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晋  赵晖 《乒乓世界》2007,(8):86-87
对于进攻型选手来说,要做到全方位进攻是必须具备的能力。高水平运动员可以抓住任何一个机会果断上手,从而占据主动。抢拉半出台球的技巧性很强,需要运动员对来球轨迹的判断十分精确:在击球过程中,要掌握好发力方向和力量的调节。由于抢拉半出台球不像拉前冲弧圈那样容易发力,所以在击球时就更要注重落点变化。  相似文献   

2.
相比于正手而言,反手拉球在动作上更显固定一些。因为它的动作幅度偏小,尤其是腰部的转动没有正手拉球时那么大,所以反手抢拉更注重爆发力的释放。在发球后衔接反手进攻,要能够在重心还原后使两脚稳稳地蹬住地,这样可以为发力击球提供足够的支撑。击球时可以根据对方来球的具体情况选择拉加转弧圈球还是前冲弧圈球。前者更注重摩擦,要制造足够的旋转;后者则需要向前发力更多一些,保证球的“冲”劲。  相似文献   

3.
韦晴光 《乒乓世界》2008,(3):114-119
王励勤——侧身抢拉台内球 侧身抢拉,在来球的上升期击球 台内拉球是一项难度较高的技术,运动员在进行台内拉球前,必须具备精确的判断力,算清来球的具体落点,还要配合身体的快速移动,保证技术动作的合理性,这样才可以提高回球的质量。组图中,王励勤发侧下旋短球,马琳在接发球摆短时,弧线稍高、稍长。王励勤通过小范围的并步调整,果断侧身,在台内快拉直线。  相似文献   

4.
接发球时,运动员一般都会采用二次起动来调整击球点。因为他们从静止的状态下很难一步到位。由于质量要求,二次启动一般都要在击球之前完成,这样才能保证球的稳定性。图中,郑培峰第二板侧身抢拉前的二次起动属于大范围的跑动。这类步法由于时间限制,击球都是在跑第二个步法时完成的。虽然有助于运用腰和腿的力量,但球的稳定性相对于第一种会有所下降,并且下一板衔接会有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5.
《乒乓世界》2012,(6):100-101
刘高阳使用心得: 1、抢拉半出台技术一般使用在接发球环节或是从台内球过渡到中近台相持的环节中。击球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准确判断来球的旋转及落点。尤其是在关键分上,对手容易因为紧张造成发球偏出台,此时在充分看准来球的情况下,出手一定要果断。  相似文献   

6.
反手拉球进攻时,男女运动员腿、腰、手的发力顺序大体是一样的,但男运动员可以直接利用手腕的力量拉球,而大部分女运动员则需要靠大臂带动前臂,再带动手腕的动作去完成击球。这个动作的发力顺序是从下向上、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动作流畅可以使出球更稳定,也更容易控制。  相似文献   

7.
要研究怎样提高击球爆发力,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击球爆发力。什么是击球爆发力?这个问题可分成两个方面,即击球爆发力的实质及其表现。当我们说到某个乒乓球运动员“爆发力好”,意思是指抢攻或扣杀的板头打得重,抢冲、抢拉的前冲威力大、上旋强,等等。这就是击球爆发力的表现。爆发力好,就是指能够主动发力打出重板,或强烈旋转的球。但是,对于“击球爆发力的实质究竟是什么?”或者说,“击球爆发力取决于什么?”则还需要从力学上去研究才能说得清楚。 (一)击球爆发力取决于击球瞬时的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14,(4):90-91
要想处理好半出台球,运动员的头脑中首先要具备盯球的意识,其次要具备准确的判断力和良好的球感和空间感,此外还要敢于对来球进行果断处理,这样才能为自己创造更主动的局面,争取更多机会。  相似文献   

9.
杨硕 《乒乓世界》2004,(5):67-67
积极主动,从来都是我们中国乒乓球的制胜法宝,也是乒乓球技术发展潮流的精髓。抢拉半出台球,正是积极抢攻的主要手段之一,王励勤、马林、塞弗……都是这方面的好手。成功者必然有着共通之处,而他们的共同点就在于:前后步法和小碎步的调节很好,起手高,且有引手腕的发力动作,因此拉出半出台球的质量高,给对方的心理压力大,自己能争取的战机多,战术的配套运用也更从容——譬如,旋转强的发球往往容易出台,若是你抢拉半出台球的能力强,对方很有可能因为担心发球出台而被迫降低发球质量以求发短,这就为你的接发球减了负。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14,(5):90-91
处理中路短球要及时调位 图中第一板球,闰铭辉侧身挑打了正手偏中间位的短球,技术含量非常高。正手位短球挑直线是比较高级的技术,除了运动员用手腕控制弧线外,还需要身体、大臂和前臂给予向前发力的帮助,这样才能保证足够的击球弧线。  相似文献   

11.
很多弧圈型打法的选手只会拉不会打,这是因为拉球的击球点比较多,既可以在球的上升期,也可以是高点期,还可以在下降前期,甚至在下降期都可以拉球。拉弧圈球时,手相对沉得比较低,摩擦的成分要多一些,击球也比较稳健。而正手攻球则必须在球的高点或高点前期击球,攻球时撞击多,摩擦要少一些。  相似文献   

12.
很多弧圈型打法的选手只会拉不会打,这是因为拉球的击球点比较多,既可以在球的上升期,也可以是高点期,还可以在下降前期,甚至在下降期都可以拉球。拉弧圈球时,手相对沉得比较低,摩擦的成分要多一些,击球也比较稳健。而正手攻球则必须在球的高点或高点前期击球,攻球时撞击多,摩擦要少一些。  相似文献   

13.
反手直接拉下旋是非常重要的进攻技术。在弧圈球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反手拉球的技术有了很大变化。从前,我们通过反手拉下旋的方式直接上手,目的只是为了能抓住先机,然后在相持阶段找到得分的机会,而反手拉球几乎都是高吊弧圈为主,重在“稳”、“准”。如今反手拉球与正手拉球具有同样的地位和作用,我们不但要保证进攻的稳定性,还要努力提高击球的威胁性,即使在击球点较晚的情况下,也要保证击球的旋转、速度和力量。对业余爱好者来说,我们没有必要按照国家队选手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初学阶段,一定要先掌握摩擦、发力的方法,保证击球的稳定性,然后再进一步提高击球的质量。我们在学习反手快撕的时候,已经基本掌握了摩擦和制造弧线的技巧。在反手拉下旋球时,击球原理与反手快撕基本相同,只需要在发力方向和击球部位上进行调整即可。  相似文献   

14.
拧拉在陶前正前方 运动员对取位的调节是拧拉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找位过程中,如果来球弧线低,身体重心高,手位于腹部前击球的话,那命中率和出球质量都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5.
欧洲运动员的相持能力好,他们的前三板能力虽然不如亚洲运动员,但是他们习惯于抓住机会先将拉球转为上旋,随后再进入自己的特长技术。通常,欧洲运动员在前三板的进攻上,力量和速度都相对较弱,击球点也相对较晚。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欧洲运  相似文献   

16.
反手弧圈球是两面拉运动员的主要技术之一,是比赛中的重要得分手段。本文就儿童如何学好反手拉弧圈球,谈谈体会。一、动作要点和要求(以右手执拍为例) 反手拉弧圈球的动作要点,击球前先引拍至腹部下方,腰部随之略向左转,肘部略前出,手腕稍屈,拍下垂拍面前倾,触球瞬间,腰部自左向右转动,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迅速向前上方挥动,结合手腕向前上转动的力量在下降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同时两腿向上蹬伸辅助发力。  相似文献   

17.
吕海波  赵晖 《乒乓世界》2012,(10):94-95
当对方发球或者搓球到己方的正手位小三角出台时,马龙采取了正手慢拉的回接方式。由于对方的出球角度很大,所以这板球一定要有充分的脚下移动为基础。重心调整到位后要压在自己的右脚上,引拍时肩部下沉,前臂要通过充分的下摆给球和球拍之间尽量拉大工作距离。击球时要选在来球的下降期,支撑脚要踩住地,手臂发力集中才能使球产生足够的旋转。出球线路越短,质量越高,往往更能出其不意。  相似文献   

18.
抢网进行时     
赵振平  冰沙 《网球天地》2014,(7):108-112
FILE1 什么时机抢网最合适? Point 1 时机要抓准,在对手挥拍击球路线不可能改变的瞬间 抢网关键的问题是出动的时机,“出动早了不行,晚了也不行”,这是每个人的经验,但是到底啥时适宜呢?抢网出动的基本时机是,当对方已经进入挥拍的状况,其击球路线已经不可能再改变的时候。当然,这一瞬间是比较难以扑捉的,即使是错过了时机,球越网而过也没有关系,因为后场还有你的同伴。事先两人以手势商量好的抢网除外。  相似文献   

19.
可晨立  赵晖 《乒乓世界》2013,(11):100-101
根据来球选择合适的步法 乒乓球的步法有很多种,跨步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它的动作要领是由一条腿做支撑,另一条腿向来球方向跨出一步。跨步的移动范围比侧滑步要小,但由于单脚移动,起动速度比侧滑步要快。在处理短球时基本以跨步为主,在单脚跨出的同时,重心要能随着两腿的分开下移,这样可以增加移动的幅度。图中来球是半出台球,侧滑步是很难进行前后调节的,所以郑培峰选择使用跨步,让身体调节到一个比较舒服的击球位置。  相似文献   

20.
《乒乓世界》2012,(3):96-97
赖佳新使用心得 1.反手拉球主要可以在发球抢攻环节使用,尤其是配合逆侧旋转的发球。在实战中,可以根据对手回球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进攻方式。如果对方来球的弧线比较高,而且便于自己身体在最佳的位置击球,那么可以直接发力拉前冲弧圈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