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精神损害赔偿是对精神损害的救济和抚慰,是救济人身权利损害的一项重要办法,是侵权损害赔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制度的建立,是近代法律民主进步的体现.本文通过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性质、产生依据、构成要件、功能及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赔偿金算定原则的论述,对之作一个探讨.  相似文献   

2.
精神损害赔偿向来是民法学界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法律对此没有明确的肯定性规定,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第一次对精神损害赔偿作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制,这是我国民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本文结合该解释,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特征、适用范围及赔偿数额等问题进行了阐释,并从司法实践出发,针对司法解释中存在的某些不足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随着被害人救助制度建立这一问题被社会所关注.作为其一个重要部分的精神损害赔偿亦应在其中有所体现.相关的法律制度也应与其保持统一.在对刑事罪犯人权保护的同时.刑事犯罪所具有的公权性质如何去平等地保护私权下的被害人所受的精神损害则是学界一直予以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以期促进刑事制度与被害人救助制度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标志着法律更加深入地保障公民的权益,随后多部法律相继出台,更是逐步完善了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内容。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该制度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赔偿范围具有局限性;法律没有规定具体明确的赔偿标准;司法实践中自由裁量性过大等,都急需解决。文章从研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现状出发,分析该制度的含义和范围,并就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精神损害赔偿指受害人因人格利益或身份利益受到损害或者遭受精神痛苦而获得的金钱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通过发挥其补偿、惩罚、慰抚之功效。成为保护受害人、制裁违法、实现公平与正义的法律武器。本文参照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从侵权的法理方向,阐述了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功能、性质及构成要件,讲述了精神损害为什么可以用金钱的赔偿方式给予抚慰的同时针对精神损害赔偿法案中的部分遗漏和缺失,提出了补充和完善的个人观点,以期健全和规范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精神损害赔偿在我国民事审判司法实践中已适用得相当普遍,而刑事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却被排除在法律保护范围之外。如何突破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的阻碍,使刑事被害人的精神权利得到更好的法律保护,是司法实践中应高度重视的紧迫问题。针对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存在的问题和司法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现象,对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问题进行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7.
精神损害赔偿一直不适用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随着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扩大到精神损害赔偿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限定为物质方面的损失,与宪法的规定相抵触,不利于保护被害人的利益,不利于协调法律体系内部的矛盾,导致法律价值的缺失,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足球职业联赛中出现的"假球"、"黑哨"事件为切入点,从赛事组织者与持票观看赛事表演的球迷之间存在的法律关系出发,讨论现场观众的权利保护问题。按照以下逻辑顺序展开:体育赛事观看服务合同概述,体育赛事观看服务合同的本质要求与合同根本违约,现场观众基于合同违约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法理分析、法制保障分析以及严格限制适用条件,建议在这种订立合同以精神享受为目的,确认参赛方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即确认存在"假球"或"黑哨",现场观众情绪极为波动的特殊情况下,应当给予现场观众以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9.
人身自由权是人身权中的一项重要权利。现行立法在侵害人身自由权的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规定存在着诸多不足,对如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提出了四点建议: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侵害人身自由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定统一的赔偿标准;确定赔偿数额;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产品责任损害赔偿作为产品责任制度的重中之重,其范围的设置不仅直接关系到受害者的利益能否得到有效保护,而且体现了法律对侵权行为遏制作用的强弱。目前,就产品责任损害赔偿中的产品自身损害及纯粹经济上的损失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和惩罚性损害赔偿几个问题而言,世界各国立法规定与学界观点存在很大差异。通过对国内外立法现状及学界不同观点的比较分析,可以明晰我国立法上是否应该就以上问题予以明确,以及如何具体加以规定以指导日益变化、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纠纷的解决,完善我国的产品责任损害赔偿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1.
消费民事公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请求权的实体法理论基础是惩罚性赔偿的制裁与威慑功能理论,程序法理论基础是诉讼担当理论。适用惩罚性赔偿应当遵循合法性原则、审慎原则和适度原则。惩罚性赔偿数额的确定,应当以法定倍数赔偿标准为基础,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过错、造成后果、获利情况、经济承担能力、将要承担的其他财产责任等进行综合考量,确定相对合理的惩罚赔偿数额。  相似文献   

12.
危险责任制度是现代侵权法上的一项重要的制度,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危险责任是否应该设定最高赔偿限额、是否应适用精神损害赔偿以及危险责任与过失相抵的关系问题存在争议,在分析评价学术界争论观点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危险责任不应该适用最高赔偿限额,危险责任可以适用精神损害赔偿和过失相抵。  相似文献   

13.
试论惩罚性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是相对于传统的补偿性损害赔偿制度而言的 ,它是英美法中广泛认可的一种法律制度。本文主要探讨了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和影响惩罚性损害赔偿金的多种因素 ,指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49条规定之缺陷 ,同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行政权是国家权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对公民权利进行保护的同时,也对公民权利存在着巨大的威胁。通过对行政主体的行政赔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分析,提出建议修改我国的国家赔偿法,在赔偿范围上,不仅赔偿物质损失,也应赔偿精神损失,不仅赔偿直接损失,也应赔偿间接损失。尽快完善赔偿程序,最好能直接立一部行政赔偿程序法,以便进一步完善对行政权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5.
李佳 《职大学报》2013,(5):39-43
美国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中对于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保障并不是绝对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认为,在名誉侵权案件中,被告如果做出具有名誉毁损性质的陈述,就要承担名誉侵权责任,此时不适用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原则使其免于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还认为,此时原告获得赔偿的权利不应受到任何限制.损害赔偿是美国法院认为作为名誉侵权最主要的救济手段,能够充分的补偿他人受到毁损的名誉.而本文认为,要想使原告的名誉彻底恢复,仅仅依靠损害赔偿是不够的,还要适用强制撤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