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作共赢     
夏青 《华夏星火》2014,(5):20-25
通过参加合作社,农民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谈判地位得到了提高;实行标准化生产,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了产品品质,以更优质的产品获得更好的效益;享受的技术服务、市场营销和信息服务更广泛、更优质。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业发展新阶段应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发展新阶段提出的新任务,它对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确保食品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等有着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受多种因素影响,进程缓慢并存在不少问题,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大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力度、做好质量认证和检测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等措施,加快我国农业标准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科协论坛》2006,21(5):48-48
中国标准化协会的宗旨是: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团结和组织全国标准化科技工作,根据政府、社会、市场、企业的需要,宣传、普及标准化知识,开展标准化学术研讨,提供标准化技术咨询服务,促进国内、国际标准化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田水利工程的标准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也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大事。然而,在当前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进行。鉴于此,首先分析了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几点完善建议,以期能促进两天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的高标准化,保障农业生产,实现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5,(15)
概述了我国橡胶技术标准化战略取得的成绩,结合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战略,根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运用政策引导来促进橡胶标准化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大数据驱动背景下,技术标准化知识管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公共、经济和社会等多元化领域,借助大数据技术手段,发挥政府、企业与公众等主体联盟在技术标准化知识管理中的作用,对于促进知识资源合理配置、推动技术标准化演化进程和提升知识管理能力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结合生命周期和协同学理论,分析大数据驱动对技术标准化和知识管理产生的影响;建立技术标准化知识管理关系模型,从基础层、流动层和驱动层探讨了大数据驱动下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的协同作用机制。[结果/结论]由政府、企业和公众层面建立知识管理主体联盟,为大数据驱动下的技术标准化知识管理提出保障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行农业标准化的重要依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行农业标准化可以从源头上保障消费安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改善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状况.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推行农业标准化的良好条件和内在动力,应充分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  相似文献   

8.
富丽莎  秦涛  汪三贵 《资源科学》2022,44(10):1980-1993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标背景下,农业保险是否具有影响生产要素配置进而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造血”功能亟待研究。本文基于山东与甘肃583份农户调研数据,兼顾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助力现代农业发展视角下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对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与经营规模、资金投入、技术投入存在先正向激励后负向抑制的“倒U型”关系,与农业绿色生产水平存在线性正向关系。②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对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要素配置影响存在差异,对小农户而言,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与资金投入、技术投入存在“倒U型”关系,与农业绿色生产水平存在线性正向关系;对新型经营主体而言,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仅与经营规模、资金投入及技术投入存在“倒U型”关系。③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主要通过促进土地流转来扩大经营规模,通过增强农险信贷协同效应来提高资金投入,通过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来提升技术投入,进而助力现代农业发展。据此,提出了全面提高保障水平、增强补贴政策指向性、缓解农业信贷约束、抑制道德风险问题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标准化是科技领域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常常被人们所忽视.标准化是对工业产品或零部件的类型、性能、尺寸、所用材料、工艺装备、技术文件的符号与代号,以及经营管理等诸方面加以统一规定,并予以实施的一项技术措施.标准化可分为国际或全国范围内的标准化和工业、农业、医学和管理范围内的标准化.所以说,在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标准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六次产业理论,针对安徽生态农业现有标准体系存在科技水平低、品牌认证落后、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从关键技术、农业领域和典型功能3个维度确定了标准体系结构要素,并构建了生态农业六次产业化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为保障标准体系的实施能有力促进生态农业六次产业化,通过安徽与周边8个地区的比较,提出了积极开展"三品一标"标准化品牌认证、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村电商及标准化实施主体、开展文化创意农业标准化试点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