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大学天文系的专家说,前不久,英国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发表公告称,21世纪起始年应从公元2001年开始,原因是古代西方人习惯于“1”作为计数的起点,21世纪从公元2001年至2100年。我国大多数专家的看法是,以“0”年为起始年更好。其理由是“世纪”和“年代”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即将过去,一个新的世纪——21世纪正向我们走来,全球有识之士都在预测21世纪的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趋向。在展望21世纪的时候,我将就21世纪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发表一些看法,就教于朋友们。 一、理性——中华文化的精髓 和西方基督教文化不同,从中华古老的传统文化中找不到所谓“原罪”说,中华文化很早就开始研究“人”自身。二千五百年以前,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构筑了关于“人”的思想理论体系。这不同于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孔子不需要在现象世界之外制造一个美满的理念世界(the worldof idea)。在孔子看来,现实世界的“人”创造了现实世界的文明和各种礼仪规则,而不是理论  相似文献   

3.
我认为21世纪应该是“东化”的世纪。西方文化从文艺复兴以来,昌盛了几百年,把社会生产力提高到了空前的水平,促使人类社会进步也达到了空前的速度,光辉灿烂,远迈前古,世界人民无不蒙受其利。但它同世界上所有的文化一样,也是决不能永世长存的,迟早也会消逝的。20世纪20年代前后,西方的有些学者已经看出西方文化衰落的端倪,如德国施宾格勒在1917年开始写作的《西方的没落》一书,预言当时如日中天的西方文化也会没落。此书一出版,马上洛阳纸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受其影响,也反对西方中心论。他们的观点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4.
时下,历史正处在百年一遇的世纪之交,人类也面临着“千年等一回”的千年之交.英国历史学家汤比在他的名著《历史研究》中断言:“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我也要说,21世纪的文学将是中国的文学.这并非人为的呼吁,也并非一厢情愿的热情.因为文学的生命和价值不取决于人为的呼吁,而在于时代和社会的自然选择;文学的流向不取决于一厢情愿的热情,而在于它自身的规律.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犹如一位纯情少女,由感情躁动的青春期步入感情梳理的思辨期,然后进入感情沉稳的发展期.静观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她躁动的心刚刚平静,正开始反观和思辨自己昨日的幼稚和偏执,不久,她令人振奋的风姿将矗立在世界东方.  相似文献   

5.
随着21世纪日趋临近,世界主要报刊上充斥着大量对未来世纪中心地区的揣度和猜测,这之中,类似“太平洋的挑战”、“太平洋世纪”的结语无疑是倍受世人瞩目的话题。但是,21世纪究竟能否成为“太平洋世纪”,太平洋地区会不会成为未来世界政治、经济的中心,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预期,而是取决于亚太地区的国家能否成功地应付国际经  相似文献   

6.
严晖 《教育文汇》2008,(7):42-43
那天,春光明媚,我和初三(5)班的学生一起探讨初三政治第10课《拥抱美好人生》的相关内容,正在讨论“21世纪需要什么样素质的人才”的问题,突然“砰”的一声响,教室窗户的玻璃受到不明物体的撞击,坐在窗户边的学生纷纷探头朝下看,我也快步从讲台走到窗户边,想看个究竟。  相似文献   

7.
一、“李约瑟难题”及其解 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在《中国文明与历史》等著作中评价3世纪-13世纪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达到西方望尘莫及的程度。特别是四大发明对推动西方的历史进程起着巨大作用。同时也提出了耐人寻味的问题:当文艺复兴后,西方科学技术加速发展时,中国科学技术开始却落后于世界水平,最终近代自然科学并没有在中国产生,其原因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读钟叔河先生的《青灯集》,深觉其文笔之好。这里且举一篇个人觉得最为精彩的《蓑衣饼》为例。文章从儿时读《儒林外史》说起,马二先生游西湖所吃之“蓑衣饼”引起了作者的兴趣,想知道“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子的饼”,但直到晚年还是不得而知,甚至离休后到西湖旅游,也“仍未能打听出蓑衣饼的究竟,  相似文献   

9.
马佩、李振江先生的文章《究竟什么是论证》,(见本刊1994年第1期)对刘宗棠的《论“承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现在、张盛彬先生又寄来《究竟什么是成功的论证》.并提出“论证的规律应该是共许律,也可称承认律”.而且张先生认为对此问题的讨论可能是“普通逻辑向前进的一个突破口”.现将张文全文发表,欢迎大家继续争鸣.  相似文献   

10.
李慧玲 《初中生辅导》2023,(Z1):102-105
<正>近些年,《哈利·波特》《指环王》《霍比特人》等奇幻作品深受青少年喜爱。21世纪初,改编自J.R.R托尔金的奇幻小说《指环王》《霍比特人》的系列同名电影上映之后,矮人、精灵、半兽人、巫师等充满西方传统神话色彩的概念越来越广泛地被观众熟知。著名童话奇幻作品《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曾说:“我14岁时就开始阅读《指环王》。到《哈利·波特》写到最后一卷时,我仍然坚持认为自己不会超越托尔金,他的作品里有全新的语言和神话,而我的魔幻世界里没有这些东西。”  相似文献   

11.
美国《纽约时报》8月21日发表文章,题目是“中国的崛起不只是金牌”,认为从北京奥运会开始,西方世界要开始适应中国的全方位崛起。  相似文献   

12.
从一九○六年起,藤野先生与鲁迅师生“惜别”后,二人身居异国,未曾见面.但也并不是“杳无消息”的.就连鲁迅的照相,藤野先生也是见到的.不过那已不再是一个莘莘学子,而是伟大的作家,印在日本翻译出版的《鲁迅选集》扉页上的作者头象罢了.那末,到底是谁成人之美,鸿雁捎书的呢?原来还是鲁迅的《藤野先生》这篇不朽的文章,经日本友人增田涉翻译《鲁迅选集》,在日本出版后沟通起来的.真是无巧不成书,解铃还是系铃人哪!说来话长,还是从头说起吧.  相似文献   

13.
张敏 《学周刊C版》2010,(10):75-76
影片《天下无贼》中有一句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我们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叹编剧的睿智。21世纪的世界瞬息万变,充满机遇与挑战。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根本上取决于各自的综合国力,综合国力又取决于教育,而教育的成败则在于是否培养了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只有拥有高素质人才的国家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4.
九年前,我谈过应试教育的问题,引起了《羊城晚报》整整一个月的对孙天帅下跪问题的讨论,微音先生发了评论,张洪潮先生采访我的文章还选进了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见《羊城晚报》2004年3月1日头版)。但是,应试教育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一直还是很模糊的。于是我想,全社会都在骂应试教育,那不过是对着一个个现象罢了,根子在哪里也不是人们都能全明白的。要解决应试教育的问题,光批评某个现象不行,必须探探它的根子,需要有连根拔起的勇气。这篇“探根”的文章,仅仅是希望能引起人们“刨根问底”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你如果问我: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中哪一个最伟大?我说肯定是孔子。你如果问我:中国古代的书籍中哪一部最重要?我说肯定是孔子的《论语》。做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不能不读《论语》。但它不是“圣经”,不是“一句顶一万句,句句是真理”,不是宗教信条。它只是孔子在同他的学生们上课闲谈时说的话,学生们随时记下来,凑在一起就成了这本书,想不到它流传了两千多年,一点也没有过时,也许还会流传更多的年月,因为它充满了真诚和智慧,的确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相似文献   

16.
1992年,在标志可持续发展由理论推向实践的《里约宣言》发表不久,我国也随后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江泽民主席在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的高级国际圆桌会议上指出:“中国以极其认真负责的历史责任感对待环境与发展问题,也就是可持续发展.”在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又特别强调我们国家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前,可持续发展观,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而且,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以及科学技术工作者都已把它作为跨世纪的命题,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我认为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应该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十分关键、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特别是我们学院在从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渡时期,更应该用可持续发展观来看待素质教育,从而使其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7.
一部百回本《水浒传》,大略86万言,究竟写了多少年的事情,似乎从来没有很好地弄清楚过。《水浒传》文本内提到的“数载”和“数十余载”都不是准确的叙事年限,何心先生《水浒传编年》提出的第七十一回梁山泊大聚会之前共叙事“八年又四个月”也错得离谱。《水浒传》实际叙事年限既不是“数载”,也不是“数十余载”,而是13年又5个月。  相似文献   

18.
前一时期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时。鼓吹个人“自我实现”的声浪也甚嚣尘上。这种以自我为中心、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对立的“自我实现”的人生价值观,严重地腐蚀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为资产阶级自由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谓个人“自我实现”的理论并不是什么新观点,它渊源于16世纪开始,17、18世纪进一步发展的西方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和人性论,贩运自当代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潮,如萨特的  相似文献   

19.
说起历法,我国古代对其的研究、应用,都是世界闻名的.我国在公元前21世纪的帝尧时代,就规定一年为366天.春秋末年,我国开始将一年分为365.25日,比西方早100多年,还规定一个月为29.53085日,也极精密.到南北朝时,祖冲之制定的大明历规定一年取365.2428日,它与现在世界上通用的阳历(格里高利历)完全相同,但要早大约400年.通常所说的“阳历”又名“太阳历”,系以地球绕行太阳一周定为一年,为西方各国所通用.我国从辛亥革命后即自民国元年采用阳历,1949年正式规定公元纪年.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为365.24219天(太阳年),按一年365天计算,每年少0.2421…  相似文献   

20.
一提到自己是学建筑学的,很多人都会说:“噢,盖房子的,是土木工程么?公民建?”我就说不是,究竟是什么又不知从何解释。“建筑”一词是日本传过来的,不是中国本土词。英文有三个词:Building,Construction和Architecture,含义是不同的,但中文通常都叫做“建筑”。梁思成先生当年创办了营造学社。我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