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广东大埔发展“青花瓷”魅力空间的再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有许多不同特色的陶瓷产区,形形色色的陶瓷光环下他们有着各自的特色。探讨获得"中国青花瓷之乡"后的梅州大埔,提出其主打产品"青花瓷"的发展空间,应以"青花瓷"的优势,借"青花瓷"元素的时尚性,依托"世界客都"的文化品味,打造"青花瓷"系列品牌,进一步促进梅州陶瓷文化品牌产业化的发展,造就名副其实的具有活力和影响力的"中国青花瓷之乡"。  相似文献   

2.
中国瓷器历史悠久,青花瓷器更是中国陶瓷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在简要概述青花瓷的特点及时代特色后,从“青花瓷”的造型、色彩、纹饰、寓意四方面分析和归纳,并通过实例探讨它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视觉传达应用问题,即传达视觉效果,展示服装魅力,表达设计师的思想韵味。  相似文献   

3.
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文献、图片、实物,阐述了中国陶瓷如浙江青瓷、景德镇青花瓷、景德镇彩绘瓷对日本陶瓷生产、艺术的深刻影响。中日两国餐饮文化各具特色,中国人重食物,日本人重餐具,对味觉和视觉有不同追求。日本陶瓷吸收了中国陶瓷高超的工艺技术,生产出适应大和民族饮食习惯的餐具。日本餐饮吸收中国餐饮文化,注重食材与食器的和谐搭配,突出陶瓷色彩和造型,演变为大和民族独有的餐饮文化。  相似文献   

4.
正陶瓷既是一种艺术品,又是我国的日用器皿。中国古代的陶瓷发展历史悠久,其文化内涵深厚,具有独特的艺术形象与文化气质,使之成为世界的艺术品。在古代,我国曾被誉为"瓷国"。可以说,它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葩。而宋朝时期,我国陶瓷制作达到了一个巅峰,出现了许多烧制瓷器的名窑。在这个时期的陶瓷相对来说,简朴实用,从侧面反应出我国文化理性的显露。其表现出来的审美取向与审美特征,特色性更强,文化色彩较为浓郁,  相似文献   

5.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陶瓷绘画与中国画始终紧密联系,它们同样富含人文色彩并承载着某些启发寓意。中国画是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它在艺术风格、文化品位、艺术思想、审美特征上,都对陶瓷绘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根本上对陶瓷绘画产生影响,改变了陶瓷绘画的成长轨迹。本文针对中国画与陶艺绘画的异同之处进行讲述,指出中国画对陶瓷绘画基础的重要作用,从而引起陶瓷绘画学习的重视,更好的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国画。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陶瓷历史中,宋代陶瓷最具有代表性、最具审美价值。尤其是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以它那质朴、典雅的艺术风格以及崇尚自然美的文化精神,受到人们的推崇。探析青之色彩让青白瓷体现出美学特征,发现隐藏在色彩背后的美学因素,宋代青白瓷色彩所呈现的美学特征是多种因素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青花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发展大多局限于陶瓷领域。本文试图从符号学的角度,重新审视青花瓷,赋予其新的理念,将青花瓷转化为"青花瓷"视觉符号,并创造性地运用到设计中,展现"青花瓷"元素的价值和魅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色彩观既是“颜色色彩观”,又是“广义色彩观”、“哲学色彩观”,并在文学、语词、文字、训诂、绘画、工艺美术及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流露出“尚青”的观念。作为“审美方法论”的“大色彩观”一直都“参与”着中国人的理性思维,共同“营造”着具有审美特质的中国古代文化。  相似文献   

9.
诞生于英国的"柳树图案"陶瓷装饰,无论是从颜色到画面、从设计到风景,还是从形式到内容,无不充溢着浓郁的中国元素。集英国制瓷技术和中国风景民俗于一体的青花瓷器在18世纪中期开始风靡欧洲,走向世界,"柳树图案"遂成为青花瓷的代名词。具有中国风格的"柳树图案"让英国瓷器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中国陶瓷制艺也可从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陶瓷艺术中外闻名,其中又以青花瓷为代表在世界享有非常高的知名度。而实际上青花瓷器又有官窑青花与民间青花之分,前者自古以来就以其精湛的工艺备受关注,而后者则实际是在近几十年来才逐渐受到了较多的关注。文章便是以民间青花装饰艺术为对象,探讨了其所具有的审美特征和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试题新设计     
1.有媒体报道:北京奥运会期间,青花瓷“闪耀”北京奥运,给北京奥运会更添几分中国色彩。身材婀娜的奥运颁奖礼仪小姐身着“青花瓷”礼服,就连奥运赛场附近的ATM自动提款机,也变成了“青花瓷”的模样。古老的青花瓷如今已成为京城街头独特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2.
美术鉴赏是提高人们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具有特殊的、不可代替的作用.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欣赏美、鉴赏美的活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的方方面面,如工业产品的造型和色彩,绘画、陶瓷、雕塑艺术、服饰艺术、园林艺术等等,都存在着审美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即便是在陶瓷业最鼎盛的元代和明代,建水青花瓷也有很多国内著名官窑的流行纹样,但却始终透露着某种更为古朴、随性的气息,我们能感受到那种与当地少数民族息息相关的文化符号,体现出与当时景德镇青花瓷有所区别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4.
姚茜  刘丽 《考试周刊》2012,(57):23-24
中国瓷器历史悠久,而青花瓷釉质晶莹清亮,白中泛青,给人以清洁雅致之感,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和浓厚的民族色彩,是我国陶瓷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几年,由于古典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青花瓷在各种风格的设计作品中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探究以青花瓷为素材制作的动画设计作品,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新的视角绽放青花的艺术魅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舟山渔民画聚集着浓厚的地域民间艺术风格,蕴涵着与众不同的海洋文化风情。其造型语言多变,色彩绚丽,地域特色鲜明,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本文仅就舟山渔民画在现代服装设计应用可行性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6.
瓷器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不光在于其色彩的丰富多样,而更在其特有的可塑性;陶瓷既可以深入生活具有实用价值,更可以联系音乐创造旋律,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瓷乐作为陶瓷与音乐相互结合所产生的新型艺术形式,不仅保留了陶瓷所特有的传统工艺,更在传统乐器的形制基础之上与景德镇陶瓷文化相互融合并且进行大胆改革。从高雅艺术的审美角度来欣赏陶瓷乐器,使其更具欣赏魅力,赋予瓷乐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明代是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明代的青花瓷与以往的青花瓷相比,表现出自身独特的审美特征.而且在明代的不同时期,青花瓷在釉色、造型以及纹饰上又存在着诸多的审美差异,具体表现为明旱期的浓艳凝重;明中期的清丽秀雅;明中后期的浓艳华贵;明末期的简朴清新。  相似文献   

18.
经济的发展,高科技的进步,影响了人们的审美水平,生活水平提高了,审美能力也提升了,鉴赏水平更是提升到了一定的层次.陶瓷,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承载之物,代表了中国的民族特色,但在现代社会,国际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对陶瓷作品感兴趣,特别是陶瓷雕塑制品.陶瓷雕塑作品渐渐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其实陶瓷制品不仅可以作为日常生活用品,而且陶瓷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和文化底蕴.由于现代高科技的发展,许多陶瓷雕塑作品被掺杂了时尚元素,其中彩饰的产生和发展对陶瓷时代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陶瓷雕塑艺术,开篇简单介绍了传统陶瓷雕塑彩绘艺术,然后讲述了色彩在现代陶瓷雕塑制品中的运用,最后对陶瓷雕塑艺术中的彩饰运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相信我国的陶瓷雕塑一定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的“五色观”理论饱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它一方面与现代色彩的运用都具有装饰性、简洁性以及象征性等相似性特征;另一方面它是现代设计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成为深化设计语言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掌握了传统色彩文化的内涵并加以运用,就可以使现代设计具有更强的审美性以及更高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20.
清真寺是回族人民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开展社会活动的场所,是回族政治、精神、思想和文化的中心。清真寺除了具有一定的宗教功能外,还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西海固地区的清真寺建筑装饰受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西海固地域民居建筑等的影响,在形式、内容、布局和色彩上都表现出了独特的伊斯兰教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