报副刊稿件编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拓展网络环境下校报副刊的发展途径,是校报副刊编辑面临的重要课题。一、校报副刊编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人文素养才能创造有价值的人类文化。校报副刊编辑应该以更宽阔的文化视野审视现实情况,把握好时代精神,弘扬科学,追求真理并积极传播先进文化知识,具备以下四方面的人文素养。1、具备强烈的新闻敏感。虽然与新闻版面存在不同之处,但报纸副刊附着在新闻媒介却是无容置疑的事实,所以报纸副刊与文学杂志也存在一定的不同,它还具有新  相似文献   

15.
从发生在编辑部的一场争论说起那是1991年秋天的事了。有一家文化大报的编辑部内谈起了办科学版的问题。分管科技报道的编辑、记者们甚至开列了一串栏目的名称,并在申办报告中,极言当代科学发展之速、之要,力主创办。其实,作为文化报纸,开辟一个科学版本是天经地义的事,何况,其时国内科技报道正火得炙人,就连经济类、晚报类报纸也都开出了《科技潮》《科学馆》之类的专版、副刊。更何况,江泽民总书记是年  相似文献   

16.
副刊,作为一种值得注意的报学现象,至少已有90余年的历史了。报纸是由新闻、评论、广告和副刊诸要素组成的系统,将系统方法运用于报纸副刊的研究,这一构想无疑是合理的。系统科学的方法论原则,目前有各种不同的概括,本文试图从系统的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四个方面来探讨副刊在报纸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于系统方法不同于  相似文献   

17.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科学副刊的报纸不下百家,每位科学副刊的责任编辑有个共同的心愿;在自己负责的版面上,把最新的科学知识介绍给读者。但由于编辑对“新知识”的标准掌握不一,在有的科学副刊上往往出现不受读者欢迎的文章。有些编辑取舍稿件以“我”为中心,把自己闻所未闻的知识,误以为是新知识,而介绍给读者。读者看到这些“老掉牙”、“炒冷饭”的知识,却无不为之摇头。  相似文献   

18.
由暨南大学新闻学院薛国林、侯东阳等著的《中国报纸专副刊文化》一书近日已由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该书从文化角度探讨中国当代报纸专副刊的发展状况,对我国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地报纸的专副刊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提高报纸竞争力当务之急是从文化方面对专副刊进行整合的观点,以及专副刊文化面临的挑战和对策。著名新闻学者方汉奇教授评价说:"这部著作把中国报纸的专副刊从历史到现状作了系统全面的概括和总结。一册在手,可窥全豹。"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与生活》科普副刊是《衡阳科技报》1985年公开发行时定的名。在这之前,我们已搞了3年科普副刊。对怎样办好科普副刊,以满足读者需要的问题,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应该抓住以下几点:选题要“杂”。报纸的副刊,本身就象个“拼盘”,这盘“菜”读者爱不爱吃,首先看它的品种是否多,  相似文献   

20.
一 历经几次报业大改革,报纸副刊的内涵已由传统狭义的文学副刊扩张为新型广义的综合性大副刊.其体裁不仅保留了往日的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文学艺术类文体,而且更多的是融合了新闻与文学众多特点的透视、扫描、特写等文体,其内容囊括了文学艺术、科技,教育、卫生、军事、体育等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