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纹二 《新闻三昧》2004,(2):34-35
2005年12月20日,164名女士在京遭遇“2005年中国经济成功女性大会”骗局。《工人日报》12月25日章指出,“这次子虚乌有的‘2005中国经济成功女性大会’,其承办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化发展中心,由其评选所谓的‘中国经济女性十大风云人物’、‘中国经济特别贡献成功女性’和‘2005年中国经济贡献女性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2.
新闻人物现场肖像摄影的定义 新闻人物现场肖像是指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对人物和事件进行符合现场真实存在的推断、理解,使用现场光或现有光,一般在不干涉被摄对象的条件下,表现新闻人物的内心精神面貌、气质的新闻摄影样式。新闻人物现场肖像不同于一般题材的新闻摄影,也有别于人像摄影和人物摄影,拍摄难度大。  相似文献   

3.
新闻人物写作,“千人一面,千部一腔”是一种通病。公式化、概念化、脸谱化,是会败坏受众的脾胃的。恩格斯在论及文艺作品的“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时说:“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这个论断,给我们开出了写好新闻人物的“药方”。   个性化的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的容貌、体态等外貌特征的描写,它往往能传神地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三国演义》里写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写张飞“身长…  相似文献   

4.
早在战国时期,中医学的奠基人之一扁鹊就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法,笔者认为这与新闻人物细节报道有异曲同工之处。因为细节是构成整篇新闻人物报道的基本要素。要使一篇新闻人物报道绘声绘色,人物刻画更具有典型性,最重要的是记者应挖掘精彩的细节。形象一点说,也可以借鉴中医”望、闻、问、切”之法。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 《新闻传播》2009,(11):47-48
浏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闻作品,在新闻人物报道上,不难发现一条明显的线索.那就是新闻人物越来越富有人情,人性在新闻人物身上逐渐回归。特别是近年来新闻界的实践与探索,令人欣喜,也令人期待。  相似文献   

6.
每到年末岁首,河南南阳日报社都会照例推出年度十大新闻人物。非同寻常的是.连续几届的新闻人物颁奖典礼上,每次总有一些人引来与会者饱含热泪、报以长时间的掌声……  相似文献   

7.
邱焰,男,1961年8月生,籍贯湖北。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武汉晚报摄影部主任记者。曾当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1981年毕业于宜昌大学,1985年又考入华中理工大学新闻系,开始系统地学习新闻摄影。他拍摄的《忏悔泪》、《十年的沉默》等新闻摄影作品,荣获’92、’95中国新闻摄影奖铜牌、银牌和全国“神州风采”新闻人物最佳奖;《迟到60年葬礼上的陈细妹》和《流动人口子女何处求学?》获第八届全国新闻摄影年赛铜奖。《母女重逢》、《望家园》获中国第八届国际摄影艺才展览“国际摄影勋条”奖和“评委推荐”奖。其中《…  相似文献   

8.
所谓新闻人物专访,就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采写方式,其重点在于记者应该带着目的性对新闻人物进行专门的采访。新闻人物专访稿件也应当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构成的一种带着通讯性  相似文献   

9.
档案广角     
《湖北档案》2005,(6):1-1
由中央15家新闻媒体参与的“2004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评选日前揭晓。当选本届“十大科技新闻人物”的是:黄伯云、史汉祥、孙凝晖、李家洋、吴建平、潘建伟、吴希明、胡伟武、杨劫和钟发平。十大科技新闻人物所研发的最新技术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具有极强的核心竞争力,为推动中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支撑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工笔细描法。就是精雕细刻地描写和刻划新闻人物的肖像,将新闻人物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 二、简笔勾勒法。作者只用粗疏的几笔就勾勒出新闻人物的形象。 三、由表及里法。就是捕捉新闻人物的外形特征,由表及里,以形传神,尤其写出新闻人物在不同时期的肖像变化。  相似文献   

11.
新闻人物肖像摄影是指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对人物和事件进行合乎情理的判断、理解,使用现场光或现有光,一般在不干涉被摄对象的条件下,表现新闻人物的内心精神面貌、气质的摄影。新闻人物肖像摄影不同于一般题材的新闻摄影,也有别于肖像摄影和人物摄影,它是新闻摄影记者最难于掌握的一种摄影技巧,拍摄对象既要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又要具有视觉美感的形象价值。这就要求拍摄者在既定的现场条件下,使用极其有限的造型手段完成高难度的形象造型和对人物内心的深层开掘,并将这种开掘外化在摄影媒材上。我们知道,一幅成功的新闻人物肖像…  相似文献   

12.
李扬 《记者摇篮》2015,(1):15-16
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新闻采访,记者能够获得新闻素材,取得报道依据。新闻人物专访,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新闻人物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采访对象的现状、理想、思想、情感为主要内容的,展现的是采访对象独特的人生状态或人生道路。新闻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那么,做好新闻人物的采访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一、了解人物专访的特点作为记者,要清楚地了解新闻人物专访与其他采访的区别。新闻人物专访是以记言为主,主要是采访者和被采访对象之间的对话,其中以采访对象的话语为中心。在人物专访中,记者除了提出问题、适当引导、作些  相似文献   

13.
新闻人物特写,是报纸新闻体裁的一种形式。它的写作特点,主要是用描写的方法,去刻画现实中的正在发生变化的事实。要描写新闻人物所经历的事新闻人物特写,简单地说,就是用文艺笔法写成的新闻人物报道,是写新闻人物所经历的事,而不是象文学作品那样主要写人。这就要求所写的事要有新闻价值,具有时效性和真实性。真实对新闻人物特写比什么都重要,因为感人的首先不是文字,而是人物  相似文献   

14.
细节是新闻作品中使用最生动、最典型、最具体也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新闻事实。充分认识新闻细节对于刻画新闻人物的作用,努力掌握获取这种新闻细节的途径,认真研究这种新闻细节的表现手法,是在人物新闻中展现新闻人物个性化特征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唉!要是在北京、上海、杭州工作就好了,新闻题材多,新闻人物多,经常能捕到‘大鱼’。不像我们这里‘塘小’,拼死累活捉到的尽是不起眼的‘小鱼虾’。”这是笔者经常听到身边通讯员讲的话,其实最初我也是持这种观点的。我们江山市是地处浙西边陲的县级市,全市只有20多个乡镇,400多个单位,而记者、通讯员却多达200余人。往往一个稍大点的新闻  相似文献   

16.
对我来说,新闻人物摄影最有魅力也最难。它的魅力来自“新闻人物”这个概念,向你敞开了施展丰富想象力和采访实践的广阔领域,促使你情不自禁地投身生活,去发现新闻人物,去琢磨如何拍出多姿多采的人来,把他们“活生生”地呈献给读者。难,是不容置疑的,生活中的人形形色色,且不说他们的性别、职业、相貌、性格、年龄迥异,思维方式和心态也各不相同,因此很难把握他们的形神特点。就是同一个人的神情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大概正是拍摄新闻人物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拍出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新闻人物照片,才成了新闻摄影界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难,并非高不可攀。浏览中外新闻人物摄影佳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报上登载了一条新闻:宋丹丹拒领‘梅花奖’,以抗议该次评奖中某些舞弊行为。这使本来就如日中天的宋丹丹更加成了新闻人物。宋丹丹去年因在话剧《回归》中的杰出表演而以全票获得中国戏剧界的最高奖‘梅花奖’。在这出戏里,她成功地扮演了一个八十多岁的俄罗斯老太太,她说‘老太太那臃肿的人物造型,是我自己设计的’。  相似文献   

18.
我认为,采写新闻人物有两个明确的目标,引用鲁迅谈小说创作的话来说,就是“勾灵魂”和“画眼睛”。 (1)“勾灵魂”是关于采写内容的目标,要求记者充分展现出新闻人物所拥有的新闻特性,挖掘出新闻人物能给读者以教育和启示的精神内涵。 “勾灵魂”首先要把新闻人物同一般人物区分开来,把握好新闻人物的新闻特性,通俗地说,就是要找到人物的“新闻点”。 新闻人物往往与一个新闻事件或者一个社会焦点联系在一起,新闻人物都是某个新闻事件的载体,勾画出他们与新闻事件最重要的联系,揭示出人物背后的新闻信息,是采写这类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19.
第六届(1886年度)全国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中,增设了“新闻人物现场肖像”一类,以倡导拍好新闻人物照片。可是,在这几年参加评选的这类照片中,有的虽是新闻人物照片,但不是新闻人物现场肖像照片,这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什么是新闻人物现场肖像?为什么要强调新闻人物现场肖像?怎样拍摄新闻人物现场肖像?这里,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2005年9月开始,《羊城晚报》开设了一个新的版面——《人物》。该版的定位是新闻人物版,每周五期,每期报道一到两个新闻人物,旨在给读奉献一个个立体、生动的人物形象。开版以来,其关注度日渐提高,稿件屡屡被各媒体转载。如何把《人物》版编辑得耐读又好看呢?我们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