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张三坐冤狱     
清早,张三起来一看,发现银子被挖走了。“此地无银三百两”变为“隔壁王二不曾偷”七个大字,知道是王二偷了银子。于是,他冲进王二的家,把王二从甜蜜的梦乡中拉了出来,说:“你小子竟敢偷我银子,走,到衙门去见官!”到了衙门,王二连忙假装抱头喊冤:“冤枉啊,老爷!”知县大人说:“什么事闹上公堂来?”张三说:“他偷了我的银子!”“可有见证?”师爷问。“有!”张三拿出了“隔壁王二不曾偷”七个大字。王二连忙插嘴:“师爷,您看,这张纸条上又没写是我偷的,还写着我没偷呢!何以证明?他肯定是嫁祸于我!”“这……”张三说不出话来,急得直跺脚。好不…  相似文献   

2.
"我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如果张三不在埋银子的地方贴上‘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纸条,那银子可能就不会被王二发现;王二不在偷东西之后写上‘隔壁王二不曾偷',那他偷了银子张三也不会知道."这是昨天学完<此地无银三百两>后,晓苏同学在交上来的读后感中写的一段话.看着这样的读后感,我陷入沉思.记得昨天上课时就有几个"机灵鬼"频频举手,想替王二出主意,被我"压"了下去.如果让这些"鸡鸣狗盗"的小计谋"发扬光大",岂不形成误导?于是,我在晓苏作业本的"两全其美"上加了双引号,并打上了问号.  相似文献   

3.
这个问题张三考虑了很久。这些银子到底放哪里才安全呢?张三辛辛苦苦挣到了三百两银子。还是不放心呢!张三的举动被邻居王二看在眼里。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民间故事,把“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这句话当做一个成语,用来比喻自作聪明,想要隐瞒、掩饰所干的事情,结果使事情暴露得更快的行为。现在,这句成语被简化为“此地无银三百两”了。红领巾2006.12恐怕会怀疑到我身上哟!嘿嘿!王二悄悄地把张三的银子搬回了家。我错了,想隐瞒真相,反而暴露了真相。我也错了,不仅犯了同样的错误,还偷了东西。隔壁王二不曾偷第二天……51此地无银三百…  相似文献   

4.
榛子 《红领巾》2006,(10):42-43
张三辛辛苦苦挣到了三百两银子。这些银子到底放什么地方才安全呢?这个问题张三考虑了很久。有了!张三在地上刨了一个坑,把银子埋了进去。还是不放心呢!对了!此地无银三百两红领巾2006.10邻居王二恐怕会怀疑到我身上哟!嘿嘿!第二天隔壁王二不曾偷我错了,想隐瞒真相,反而暴露了真相。我也错了,不仅犯了同样的错误,还偷了东西。犯同样错误的还有———欲盖弥彰、多此一举、画蛇添足、不打自招。43此地无银三百两@榛子 @熊倪~~  相似文献   

5.
王二把张三的银子偷去后,整个夜晚在床上翻来覆去,高兴得睡不着觉。过了些日子,张三想用些银子买盖房子的材料。他兴匆匆地来到自已埋银子的地方,奋力地挖起来,挖了许久,却不见丁点银子的踪影,他恍然大悟,叫起来:“我的银子怎么不见了,是谁偷了我的银子啊——”他抬起  相似文献   

6.
(1)有个叫张三的人,总是自作聪明。毓气蒸)几夕麒i(6,巍镰翠逻(9)这一切被邻居王二发现了!藻嚓“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想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更加昌称。此地无银三百两@宋成勇  相似文献   

7.
马太效应——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原理一《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们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也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  相似文献   

8.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道具性质的物件,大小不一,出现次数多少不等,看似信手拈来,但探究起来,却无不合情合理,艺术功用异乎寻常。   一、渲染紧张气氛   就说那一两银子、那帕物事、那封书信吧。   那一两银子,是“军官打扮”的人“闪”进酒店落座时“将出”,他财大气粗地说“且收放柜上……果品酒馔只顾将来”。这“一两银子”果然撩得李小二团团直转:叫他跑腿请人,他满口应承;叫他不必要问,他只管布菜;叫他不叫休来,他随即退下。不过,东京口音的人做梦也没有料到,他的“一两银子”以及“不尴尬”,一开始就引起…  相似文献   

9.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题目。 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的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①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捏、抓、纂)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 (缩、收、取)了回去,往腰里(放、揣、摆),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②他家里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些哩!③他家就我卖…  相似文献   

10.
爸爸带我去桂林的银子岩旅游。爸爸是冲着银子岩的广告语去的--“游了银子岩,一世不缺钱。”我是跟着他去的,因为我没有去过,很好奇。银子有没有,对我来说不是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7两漆     
从前,有一个热闹的码头,县官派衙役守在那里,凡过渡口的老百姓不论带什么东西都要缴税。其中有个衙役抽税最狠,老百姓都叫他“黑心”。这天,轮到“黑心”当差,王木匠特意买了7两漆到渡口搭船回家。“黑心”要王木匠缴税,王木匠说钱都花光了。“黑心”就把他的7两漆没收了。第二天,王木匠到县衙,状告“黑心”勒索了他8两银子。县官见“黑心”竟背着他独吞钱财,立刻把他传来审讯。“黑心”分辩说:“老爷,我没收他8两银子,只收了他7两漆。”县官大怒,命人打了“黑心”40大板。(小迷糊提问)县官为什么要打“黑心”呢?(…  相似文献   

12.
区别     
一位富人去看哲学家蒙田。蒙田将他带到玻璃窗前,对他说:“向外看,告诉我你看见了什么?”“许多人。”富人回答说。然后,蒙田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道:“现在你看见了什么?”富人回答说:“我自己。”“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蒙田感叹地说,“区别只在于一层薄薄的银子,但这一点银子就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区别@王玉北  相似文献   

13.
《圣经·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  相似文献   

14.
古剑之谜     
三追踪真宝 只见端阳摇摇摆摆走进赌坊,看准一张赌桌,拿出一锭银子不假思索就押在了“七”上。摆庄的一看来了一位年轻的少爷,出手挺大方,心中暗喜:肥羊儿来了。他手下暗一使劲,两个骰子骨碌碌一阵响,打开一手,喊了一声:“八!”木耙儿一捞,银子归他了。  相似文献   

15.
传说,古时候有个自作聪明的人,叫张三。他好不容易攒了三百两银子,心里高兴。但是,他又很苦恼,总担心别人把银子偷去,不知藏在哪儿才保险。想了好久,张三决定把三百两银子藏在一只小箱子里,箱外加上两把大锁。他转念一想,觉得这个办法也不妥当,万一小偷将银子和箱子一起偷走怎么办?他越想越不放心,觉得屋子里哪儿都不是藏银子的安全地方。经过焦思苦虑,张三终于想出一个好主意。他趁着黑夜,在房后墙角下挖了一个坑,把银子埋了进去。他仍然不放心,害怕别人怀疑这个地方埋了银子,想来想去,终于又想出了一个自以为巧妙的办法。他找来一张纸,写…  相似文献   

16.
银子与强盗     
①有个老板把他积攒下的银子装进坛子里,在后院里埋起来,并留神不让人看见。②他小声儿嘱咐说:“银子,你们瞧好了,我是你们的主人。要是强盗来挖,你们就  相似文献   

17.
智慧小语     
薄薄的银子一位富人去看哲学家,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对他说:“向外看,告诉我你看见了什么?”“许多人。”有钱人说。然后,哲学家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道:“现在你看见了什么?”“我自己。”他回答。“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区别只在于一层薄薄  相似文献   

18.
郑板桥在范县任县令时,该县有一个富翁嫌弃一个已订婚的穷书生,要赖婚。他送一千两银子给郑板桥祝寿,板桥收了下来,并要收他的女儿为义女。富翁乐得巴结这位父母官,欣然应允。板桥把穷书生藏在衙中,等富翁引儿拜见“义父”时,板桥说:我给女儿找个快婿吧!这一千两银子就作妆奁费用。这个举措,富翁当然高兴,板桥把书生唤出,令他与义女当堂成亲。他俩一齐乘车回去。人们都称这为“义  相似文献   

19.
[成语故事]①古代有个富翁,人称六叔,他十分吝啬。由于整日“精打细算”,他终于“操心”过度,病倒了。②三天后,他稍稍好转了一点,看见屋里挤满了前来送终的亲友,便伸出两只手指,想要表示什么。③“六叔,是不是还有两个亲人没见面?”大侄子问。“是不是还有二百两银子放在哪里,  相似文献   

20.
翻译与评析     
【翻译】蹇材望是四川人 ,做湖州的副知州。元军将攻打湖州 ,蹇材望坚决地发誓一定要以死殉城。于是就做了一个大锡牌 ,在牌上刻道 :“大宋忠臣蹇材望”。并且将两锭银子凿了孔 ,在上面写道 :“有人得到了我的尸体 ,希望将我埋葬 ,并请为我祭祀 ,(在碑上 )题字‘大宋忠臣蹇材望’。这银子用来作埋葬我的费用。”白天他将锡牌与银子挂在腰间 ,只等元兵来到城下 ,就投水自尽。并且通告乡人以及平时常常同他往来的人 ,大家都同情他。丙子年正月初一那天 ,元军进入湖州城。已经没有人知道蹇材望到哪里去了 ,人们都说他淹死了。不久 ,他身穿元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