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作为散文家的叶圣陶,评论界对其散文创作却缺乏足够的关注(也许因笔者孤陋寡闻),故本文仅就叶圣陶散文创作的美学追求略抒己见。在“文学研究会”诸作家中,叶圣陶属最忠诚地体现其文学宗旨的作家之列:奉行写实主义,为人生而艺术。叶圣陶有他独特的理解和认真的艺术实践。在《木炭习作跟短小文字》、《〈未厌居习作〉自序》中,他用“木炭习作”来譬比,形象生动而鲜明准  相似文献   

2.
作为文学大家,叶圣陶先生笔耕不辍,他在《木炭习作和短小文字》《〈未厌居习作〉自序》中,以"木炭习作"的比喻,形象生动而鲜明地表达了他在文学创作中的见地."木炭习作"的主要观点在于"短小""形象"和"勤练".笔者将其引入低年级到中年级的作文训练的过渡阶段中,成为从"写话"到"习作"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影响的老作家。从他参加五四新文学运动算起,迄今在长达近七十年的笔耕生涯中,他运用各种文体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写小说,写童话,写诗和散文。其中,散文是他写作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久的文学形式。最近四川人民出版社从叶老解放前写的散文中选出二百一十篇四十余万字,编为《叶圣陶散文》(甲集)。这本散文集的出版,便于对叶圣陶解放前的散文创  相似文献   

4.
写字的人     
如果我会唱歌或者跳舞,或者会绘画和其他别的什么,我大概不会用文字来表达吧,说来,除了写字,我真是一个什么也不会的人。写字,字,唯有散文才可以跟它相对应。我们有时评价一个人的散文写得好,常说,这个人的字好。写字就是写散文或者叫写文章,这是  相似文献   

5.
余银妹 《广西教育》2004,(4A):18-1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表达,使学生具有实际的写作能力,写记实作文,一定要让学生说真话,吐真情,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习作教学必须让学生丰富生活,帮助学生开拓习作“源头”,写自己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情,文章才会生动具体。怎样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习作,下面我谈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6.
文从字顺     
课堂回放 师:同学们知道这两个人吗? (屏显图片) 生:叶圣陶是著名教育家、文学家.我们刚刚学过张中行写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我从这篇文章中进一步了解了叶圣陶先生.肖复兴是一位作家,我读过他写的几篇文章. 师:看来你很喜爱阅读.叶圣陶和肖复兴,年龄相差47岁,却因为一件事而结缘,你能猜到是什么事情吗?  相似文献   

7.
<正>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塞这样说:"没有什么是比沉浸在创作的欢乐与激情中挥笔疾书更美、更令人心醉的事。"但事实上,习作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痛的话题,但是只要我们找对了方法,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一定会沉浸在习作的幸福中。习作教学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一、写什么——从生活中捕捉素材,快乐入门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习作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字。"生活是习作的来源,没有生活,无异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曾形象地把阅读和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小学生的习作就是教给学生“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小学生“储藏库”里的“货”太少,用什么去写呢?语言的积累与储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读书死记硬背的结果往往导致积累的语言与习作脱节。而读写结合,恰恰是解决这个难题、又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最佳捷径。  相似文献   

9.
和而不同     
“庸俗”散文议一般说来 ,人们在理论上都承认散文没有题材上的限制 ,什么都可以成为散文的表现对象。但实际上 ,有形无形的禁止是很多的。前不久 ,看到四川雷立刚先生的一个意见 ,他说现在人们对写性没有什么异议 ,差别只在怎么写。但如果说要写挖鼻孔这种普遍的人性“爱好” ,肯定会有许多人不以为然。他反问道 ,既然能写性 ,为什么就不可以写挖鼻孔抠脚缝之类 ?我非常赞同他的质疑。犹记五年前 ,我在《天涯》上发表了一篇《厕所笔记》 ,即被上海的刘绪源先生斥为无聊之及的瞎聊。说随笔之类乃是古往今来届指可数的几个人能写好的文体。我…  相似文献   

10.
近日,笔者收到一位外地的高三女生寄来的一篇散文稿《女孩子》和一封信。她在信中说:“……听说散文姓‘散’,人人都会写,最自由,最不受拘束,可以随心所欲,任笔纵横,要怎么写就怎么写。但自己写了好几篇散文稿,投给报刊均未录用,真感到苦恼。这次寄给您的《女孩子》,是我认为写得比较好的一篇,请您帮我看看,编辑老师他们为什么不用?另外,请您告诉我,怎样写好散文?写散文有什么‘秘诀’吗?如果您有时间的话,请帮我修改这篇习作,好吗?谢谢!”  相似文献   

11.
一、习作中的“无话可说”【案例1】在习作辅导课上,王智杰面对“我喜欢……”这个习作题目,感到十分为难,先后写了三次,都中断了。翻开他的习作本,前三页分别写着“我喜欢写毛笔字”、“我喜欢玩电脑”、“我喜欢帮助人”。每个题目下面,都或多或少地写了一些。这时,他又说:“我不知道写哪一个,哪一个都写不好。”我知道,他说的“好”,就是写详细些、写多一些。我教给了他解决问题的方法:(1)把这三篇习作连接起来,其实就是一篇好文章;(2)到隔壁电脑房玩半个小时电脑,但要记下自己做了什么,可以“我喜欢玩电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在完成这…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可长期以来,教师阅读课只分析文本,习作课才教习作方法,出现阅读和习作"两张皮"的现象。学生习作时,往往会把教材这个"例子"丢到一边,由此造成学生习作中的诸多问题,如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写出来的作文没特色。久而久之就形成学生怕写、教师怕教的恶性循环。本文尝试以小学教材为范例,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近日,笔者收到一位外地的高三女生寄来的一篇散文稿《女孩子》和一封信。她在信中说:“……听说散文姓‘散’,人人都会写,最自由,最不受拘束,可以随心所欲,任笔纵横,要怎么写就怎么写。但自己写了好几篇散文稿,投给报刊均未录用,真感到苦恼。这次寄给您的《女孩子》,是我认为写得比较好的一篇,请您帮我看看,编辑老师他们为什么不用?另外,请您告诉我,怎样写好散文?写散文有什么‘秘诀’吗?如果您有时间的话,请帮我修改这篇习作,好吗?谢谢!”  相似文献   

14.
正在学校举行的初始水平摸底测试中,小宇交了"空白"习作!……找来小宇,我问他:"小宇,习作是不是来不及写啊?时间不够用,对吧?"小宇一双清澈的大眼睛真诚地望着我:"不是,时间够。我不知道写什么,我没东西好写。"小宇走后.我又认真阅读了其他学生的习作,发现还有12位同学和小字相似,是典型的习作"晚  相似文献   

15.
面对“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我手写我心”宏观粗放的习作目标,面对“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可以写……也可以写……”的习作内容编排特点,面对单元习作要求与单元课文阅读教学“读写割裂”的编排方式,教师们常有一种“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无助与混沌,这无疑也是习作教学的一大硬伤。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素以擅写短篇小说为世所重,又被誉为“中国现代童话之父”,而他的散文,风格独具,自成一家,也是有口皆碑的。早在三十年代,著名作家阿英、郁达夫就先后在《现代十六家小品·序》和《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作过高度评价。 但叶圣陶的散文长久以来没有一个比较完备的结集,一些选本所收录的,又不外是《藕  相似文献   

17.
当习作逐渐成为儿童自我情感交流的内需时,习作教学才真正发生意义,习作水平才真正有所进展。本文试图从"为什么我要写""写我什么""我也可以改"三个方面帮助儿童发现原来习作的那些事儿都与自己有关,习作就是在写自己,从而证实帮助儿童从习作中发现自我,是中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与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8.
近日,从报上看到一篇短文,题目是《叶圣陶不教孩子作文》。开始,我对文题感到好奇,觉得不可思议,后来了解到叶老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从中受到某些启示和感悟。既是著名教育家又是作家的叶圣陶老先生,怎么可能不教孩子作文呢?原来是他的教法与众不同,对孩子不刻意要求,而是顺其自然,潜移默化。叶老的具体做法是:仅仅要求其子女每天要多读些书,至于读点什么,悉听其便,但是读了些什么书,读懂了些什么,都要告诉他。除此之外,叶老还要求子女每天都要写一点东西,至于写些什么也不加任何限制,喜欢什么就写什么。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听人唱…  相似文献   

19.
[案例l]班里有这样一个学生,平时非常喜欢看书,可是一到习作,他就"卡壳"了,不是词不达意,就是胡编乱造,今天的习作往往都要拖到明天交给我.对此,我苦恼极了!可是有一天,我发现这个小家伙竟然在我的课上写小说,拿来一看,嘿,还真不错,人名地名有模有样,情节也能一波三折.下课了,同学们都来替他求情,说:"老师,不要没收他的作品,我们还等着看下集呢!"""老师,他写得可有趣了,不信,您看!"……午间阅读的时间到了,我把他喊到身边,说:"你的作品我读过了,有声有色,的确很吸引人!只是为什么每次习作,你就那么困难呢?""我觉得没话可写!每次习作不是写人就是写事,没劲!"他脱口而出,而我却一时语塞.  相似文献   

20.
伊人老师:近日,我跟 H 同学发生了一次争执,起因是他对杨朔的散文说三道四;而我呢,一向很喜欢杨朔散文,并且把它们作为自己习作的范本。可 H 同学却说杨朔散文是“纸扎的假花”,我不同意;我说,语文老师都赞赏、推崇杨朔散文,告诉我们文章要写得美,不可不读杨朔散文。H 同学不以为然:老师说好,就一定好啦?您瞧,他多狂妄!伊人老师,您的看法呢?冯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