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学与宗教之间关系在学术界进行了长时间争论,二者之间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时常以对立与融合贯穿,它们相互合作的重要一面往往容易被人所忽略。直到现在,科学与宗教之关系才被重新予以审视,它们相互互补一面已逐步被人们重视,如何运用好这两者关系来造福于人类,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哲学、宗教、道德、艺术一样,也是一种文化过程,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西方科学和中国传统科学(如中医学)由于是在不同的思维方式、哲学思想、信仰信念的基础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两种形态不同的科学,因此它们之间在文化特征上呈现出巨大差异。中西方科学之间的差异表明,我们要想在(西方)科学上作出重大创新,首先就必须有目的、有意识地培育与其相应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宗教--科学哲学题中应有之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与宗教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不同方式,二者的关系构成了人类思想领域的永恒主题。它们之间既有历时态相互作用,又有共时态相互影响,二者的互制、互促、互克、互害、互融所引起的整合、冲突、协调,为理解科学提供了线索。科学哲学既需要了解它们的发生学渊源,又要研究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历史过程与逻辑形态,才能达到对科学的完全理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乃是科学哲学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本对中国的儒教、佛教、道教和西方的犹太教-基督教等主要教派的技术进行了梳理,阐述了宗教信仰和技术之间的复杂关系,指出宗教信 技术不仅有相互矛盾,对立的一面,而且还有相互促进、推动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论述康德“理性”哲学中的科学与宗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考察康德在其哲学中对科学与宗教的界定来指出它们的联系。理性的批判是科学与宗教得以产生的基础,科学是对理性的合理批判,宗教是对理性的合理批判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科学主义本是当代西方主要哲学思潮之一,这种哲学思潮对历史的反思便构成了当代西方科学主义历史哲学。当代西方科学主义历史哲学是与人本主义历史哲学相抗衡的一种理论体系。它主张把一切社会历史现象都放在“实证科学”的殿堂上加以审视。科学主义历史哲学与人本主义历史哲学既有抗衡的一面,又有交融的一面,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现在还有日益增强的趋势,但它们之间的区别依然显而易见。本文拟以当代西方科学主义历史哲学两大学派为中心,概略评述当代西方科学主义历史哲学的由来与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7.
有别于邪教的宗教并没有随着现代化的到来而消失 ,却依然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本文欲在描述当代宗教发展状况的基础上 ,分析宗教在高科技社会盛行的原因 ,并由此阐释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它们既有相互背离、彼此排斥的一面 ,又有相互依存、彼此促进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学术界已经开始对"科学与宗教"进行系统研究。民国时期,由于社会需求与学术传播两方面的因素,这个论题在中国传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国知识分子翻译不少关于"科学与宗教"的西方著作。"科学"与"宗教"都是舶来之物,但它们在中国却被贴上"正"与"负"的相反标签。中国知识分子力图通过两种方法去矫正国人对"科学与宗教"认知偏差:其一,溯本清源,让中国人了解历史上真实的"科学与宗教";其二,弥合鸿沟,对"科学与宗教"秉持"和谐与互助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高洁 《文教资料》2011,(8):80-81
艺术是一种文化形态,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它与宗教相同,都能够满足人类情感的需要。艺术体现了人寻求生活质量的价值,而宗教则体现了人通过信仰寻求上帝来期待达到自己的愿望。艺术与宗教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是人类表达情感追寻生活的两种形态,有着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作用。虽然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很多相似,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是错综复杂的。本文通过探索艺术与宗教之间的差异,透视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并分析艺术与宗教之间相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科学和宗教并非是单一的关系,从西方社会历史进程来看,科学与宗教之间是一种发展着的变动关系。在古希腊罗马时期,科学与宗教是水乳交融的同一关系;在中世纪,宗教一方面统治和压制科学,另一方面促进科学的发展,近代科学就是在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孕育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以鬼魂信仰、神灵崇拜为代表的温州民间信仰是清末民初西方传教士重点批判的对象。通过分析西方传教士关于温州的英文著述,探讨温州民间信仰及其与基督教之间的冲突。西方传教士注重言说基督教的尽善尽美,却言辞激烈地贬低儒道释和民间信仰;更在言说评判温州的种种民间信仰中宣扬基督教,提升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12.
从根本上看,基督教不是科学的反对性力量,而是与科学具有一定的兼容性的。这一兼容性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基督教自身体系与近代科学产生和发展内在要求的一致性;第二,清教精神气质与科学发展内在要求的一致性;第三,基督教与科学在信仰上的一致性;第四,基督教与科学属于人类生活和文化的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各有其功用,不会构成根本性的冲突。  相似文献   

13.
当代人类面临种种全球性问题,科技社会效应的两面性空前突出.当代西方思想界出现了一场科技悲观论与科技乐观论的激烈论争.对这场极具哲理性的争论应当给予分析和全面加以总结,这将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科技价值论和生态哲学观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基督教与现代科学兴起之间的关系上,迪昂的观点是开创性的。他认为基督教对现代科学的兴起是完全必要的,具体表现为:基督教的理性批判精神产生了适合现代科学兴起的思想氛围,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在科学方面是有创造性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天才们在科学研究方面具有继承性。迪昂的观点改变了人们对“黑暗中世纪”的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15.
教育研究中量化与质性方法之争的当下语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阎光才 《教育研究》2006,27(2):47-53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研究领域中颇为激烈的量化与质性研究范式之争,其表是方法论之争,其里却有着浓厚的政治立场与意识形态冲突色彩。正是因为这种激进立场的介入,人们过于夸大了两者间的范式差异,而漠视了其中存在的相容性。教育与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所面对的社会现实是主观建构与客观型构的统一,量化与质性方法并不存在必然对立,而是具有相容性和相互补充解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西方近代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国近代学校科学教育,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其兴起的最直接动因是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御侮图强的需要;同时,西方传教士在华创办的教会学校和其它文化机构为近代学校科学教育的兴起提供了积极借鉴;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为近代学校科学教育的兴起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中国古代的科学教育传统则是近代学校科学教育产生的文化基础;从自然科学本身来说,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科学具有异域的流传性和可接受性。中国近代学校科学教育就是在上述诸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其中各种因素的作用又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7.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在人类的教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分离与融合的交互发展态势。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两种教育的融合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两者存在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内在关联性,正因如此它们之间的互动才有了理论和现实上的可能。而且从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及教育的自身发展诸方面来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还有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徐訏深受西方文化的浸染,基督教与西方现代主义对徐訏产生了很大影响。中西文化对比是徐訏文化反思的中心,他虽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但他十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落后腐化的一面与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更崇尚西方现代文化中的科学、民主、自由。徐訏小说的文化反思明显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为他的小说创作增添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所没有的文化因子,研究这一影响对徐訏的文化反思来说,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圣经》语言、形象、结构等的借鉴,是中国现代文学受基督教影响的开端。但此借鉴主要是修辞性的,滤掉了它们在《圣经》中本有的意义。在思想内容上,现代文学对基督宗教的回应大体有两条进路。一是人类中心论的,即或者将之道德化,或者从民族和社会历史角度对之加以批判;二是上帝中心论的,对基督教表现出一定的认同,在一定意义上这堪称基督教文学。这两条进路贯穿于中国文学近百年的历程。同西方相比,中国基督教文学目前还不成熟,因其或者直接宣信式地张扬某种教义(如冰心的“爱”),或者从信仰立场出发外在地对生活做出某种评判(如北村),还未能真正进入基督教信仰在人灵魂和精神深处所引发的紧张与激荡。  相似文献   

20.
The attitude towards Christianity of 624 form six students in Kenya was measured using the Francis scale of attitude towards Christianity Form ASC4B. Indices were developed to measure the view that science attains to absolute truth, the perception of Christianity as necessarily involving creationism, and personal religious behaviour. Sex, academic achievement, study of religion in form six, study of a science subject in form six, parental educational level and parental church attendance wer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by path analysis.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attitude towards Christianity and perception of Christianity as necessarily involving creationism, but the view of science as attaining to absolute truth does have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attitude towards Christianity.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f students’ sex, mother's educational level and father's church attendance on attitude towards Christianity are all mediated through religious behaviou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