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家教世界》2008,(3):37-37
福建省顺昌县考古工作者日前在顺昌县岚下乡黄墩村发现了一尊孙悟空前身"白衣秀才"的木雕神像。《西游记》故事经历了唐代的唐僧阶段,宋代的白衣秀才、猴行者阶段,元至明初齐天大圣、通天大圣等名  相似文献   

2.
人皆以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吾亦以为异端。人人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父师之教者熟也;父师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儒先之教者熟也;儒先亦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孔子有是言也。  相似文献   

3.
大圣信俗文化是福建民间猴神信仰及其相关民俗文化意象的总和。随着海内外学者的不断挖掘,学界在福建大圣信俗源流、仪式活动、区域信俗、文学艺术、现代转型与价值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对这些研究成果作梳理,在肯定学界在该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的前提下,对其仍存在的文献考述不够、区域研究不平衡、发掘程度不深等不足之处进行反思与展望,有助于从宏观的角度来把握福建大圣信俗文化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这学期,我们班转来了一位新同学,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老师还把孙大圣安排坐到我旁边。“大圣,你怎么到21世纪来上学了?”我问大圣。“我也得学学21世纪的文化,适应这种科学时代吗。可是我没地方住呢!”大圣回答说。“原来是这样,我们家正好还空了一间房,要不,你就住在我家吧!”大圣听了一跳三尺高,差一点就把教室的天花板顶破了。下午放学,大圣和我来到我家,我把大圣带到那间空房,“唉!我忘了和你说了,这间房没床和衣柜。”“没关系,看我的。”说着,大圣拔出一根毫毛,轻轻一吹,一套整齐的家具呈现眼前。“大圣,你真厉害。”我惊…  相似文献   

5.
大圣堂圣 圣心堂的大圣堂与钟塔不同于其他建筑.轮廓并未作暗色描绘.因此大圣堂不具重量感.看起来仿佛飘浮在空中。  相似文献   

6.
人皆以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吾亦以为异端。人人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父师之教者熟也;父师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儒先之教者熟也;儒先亦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孔子有是言也。其曰“圣者吾不能”,是居谦也。其曰“攻乎异端”,是必为老与佛也。   儒先臆度而言之,父师沿袭而诵之,小人朦聋而听之。万口一词,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不曰“徒诵其言”,而曰“已知其人”;不曰“强不知以为知”,而曰“知之为知之”。至今日,虽有目,无所用矣 !  余何人也,敢谓有目 ?亦从众耳。既…  相似文献   

7.
通天岩,作为赣南地区重要的佛教石窟造像群,对于研究宋代以来宗教、世俗生活状态具有重要意义。通天岩摩崖石刻造像题记作为人文景观,是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具备重要的文献价值。自有宋以来,通天岩人文荟萃,旅虔或游历者不可胜数,他们在通天岩或饮酒赋诗,或吟哦题记,构成了重要的文化品格。就宋代以来通天岩摩崖题记进行校勘考证,并实地考察,标明摩崖石刻题记具体位置,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在此基础上,对通天岩摩崖题记背后的文化现象作出分析研究,探明"禅隐文化"向"阳明文化"的转变与互通之径,兼及书风丕变,以时代的广角析理,以期相对全面地阐释近千年来通天岩的发展变迁。  相似文献   

8.
大圣驯猴记     
大圣者,孙老师也,因其姓孙,且治班有方,故有大圣美誉;猴者,侯海也,因其姓侯,又顽劣似猴,故美其名日:猴子。不曾想猴子遇上大圣,三年斗智斗勇,让旁观的我辈看到了大圣之能耐,故有此记传世。  相似文献   

9.
悟空再拜师     
话说孙悟空取得真经归来,被封为“斗战胜佛”,每日里不是参加仙界各种会议,上台演讲,就是游山玩水、花天酒地。近来盛行“出书热”。大圣也出了一本书。名日《新取经记》,且供不应求。又制作了一系列“大圣”服装、“大圣”文具。很畅销,顿时富可敌国。一时间,天上地下,大圣成了风云人物。嫦娥、大小二乔、四大美女各派媒人前来提亲,大圣概不拒之,一一纳之为妾。  相似文献   

10.
王冠 《课外生活》2009,(5):42-43
孙大圣有一根如意金箍棒,伸缩自如,大小听便,真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可是,大圣近来听说,人间警察配备的电棒更是了得,能发出电能,棍棒还没接触到罪犯,罪犯就已经被制服了。大圣想:“这金箍棒本是东洋大海里的定海神针,在那里可是光芒万丈,肯定也能发出电能,只是龙王没有告诉我咒语,才使得金箍棒不能发挥此功能。对,我得去找东海龙王,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大圣来到东海,潜入海底。  相似文献   

11.
灶戏的文化模式——以《郭丁香》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灶戏是流传于信阳市固始县的一个稀有剧种。它的代表剧目是《郭丁香》,《郭丁香》是一部非常珍贵的原唱、原生态的口头民间文学,它的唱词长达一万多句,可与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相媲美。从灶戏的文化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所具有的民俗性、情感模式及宗教情结。  相似文献   

12.
自唐伊始,民间信仰习俗中就确立了以龙王为主导的海神信仰。宋代,又出现了湄州林氏女飞天的故事,并持续受到历代统治者赐封,成为沿海民众普遍崇奉的妈祖,并取代龙王成为中国海洋信仰的主神。民俗信仰是民众生活的抽象反映,从龙王到妈祖海神信仰的变化彰显了中国海洋社会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盘古大王庙是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西湾镇的一座庙宇,其庙会是西湾地区最大的民间节庆。当地民众对大王庙所供奉祭祀的神灵说法不一,或曰为汉族之盘古,或曰为瑶族之盘瓠。这反映了在南岭走廊一带,汉族与瑶族等各少数民族相互交流融合的事实,西湾盘古大王庙是民族融合的印记。从中可以窥知,乡村庙会在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上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浙江民间宗教在中国民间宗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表现在浙江是中国民间宗教发展兴盛的省份之一;浙江对中国民间宗教发展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浙江是江南民间宗教发展的重要基地;浙江民间宗教发挥的宗教和社会保障功能,平和的活动方式展示了民间宗教发展的另外一种风貌。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兰陵王可谓"战神"。《兰陵王入阵曲》成就了兰陵王的英名,它在民间广泛传唱。隋朝时期,被正式列入宫廷舞曲。唐朝时期盛行,又称《代面》、《大面》。此舞是带有简单情节的男子独舞,称之健舞,后来一度被唐玄宗禁演。宋时失传。至今在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坐落着高大的兰陵王墓碑。以兰陵王乐舞表演时的面具为线索,进而对《兰陵王入阵曲》舞蹈进行溯源,借以论述《兰陵王入阵曲》具有的与原始乐舞不可分割的集中特点。  相似文献   

16.
蝗神庙是以祭祀虫神为主的庙宇,它主要包括虫王庙、八蜡庙、刘猛将军庙。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地区的蝗神庙繁多,祭祀活动较为普遍,且祭祀方式多样化,这与日军侵华、民族危机加深以及冀中地区灾荒频仍、民间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共冀中抗日根据地坚持民族解放与治蝗破除迷信并举的方针,有效抵御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困,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为我们虚构了一个神魔世界,孙悟空是作者在神化和人化的交叉点上创造出来的"幻中有真"的艺术典型.同时,作者在处理孙悟空这一形象时,摒弃了"西游"故事中宣扬佛教、弘扬佛法的宗教思想,突出了孙悟空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8.
浙江的民间宗教历史悠久、影响甚广,管理任务相当繁重。在剖析当前浙江民间宗教管理基本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地方经验的角度总结了浙江各地在民间宗教事务管理中的创新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9.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诗人索福克利斯的戏剧代表作之一。它取材于希腊神话传说中关于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展示了富有典型意义的希腊悲剧冲突——人跟命运的冲突。这部悲剧,从忒拜父老请求俄狄浦斯王设法消除瘟疫开始,描写了意志和命运的冲突,表现了俄狄浦斯王在与命运的搏斗中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歌颂了具有独立意志的人的勇敢坚强的斗争精神。在这部剧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人”的深入思考,通过俄狄浦斯王的一系列行动向人们昭示了关于自我的深刻认识。本文将从历史地理环境对古希腊人性格的影响为切入点,探讨在俄狄浦斯王的一系列行动背后关于人的自我认识。  相似文献   

20.
论匈奴僮仆都尉“领西域”“赋税诸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汉王朝政治文化影响进入西域之前,匈奴曾经施行对"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的控制。《汉书》卷九六上《西域传上》记载,"匈奴西边日逐王置僮仆都尉,使领西域","赋税诸国,取富给焉"。所谓"赋税",应体现制度化经济关系"。赋税诸国"的征收内容,除畜产、农产外,亦包括矿产、手工业制品和其他物产。匈奴向"乌桓民"征收"皮布税"的情形,可以在讨论匈奴于西域"赋税诸国"时参考。匈奴以此取得经济利益,有地域的限定。可能主要是"匈奴西边日逐王"以及东蒲类王、南犁汙王、呼衍王、伊蠡王等匈奴诸王所统领部族控制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