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读书问答》读书生活出版社(1939年于重庆改名为读书出版社,以下简称“读社”)自1936年2月在上海成立,至1948年8月在香港与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合组为三联书店,虽然  相似文献   

2.
生活书店在现代中国革命出版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起过特殊作用。在《生活》周刊社书报代办部的基础上,1932年7月成立于当时全国出版中心的上海,1948年10月在香港与读书生活出版社、新知书店合并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在生活书店单独存在的十七年间,从...  相似文献   

3.
出版资讯     
《全国新书目》2012,(7):6-9
正韬奋图书馆落成开业1932年,生活书店成立。1935年,新知书店成立。1936年,读书生活出版社成立。1948年,三家出版社合并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7月16日上午,北京东城区美术馆东街三联书店一侧的韬奋图书馆正式开  相似文献   

4.
一、三联书店的由来三联书店是由生活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和新知书店合组而成的。1932年7月,邹韬奋先生在上海创办了生活书店,它的前身是《生活》周刊的书报服务部。1935年,新知书店在《中国农村》月刊的基础上成立,主持者为钱俊瑞、薛暮桥等。一年以后,在李公朴先生主编的《读书生活》半月刊基础上,诞  相似文献   

5.
由李公朴、艾思奇、柳湜、黄洛峰等同志于1936年在上海创办的“读书出版社”(创办初期称“读书生活出版社”)至今已有56个春秋了。它的历史功绩与贡献,在我国的出版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诞生于日本帝国主义向上海进犯,国民党反动派向苏区红军发动第四次“围剿”,民族危机深重的最黑暗时代,与邹韬奋、徐伯昕等同志创办的“生活书店”,钱俊瑞、薛暮桥、徐雪寒等同志创办的“新知书店”并肩战斗(1948年根据党的指示,合并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以“为谋求广大人民的利  相似文献   

6.
1936年11月,我到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邮购科当练习生,开始接触到了许多社会科学和进步文艺新书。其中邮购读者要求购买最多的一本书是艾思奇同志写的《大众哲学》。而凡是购买《大众哲学》的读者,又往往都再买一本艾思奇、郑易里合译的《新哲学大纲》,因而郑易里的名字,也为大家熟知了。我那时未见过易里同志,但每当我拿起那本厚厚的28开见方、装帧精美、用重磅木造纸印制的封面上再蒙上一张玻璃纸,因而发出光亮的《新哲学大纲》时,我心里就在说:郑是一个大作家。我到社不久,“七君子”事件发生,社长李公朴先生也在被捕七人之中,读社顿时陷入…  相似文献   

7.
一九四五年八月,三联书店树帜.它由生活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新知书店合并而成.早在一九三八年,范用先生就在其中的读书生活出版社就职了. 范先生入职读书生活出版社,缘于一九三七年"八一三"事变爆发.那年他只有十五岁,日本军队逼近家乡江苏镇江,他正在学校读书,经常参加救亡运动,又是家中的独苗.外婆担心他的安全,让他带上八块银元,去汉口舅公家中避难.舅公是会文堂书局的经理,从上海迁来的读书生活出版社恰好在书局二楼租房办公.翌年舅公不幸病故,舅婆要回浙江老家,行前提上一篮鸡蛋,将范用托付给读书生活出版社老板黄洛峰先生.读书生活出版社是共产党的办事机构,黄先生见到范用爱读书又机灵,就接受他做练习生,成为出版社中最小的员工,从跑邮局、取包裹、收发文件,到参与图书出版的有关事情,应学尽学,第二年加入共产党.  相似文献   

8.
王仿子     
王仿子,生于1916年,原名王健行,上海青浦人。年轻时在米行当学徒。受巴金、茅盾、鲁迅著作的影响,1936年到苏州读书,积极参加当时地下党领导的读书会等活动。“芦沟桥事变”前,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在长沙世界语协会,衡阳、桂林、上海、香港生活书店和桂林《救亡日报》工作。1940年2月在生活书店衡阳分店工作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经生活书店总管理处派人营救出狱。1941年底日军侵占香港后,参加东江抗日人民游击队,在军需部、第五大队参谋部和《挺进报》工作。1946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49年6月调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委员会工作,任印制科科长兼宣传科科长。  相似文献   

9.
2004年日本读书周(10.27~11.7)主题标语是“用落叶作书签读书之秋”。日本读书周倡导读者不要沉醉在电气火车中埋读手机小说,要走进红叶静飘的公园,座在长凳上翻阅古典名著和文学全集,充分享受读书乐趣。日本读书周期间出版业频出关键词为:百万畅销图书、手机小说、超大型书店。百万畅销书2004年,养老孟司的《愚人之壁》(新潮社)和片山恭一的《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小学馆)销售量比翼齐飞,分别突破300万册。2004年上半期芥川文学奖最年轻获奖者绵矢莉沙获奖作《想踢的背》销量已逾百万册。由于互联网的普及渗透,书店可以实时把握图书销售。…  相似文献   

10.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前身是生活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新知书店,在解放前就已经是享有盛誉的文化出版机构.迄今已走过半个世纪的风雨.三联书店的经营历史中积淀了很多丰厚的文化养料,正如有学者所言,“三联在中国不仅意味着一家出版社,并且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公共的知识精神”.  相似文献   

11.
1940年7月,我在重庆读书生活出版社工作时,总经理黄洛峰同志根据周恩来同志“鉴于国民党反动派反共逆流十分猖獗,为保持革命的出版力量,加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出版工作”的指示,经和邹韬奋、徐伯昕、徐雪寒等四人共同商定,三家书店决定尽早各派一代表,先到太行办一个华北书店。而后再各派一个代表到延安,再办一个华北书店。先到太行的人员很快定了下来,即生活书店派李济安(李文)、新知书店派陈在德(王华)、读社即派我(原名赵子诚),并各筹措一部分纸型和资金,由李文为负责人,当即于1940年8月上旬,告别了重庆总店,经三个月的辗转跋涉,于194…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理事、《读书》杂志副主编史枚同志,因患脑溢血救治无效,于1981年4月11日晚11时55分逝世,终年66岁。史枚同志于1914年lO月19日生于江苏苏州。1931年在苏州中学读书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在上海先后任共青团沪西区委宣传部长和沪东区委书记。1936年1月被国民党逮捕,同年11月出狱。1937年起开始从事党所领导的进步文化活动,先后编辑进步杂志《新学识》和《救中国》。1939年1月在重庆担任生活书店编辑,任《读书月报》主编。1939年6月去新疆任文化协会编审副主任兼新疆学院讲师,不久即遭反动军阀盛世才逮捕,又坐了四年半监狱。1945年9月回重庆重新参加生活书店工作,并于1946年起先后  相似文献   

13.
我于1938年4月在上海参加读书生活出版社(以下简称“读社”)工作。这时,上海英法租界已是“孤岛”——国民党军队远撤了,四周被日寇包围着,汪伪爪牙,“76号”特务,地痞流氓,到处横行,英法租界工部局,想管也管不了。但是,地下常的领导。各界进步力量,和几百万不愿做亡国奴的上海人  相似文献   

14.
长江书店概况长江书店1926年11月成立于武汉,同时还设立了一个长江印刷所,负责人为苏新甫。地址在后城马路(今中山大道)。长江书店除发行上海书店(包括新青年社、人民出版社)的出版物外,还发行其他书店的进步书刊。1927年2月,北伐军占领杭州、嘉兴一带,直逼上海、南京。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革命书刊的配合。党就决定在上海恢复公开的出版发行机构,成立了《向导》、《新青年》、《中国青年》的总发行所,后改名为上海长江书店。四月,蒋介石悍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人和广大革命群众进行了血腥屠  相似文献   

15.
从前,大出版社都拥有一份或几份代表性杂志,例如生活书店有《生活周刊》,新知书店有《中国农村》,读书出版社有《读书生活》;正如商务印书馆的《东方杂志》,中华书局的《新中华》,开明书店的  相似文献   

16.
一项受欢迎的工作为读者办理邮购服务,是我国进步出版事业的一个优良传统。韬奋先生1930年9月就在《生活》周刊社成立了“书报代办部”,为读者代购代寄图书报刊等。韬奋先生后来说“它可算是生活书店的胚胎”。1932年7月,生活书店成立以后,一直设有办理邮购服务的部门,非常重视邮购工作,对为读者服务和生活书店自身的发展壮大,起了相当大  相似文献   

17.
《现代出版》2015,(2):2
黄洛峰(1909~1980),云南鹤庆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在昆明设立云南书报社,以此为据点从事革命活动。1936年,李公朴、艾思奇、郑易里等人在上海创办读书生活出版社(后改称读书出版社)。不久,应艾思奇邀请,黄洛峰加盟该社,出任经理。黄洛峰注重哲学著作和通俗读物的编辑出版,如《大众哲学》(艾思奇著)等,多次再版加印。1938年,在黄洛峰推动下,首版中文全译本《资本论》(郭大力、王亚南译)由读书出版社出版,一时传为佳话。此外,黄洛峰组织翻译出版  相似文献   

18.
三联书店的前身是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诞生较早的是生活书店,它成立于1932年7月1日。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分别成立于1935和1936年。三家书店经过十多年的独立经营,于1948年10月也就是全国解放前夕,实行全面合并成立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一直继续到现在。三家书店完全合并之前,在极为艰苦、险恶的环境里,在共同的对敌斗争中,三家书店的同人长时期地同甘共苦,互相砥励,培育了团结战斗的良好基础。回想起当年的战斗岁月,使人胸怀激荡,感奋不已。  相似文献   

19.
潘汉年     
潘汉年1906年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陆平村。他自幼在父亲的私塾里读“四书五经”,后入宜兴县立第三高等小学、和桥彭城中学、武进延陵公学读书。1922年到宜兴县城励进社小学任教,参加进步文学团体《宜兴评论》社的活动,并为该报写稿。1923年,一些诗作和论文在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  相似文献   

20.
2012年群言出版社推出的《李公朴文集》,收有一篇《南迁后的大公报预备替谁说话呢?》.这篇文章原载《读书生活》1936年第5期,署名“记者”.综合相关资料可知,该文实际上并非出自李氏之手,此“记者”也就是真正的作者另有其人,即著名进步文化人柳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