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联系清代农学诗的创作及民间风俗景物,探讨此类诗歌在主题、内容及形式技巧等方面的特色,对具有突出成就的诗人及诗歌创作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评定清代农学诗在诗歌领域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杨维桢诗歌思想片论哈嘉莹杨维桢是元代较有影响的诗人和诗歌理论家,其极富创作个性的诗歌使元末绮缛单调的诗风为之一变,而他的诗歌创作与他的诗歌思想又是紧密相联的。考察他的诗歌理论,对我们更深入地研究他的诗歌创作特色及元代诗风将是不无裨益的。一、“诗至律,...  相似文献   

3.
李陆史是韩国著名的现代诗人,他十分欣赏现代新诗创作的代表人物徐志摩的诗歌,并予以高度评价。他认为徐志摩的诗歌近乎完美,所以他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竭力模仿徐志摩的诗歌创作风格,追求词藻的华丽和形式的完美,而在内容上,克服了徐志摩诗歌的局限性,促进了韩国现代诗歌的创作。文章通过比较研究李陆史与徐志摩的诗歌,探讨了汉文化对韩国诗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雁翼诗歌美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雁翼不仅是一位有丰富诗歌创作经验的诗人,也是一位有独到见解的诗论家。他的诗论中的美学思想体现在对诗歌美的本质、诗歌的社会功能、诗美的创造、诗歌的形式美、语言美的深入探讨和透辟的论述中。这些观点对诗的创作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1949年到1978年这30年间的抒情诗歌创作的题材、主题、审美情感及艺术形式都与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状况有密切的联系。新中国诞生时期诗人写的诗充满了欢乐高亢,战争和军旅生活成为当时诗歌创作题材的一个重要方面。50年代大规模经济建设吸引着诗人反映时代精神和工农兵生活。边疆牧歌表现了各族人民热情而高尚的爱情,文革动乱之前的诗歌反映了强烈的政治性,动乱期间诗坛基本上一片荒芜,1976年后呈现出空前的诗歌热情。综观30年间抒情诗歌的创作,政治对诗人和诗歌有着无法回避的影响,诗的社会价值得到了重视,诗的宣传教育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但这一时期诗歌不能表现诗的真知灼见和独到感受,回避和排斥了自我,诗歌创作中的教条化和概念化还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唐末诗僧皎然想给诗歌创作树立一个理想的艺术准则,于是创作了《诗式》,使之能“庶几有益于诗教”,能使“无天机者坐致天机”,但是《诗式》对谢灵运的诗歌评价与对唐代诗人的评价存在着明显的局限。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大诗人艾青的诗歌创作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追求,主要通过绘画艺术在诗歌中的运用,使诗歌呈现出色彩、造型与构图等“绘画美”,以及艾青所提倡的“诗的散美”理论所带来的创作发展上多向创造的辩析,表现出其在诗歌创作上的艺术审美直觉与理论思考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8.
当代诗歌创作越来越关注个人意识,关注形而上的追求,但相对于中国当下复杂多元的现实,在个人的主观世界遨游显然还很不够。把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纳入诗歌表现的范围,用诗歌来展示当代生活的种种方面,尤其是底层人们的生活状态,是一个入世的诗人的使命。当知识分子诗人在书斋中与当代生活愈行愈远之时,工人出身的诗人王学忠却拿起了他的诗笔。尽管其创作在艺术上还显得直白、粗粝,但其诗歌创作与当代生活的血脉联系却使其诗具有一种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当代诗歌的希望和火种。文章从"诗史"传统和历史意识两方面探讨诗歌创作的出发点,借此探讨王学忠诗歌创作对当代诗歌创作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联系清初相关风物诗的创作及民闻风俗景物,探讨此类诗歌在主题、内客以及形式技巧等方面的特色,对具有突出成就的诗人及诗歌创作经验进行概括和总结,评定清初风物诗在诗歌史与民俗史研究领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共写诗1400余首,他在长江三峡地区两年多的时间里创作诗歌480首,在艺术质量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鲜于煌教授的新作《诗圣杜甫三峡诗新论》对杜甫的三峡诗歌进行了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对如何全面认识杜甫及其诗歌创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宋代诗人重视学习杜诗,使杜诗风格在宋代诗歌中得以重现。陈师道、陈与义、陆游等诗人学习了杜甫五言诗沉郁顿挫的风格,苏轼、苏辙的诗歌学习了杜甫七言律诗老健疏放的风格。杜甫浑涵汪茫、雄浑悲壮的七言律诗代表了杜诗七律的最高成就,陈与义学习杜诗的此类风格最为成功。此外,苏舜钦、王安石等诗人学习了杜诗萧淡婉丽的风格。宋代出现了在风格上接近杜甫的诗人,这是这个时期学杜的最大创获。  相似文献   

12.
李中峰先生是当代西部一位杰出诗人。他热爱传统文化,文化功底深厚,具有浓郁诗人气质,几十年来创作的诗赋近3000首(篇),其特点一是众体皆备,诗词曲赋文兼写,诗歌以格律诗为主,格律诗以七绝见长。二是题材广泛,咏怀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新田园诗既描写原生态的山水田园自然风光,又体现了当代农村的新风尚;讽喻诗继承了中国诗歌的"美刺"传统。三是风格多样,其中有一些七绝佳作令人拍案叫绝。中峰先生的诗赋创作继承了中华古典诗赋的优秀传统,又能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中峰先生以及当代许多传统诗歌创作实践是对后现代非诗化诗风的矫正。将当代众多的创作古体诗赋的作家屏之于当代文坛之外是一个很大的缺憾。研究当代文学的学者不能只把眼光关注到小说、散文及现代诗上面,应该放开眼光,抛弃陈见,关注那一大群以古体格律诗为载体来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诗人及其他们的创作。  相似文献   

13.
在宋代500多种诗话中,《李颀诗话》不算是很有名气的诗话,然而它却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一是它提出了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十分重要的诗论观点。或及诗人之考证,或及诗作之拾遗,或及诗事之补缺,或诗人、诗作之辨正,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那些对专门问题的考辨与评析,其本身的学术价值,即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4.
诗化小说《红楼梦》写了许多质量上乘的诗歌,作者通过代人物所作诗与写人物论诗,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诗学思想。从人物诗的个性化特征、人物论诗表达的诗学观念以及作者诗学观念形成渊源三方面进行论述,可以揭示出人物诗与人物个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人物论诗体现出作者的诗学观念,进而找到作者诗学观念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5.
金津的诗作多集中于1945-1949年大学期间,其青春熔铸的诗美和盗火域外的诗情,使诗人化身为一朵闪亮的呼唤黎明的星花。星花虽然短促,但仍以其清丽温馨的诗创作、灵动妙远的诗翻译和映射生命诗学灼见真知的诗理论,在新诗的天宇中留下足迹,散发光热,不愧为20世纪40年代下半叶沪浙闽诗坛乃至全国青年诗人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6.
唐代是边塞诗发展的极盛时期,中唐大历十才子和盛唐边塞诗派都写作了大量的边塞诗作。但二者虽属同一题材,可在抒情方式、诗歌意境、写作笔法、诗歌形式等审美特征上呈现出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美国散文诗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理论话语以及散文诗的创作和阅读接受方式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叙事性的介入和散文诗人的成功实践,极大地丰富了诗歌“主情”的美学特质。作者以美国诗人拉塞尔·埃德森散文诗作品为例,解读在人物塑造、话语模式、叙事情节和结构方面体现出的独特叙事性,并探讨这种实验探索性的散文诗创作如何使当代美国散文诗文本呈现出浓厚的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8.
陈子龙乃明代诗之大家,有明诗殿军之称。他擅长各种诗体,尤以七言律诗创作成就最高。他的七言律诗宗法多家,题材丰富多样,风格高华瑰丽。  相似文献   

19.
论文以海登·怀特的“后现代历史叙事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诗歌中顾城、第三代诗、海子的诗歌写作。他们分别代表了80年代诗歌写作的不同阶段,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中的“提喻写作”综合型写作的话语特征,这对于当代诗歌写作有着积极的建构意义与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飞跃的《国粹精点》是2006年底出现在当代诗坛的一种新诗文本,它与古诗原典形成互文写作.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对其互文性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古诗原典与新文本的文体建构关系,剖析二者间的五种组成形式及古诗原典的功能作用,有助于解读诗歌的多重意蕴,思考当代诗歌创作者如何利用古代诗歌话语资源,保持个性化的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