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成语是高考必考内容,其重要性不必多说。怎样提高复习效率呢?在此有几点想法可供参考。第一,对所记成语应作出筛选,挑选最有分量的成语。哪些成语最有分量?其依据是什么?应该注重“三常”原则,即常见、常错、常考,譬如,2010年广东卷考查的成语为“殊途同归、斗转星移、甚嚣尘上、销声匿迹”,全国卷考查的成语为“始作俑者、移樽就教...  相似文献   

2.
结构的稳定性是汉语成语的一个基本特征,但是稳定之中也有变异,从而形成了成语的异体现象,出现了异体成语。成语变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由群众口头创作而来的成语,由于“口音”之故。一个成语往往有几种“相貌”;(2)由于行文中平仄、对仗的需要,调整词序也会造成成语异体;(3)正反对照形成的异体成语;(4)为了改变感情色彩的需要而形成的异体成语;(5)有意活用,创造异体;(6)将错就错,制造异体;(7)习惯选择与避讳选择形成异体成语。成语变异的主要方法也就是异体成语产生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换序;二是换字。在我国的汉语典籍中,异体成语大量存在,对异体成语加以研究和整理也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寓意丰富的固定短语,结构要求稳固;与此同时,其也在发展变化;有些成语通过变动内部成素的位置,形成了一组成素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的成语,这就是同素异序成语。其中同素异序的近义成语、关联成语、包孕成语很有特点。  相似文献   

4.
成语对中学文言文教学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在文言文中联系成语教学的方法有:联系成语释义、联系成语学习文言文语法、联系成语学习文言文句法等。  相似文献   

5.
汉语成语的文化特征在语音、语义、语法诸方面表现程度不同。语音方面最为鲜明。语义方面弱之。汉语成语的非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语义方面。汉英成语不仅有字面意义组合重合的情况,亦有比喻义重合的情况,而且意义不重合的成语语义文化特征也未必强烈。另外,汉语成语的文化特征有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邯郸成语典故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邯郸有丰富的成语典故文化资源。有关赵文化的成语典故是邯郸成语典故的主体和核心,邯郸成语典故以其高度精练的语言浓缩了赵文化的各方面的历史信息。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有学者开始搜集成语典故,到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提出了“成语典故之乡”的概念。收入邯郸成语典故的根本原则,应看其典故内涵与邯郸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历史)、地城或邯郸人物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  相似文献   

7.
成语是在长期的言语交际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形式简洁、意思精辟的一种固定短语。多数成语只有一个出处,或者是一句话,或者是一个故事。但也有一些成语有双重出处,是由两件相关的事或两个相关的词语拼合而成的。我们称这种源出两处的成语为拼合式成语,下面试举两例说明。  相似文献   

8.
成语中字词的几种特殊用法赵金梅,李宝仓,张胜月,狄生荣成语中字词的用法基本上沿用古义。因形成成语的来源是多渠道的,虽有些成语的意思较为隐蔽,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成语明白易懂,特别是一些来自俗语的成语,字义往往很容易理解。如“七上八下”、“一塌糊涂”、“一...  相似文献   

9.
张宏宽 《辅导员》2010,(13):28-28
成语是汉语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有不少成语的构成运用了丰富多彩的修辞格,不信你看。 一、比喻 如"日月如梭""胆小如鼠""门庭若市",这些成语中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是典型的明喻。再如“枪林弹雨”,意为“一支支枪像树林,子弹像下雨,炮火异常密集”,成语中有本体、喻体,但没有比喻词,是暗喻。  相似文献   

10.
成语是汉语言中的精粹,是汉文化千百年来的积淀。学会使用成语,对提高我们语言表达的效果与层次,有不小的作用。令人感到高兴的是,在我们收到的来稿中,不少习作都能较好地使用、运用成语,更有一些同学直接以成语为写作内容,写出了不错的文章。这里刊登的两篇习作,就是从中挑选出来的。用好成语的关键,是弄清成语的含义。汉语成语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就能理解,但不少成语必须弄清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它的意思和用法。如“毛遂自荐”,故事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毛遂是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门客,他自己向平原君推荐自…  相似文献   

11.
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成语考查题中所选成语,有两个基本的来源:一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成语和语文课本及读本中常见的成语,二是日常生活中和报刊杂志等媒体容易出错的成语。研究最近几年特别是今年的高考试卷,我们可以发现成语考查题中所选成语的第三个重要来源——义项较多、运用灵活、使用范围广、适用语境杂的多义成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韩愈对丰富汉语成语有重要贡献。以《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国成语大辞典》为工具书,从《韩愈全集》八卷文集中共检索出韩愈首创成语151条。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对47篇杂文(含杂著)中的53条首创成语进行了语法、语义和文化分析,总结出韩愈杂文中首创成语的结构特点、语义变化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3.
调查表明,小学生在成语的语音、书写和使用等方面存在一些偏误。了解这些偏误,有助于了解当今小学生成语掌握与运用的实际水平,对小学成语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成语的语用特点与翻译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提炼出的语言精华。成语的语用特点主要是:言简意赅、内涵丰富、音韵和谐、寓意深远。成语的翻译也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有:直译法、同类成语借用法、意译法及直译兼意译法。  相似文献   

15.
成语教学的两个结合安徽巢湖市烔炀中学程海林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的固定短语。成语虽小乾坤大,它具有形式精练而内容丰富的特点。由于成语是古汉语以“集成块”的形式遗留下来的语言文物,所以,它和文言文教学有密切的关系。一、成语教学结合古汉语知识教学成语,...  相似文献   

16.
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探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成语既是汉语言的瑰宝,又是汉民族文化的结晶,它广泛运用在现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中。但留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多困难,他们对成语语义的理解有偏差,对其句法功能不明确,对成语的搭配也不够清楚。该文从留学生汉语成语的学习偏误入手,分析了留学生成语学习的三方面的难点,来探讨对外汉语教学的成语教学。  相似文献   

17.
浅谈汉语成语的翻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汉语成语的翻译问题范继娟成语是语言的一部分,它在任何语言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汉语中的成语丰富多采,源远流长,在汉语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其言简意赅,生动形象,鲜明锐利,表达的内容也很深刻。翻译汉语成语是一项非常复杂和艰难的事,汉语成语与汉民族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不孝的李密     
在批改中学生作文时,我们发现,不少中学生的成语使用量微乎其微,使用成语的能力普遍偏低。其主要表现有四:一是整段整篇不使用成语;二是偶尔使用几个连小学生也会使用的常用成语;三是成语使用不当,甚至滥用成语;四是成语运用差强人意,行文板滞,生硬,几乎无文采可言。正因为如此,中学生作文中成语迭出、妙语连珠的句子(语段)也就少得可怜。怎样让学生在写作中习惯于广泛运用生动形象而又言简意赅的成语,让成语成为作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笔者认为.这也是广大语文教师正在积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成语是英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成语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是人民智慧的结晶。英语中的成语非常丰富,有相当一部分成语源远流长,包含着典故,在文章和日常谈话中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这类成语。人们有时为了表达一个复杂的意思和丰赡的思想内容,往往使用这类成语,既能深入浅出,画龙点睛,又能把意思情态表达得生动、透彻。  相似文献   

20.
成语是熟语的一种,指长期以来相习沿用的定型化短语。成语的来源、结构、用法、修辞作用等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成语的语义是成语研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本文从两方面来分析:成语的表意范畴;成语的本义、直义、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形容义。通过这两方面的分析,以求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