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张家口地区区域重力调查资料编图,系统探讨研究区内北西西向构造带、北北东构造带的地质构造背景及其与地震带分布的对应关系.认为区内地震活动受北西西向张家口-蓬莱构造带和北北东向山西断陷带的控制作用明显.新生代以来,在NEE-SWW向挤压,NNW-NNE向拉张应力作用下,NWW向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持续发育和活动.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该区地壳深部结构、地震活动等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教学)1999年第2期“动物异常行为与地震”一文,仔细拜读后受益非浅。但我觉得再作如下补充,可能就更加完美:专家通过研究发现,地震前动物表现异常是有地区分布特点的。在1975年海城地震发生前,动物表现异常分布在两条断裂带两侧;内蒙古古林格尔地震发生前,动物表现异常也发生在断裂带上。此外,地震前动物表现异常还有点状分布的特点,通常是在断裂带的交叉处和地壳运动剧烈活动释放出气味、物质的地方。1976年,在唐山大地震发生的前夜里,丰南县一个养鸡场的鸡群焦躁不安,人们在鸡场发现一个地方留出了难闻的硫磺气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复杂,地壳板块运动频繁,因此利用GNSS测量技术有效监测板块运动对大陆动力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本文以长乐-南澳断裂带为对象,用GNSS测量技术,对福建东南沿海地区水平运动进行研究,对断裂带所在地壳运动做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地壳表面有海陆。陆面上有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各种地貌类型以及褶皱、断层、穹形隆起等各种构造形态;海洋中有海盆、海岭、海沟以及俯冲带、转换断层等各种海底地貌和洋壳构造。这些地表构造都是在地壳运动中形成的。在地壳运动的理论方面,自19世纪以来,各国学者先后提出了地球收缩说、地槽地台  相似文献   

5.
马彦明 《考试周刊》2012,(82):133-134
垂直自然带的形成都是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分析了垂直地带性的产生是有条件的;珠峰南北坡自然带的分布特点、复杂程度及成因不同:珠峰南北两坡的雪线位置南低北高。旨在学生更容易理解珠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加深对垂直自然带的理解,同时也便于区分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对粤西NE向的四会—吴川断裂带新构造时期的活动特征进行了讨论。该断裂带在晚第三纪—早更新世主要表现为控制断裂带内及其两侧的断块差异升降;中更新世为第四纪活动高峰期(断层物质年龄集中于49~30万年),并以压剪性、蠕滑为主要特征;晚更新世早期部分NE向主干断裂和NW向断裂仍有活动,且NE向断裂主要呈张剪性,NW向断裂主要呈压剪性。据河流阶地剖面资料,该断裂带在Q_2—Q_3主要活动期中的差异运动速率<0.013cm/a。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近地表或地表活动趋于微弱,但对地震、温泉的分布仍起一定的控制作用。在新构造时期、该断裂带不同地段构造活动的强度、方式、性质均有差异,表现出空间上的分段性。  相似文献   

7.
科技快递     
为什么两极地区不会发生地震据最新的统计表明,全球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100多万次以上,每年可记录的不下1.2万次。奇怪的是,在南北两极地区却从未有过任何级别地震的记录,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恐怕还需要从地震的形成说起。所谓地震,这里特指天然地震,主要包括由地下岩石的构造活动产生的构造地震和火山爆发造成的火山地震。无论是构造地震还是火山地震,地震都与地壳中的岩石断层密切相关。理论上说,地壳呈板块构造,板块与板块交接的地带是地震频发区,而板块内部比较稳定。由于南北极处于板块内部,所以不易发生地震。此外,美国科学家经过30…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兰州-白银地区的构造特征和地震之间的关系,系统地对研究区的重力场进行了研究.推断了研究区断裂构造体系,探讨了该区地震与重力异常、断裂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有NWW-NW、NE、NEE、SN向四组断裂,其中NWW-NW向为主干断裂,是控制区域地质体分布的主要构造因素.地震受重力梯级带和断裂控制,中强地震受NNW断裂控制明显;微小地震与NWW、NEE向断裂关系密切,重力梯级带是地震潜在源区的一个重要标志,为该区地震活动认识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人才大省,江苏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江苏独特的地理文化,苏南、苏北的人才分布呈南强北弱之势。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苏南人才密集的现象,与该地区发达的经济密不可分,而教育则在两者之间扮演了一个关键角色。  相似文献   

10.
李海慧 《地理教育》2013,(Z1):127-127
<正>2009年4月6日22时22分,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发生3.5级地震,震中位于梁园镇境内。由于震源深度较浅,大约8千米,震中区震感较为强烈,合肥地区普遍有感,因为5.12汶川大地震带给所有中国人的印象实在是太过深刻。所以,这次小小的地震,让合肥人颇感担忧。一时间合肥地区近期会发生较强烈地震的谣言四起。那么合肥会发生强烈地震吗?这就要求对地震有影响的断裂带做一定了解。安徽境内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初步确定有十一条大断裂带或破碎带(图1)。  相似文献   

11.
埕北断坡区位于歧口凹陷南缘,为受一系列北掉顺向断层控制而形成大型断阶型缓坡带,自南向北划分为高斜坡区、中断阶区和低断阶区。文章对其油气藏特征与储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地区地貌,主要划分为褶断剥蚀低山、侵入构造剥蚀低山、熔岩构造剥蚀低山、褶断剥蚀丘陵、侵入构造剥蚀丘陵、断陷侵蚀──堆积岗地、沉积平原以及两级夷平面、四级阶地、冲积扇群等多种地貌类型。新构造运动的特点是老构造运动的继承和复活,从南到北以掀外运动为主;其发展趋势是上升运动减弱,沉降运动增强,近代普遍为微弱下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法对河南居民出游力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河南居民出游力可划分为极强、强、较强、弱和极弱五种类型。全省居民出游力以郑州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减弱,呈现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中部突出"的特征。郑州是全省居民出游力的极点区域,四大经济区居民出游力由强到弱排序为中原城市群、豫北经济区、豫西豫西南经济区、黄淮经济区,与其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排序相吻合。经济能力、信息沟通、交通运输是影响河南居民出游力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皖江城市带工业结构霍夫曼系数整体下降,重工业化过程明显,呈南低北高分布;工业产业结构两极化趋势显著,差异较大;"合肥-芜湖-马鞍山"合意性趋同,其他6市工业结构趋异;工业优势行业突出,分工格局基本形成。为进一步优化皖江城市带工业结构,必须要加大政策支持优先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注重高新技术对传统工业的改造,发展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集群,促进工业结构的轻型化和绿色化,扩大交通运输设施制造业规模,加快技术革新,促进家电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谭光涛  王莹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2):69-72,75
对于南北之间不合理的政治经济关系的源泉、发展以及如何改善南北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依附学派的学者对此做出了思考和贡献。该理论指出的南方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发展缺陷和发展前景,也是我们在同发达国家合作中应当极其关注的问题。人们应积极寻求从新的视角思考和解决南北差距,改善南北关系。国际社会必须长期努力,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共同致力于建立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缓和矛盾,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来西亚的闽南话属于一种跨境语言。由于槟城是马来半岛北部(北马)闽南话典型的核心区,所以通行当地的闽南话——“槟城福建话”保留了许多从本土闽南话流传下来的核心词汇。它也汇集了当地闽南人在不同时期因语言文化接触和创新而产生的特殊词汇。通过揭示“槟城福建话”与本土闽南话共有的特征词,即从本土闽南话传承使用的,以及它本身独有的特征词,即移民及其后裔在不同时期因创新或借用而形成的,说明两者共存的特征词表现出“槟城福建话”与本土闽南话之间语言与文化纽带的联系,也证明了当地闽南人对祖籍方言的忠诚态度。相对的,槟城福建话独有的特征词主要反映当地闽南人的文化特征,也说明语言的变动发展是经过长时间的变异和整合过程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KunlunShanlocatedatthejunctureofEur asiaandGondwanaisaveryimportantsubjectingeologicalresearch (Fig. 1 ) .ManygeologistsconductedresearchesinWesternKunlunShan(Panetal.,1 990 ,1 992 ,1 995,1 996;YaoandHsu ,1 994 ;Lietal.,1 996;Dingetal.,1 996;Matteetal.,1 996) .Triassicstrata…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峡地区在古代,处于“巴楚交错地段”,巴楚两种文化于此交融、混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似巴似楚,亦巴亦楚”的“第三种文化”,文化界称之为“巴楚文化”。同时,这一地区又位于长江这条经济开发带和北起大巴山、中经巫山、南过武陵山、止于五岭这条“文化沉积带”的十字路口,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三峡地区特有的文化特点。从分析三峡地区的民俗入手,阐释了文化本身的多元复合性,总结了三峡文化的本质特点,以利于更好地开发和建设新巴东,建设大三峡。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江南与福建广东的经济联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清时期,江南与广东福建两大经济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强的互补性.江南需要广东或福建的木材、纸张、染料、烟叶、食糖、花果、铁货、洋货、南货等商品,广东或福建需要江南的棉花、棉布、生丝、丝绸等大宗工业原料和产品.通过经由浙东或江西或安徽的三条内地商道和沿海的一条商道,江南与广东福建之间保持着极为密切的经济联系,而且华南与华北之间的商品流通,通常经由江南转输,从广州出口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的丝绸、棉布等大宗商品,也主要来自江南地区.而沟通两大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主体,来自广东福建各地的地域商帮有着压倒其它地域商帮的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