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学大师辜鸿铭在1898年将中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翻译成英语,他的译经活动打破了这一领域有史以来一直由西方传教士垄断的局面,开始了《论语》翻译的多元文化介入时代。在迄今为止60多个《论语》英译本中,辜鸿铭翻译的《论语》堪称"华人第一译本",在西方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一、辜鸿铭《论语》翻译的背景辜鸿铭翻译《论语》与他传奇式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文化观念有密切的关系。辜鸿铭称自己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这句颇具调侃意味的话倒是他一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不少由国内译者主持的中国典籍英译作品相继走出国门,但目前针对这些译本的海外评价研究比较缺乏.本文调查引用《庄子》汪榕培译本的海外作者的评价、发表在国外权威学术期刊上的书评、美国亚马逊以及好读(Goodreads)网站的读者评价.结果表明,《庄子》汪译本的对外传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和海外英译本相比还有较大距离.目前看,主要原因不在译文质量.本文指出,修订再版《大中华文库》部分译本、借鉴国外译本排版方式、在好读网站推广国内译本、以读者为中心添加必要的注释等,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马来西亚旧家语文出版局最近把《论语》翻译成马来文出版。这是马来西亚出版的第一本中国哲学著作的翻译本。 《论语》马来文版本翻译者乌拜都拉目前在马大中文系任教。马来西亚翻译出版孔子的《论语》旨  相似文献   

4.
《论语》的英译本以西方的表达方式和广征博引西方典故的特点获得了广大西方读者的喜爱,其译本对西方人了解中华文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儒家经典西译史上有着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不管是《论语》热了于丹,还是于丹热了《论语》,在《于丹(论语)心得》出版后,于丹火红大紫了,《论语》也人红大紫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外国受众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和研究,得知《论语》英译本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传播效果并不理想:读者基数少、受众分析匮乏、传播路径单一等,基于现状探索中国典籍的新型传播路径,研究发现:通过典籍+商业化、典籍+新媒体、典籍+留学生、典籍+翻译出版、典籍+战略引领、典籍+价值理念这六种模式可以切实解决《论语》等中国典籍面临的传播困境,为中国典籍“走出去”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80岁的王蒙又出新书了,继《老子的帮助》《庄子的奔腾》后,这次他"瞄准"了孔子。《天下归仁:王蒙说<论语>》对儒家经典《论语》进行了"王解"与"评点",再现《论语》的微言大义,是王蒙对《论语》的大量读书心得,经典解释转述,将《论语》作为一部活的、有针对性、有现实感、贴近人生与社会的书进行阅读理解发挥。本书的一大特点是打破了《论语》原有段落的排列,重新编辑组合,根据其内容重新划分结构,分别予  相似文献   

8.
张婧 《大观周刊》2011,(31):27-27,43
《关雎》以《诗经》首篇的显要位置,历来受人关注。诗中所体现的意象和明快的音韵,使人陶醉其中,难以自拔。其英文译本也不断涌现。各有特点。本文将对比分析王方路先生的英译本和汪榕培先生及任秀桦先生合译的英译本,揭示两个译本在翻译中体现《关雎》诗歌之美的巧思高见。  相似文献   

9.
李春强 《兰台世界》2016,(23):126-129
王艮《语录》对《论语》这一儒家原典的有关诠释作出集中探讨,具体包括"志孔学孔"的强烈诠释动机、"尊身立本"的独特诠释视域和渗入了实用主义色彩的平民化的诠释方式。如果将其置放于《论语》文学化诠释的演变脉络中进行考察,就可发现王艮《语录》对《论语》的诠释话语透露出了一种新的文学化诠释的可能,并为其身后李贽《论语评》、张岱《论语遇》与冯梦龙《论语指月》等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诠释典范与必要的思想启蒙。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1月9日,《贝聿铭全集》中文译本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图书订货会现场举办。汇聚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70多年建筑生涯主要作品、由贝聿铭办公室唯一授权的《贝聿铭全集》中文译本近日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引进出版。该书以其最著名并广受赞誉的卢浮宫设计作为焦点,展示了贝聿铭卓越的雕塑感造型作品,用设计草图、设计图、效果图结合背景文字资料对每一个项目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该书责任编辑胡先福介绍说,已届95岁高龄的  相似文献   

11.
孙瑶 《出版广角》2018,(5):90-92
传播是人类借助符号交流的活动,当代中国文学英译本的推出就是一种跨文化、跨语际的信息传播.当代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的成功之作——《额尔古纳河右岸》英译本出版后,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获得了海外读者的好评.文章从物质文化、民族文化及生态文化三个层面分析了《额尔古纳河右岸》英译本中民俗文化的传播效果,及其对推广东方文化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语》自成书以来,注家风起,有多少注本无法统计。但不管有多少注本,大致脱不开或"我注六经"、或"六经注我"的路子。在当下,国学一直喧嚣,但因国学底子早就丧失,"我注""注我"功力不够,就玩讨巧,撇开文本,直接将《论语》当成"丝"的兴奋剂了。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于丹讲"。开始看"于丹讲",也满怀兴趣。看了几讲以后,发现她说的《论语》与孔子八丈远,纯粹是给"屌丝"们端上"心灵鸡汤",就不再看了。心想,《论语》被讲到这个份上,孔老夫子若地下有知,还不  相似文献   

13.
《出版参考》2012,(Z1):30
正本刊讯(记者缪立平)汇集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七十多年建筑生涯主要作品、由贝聿铭办公室唯一授权的《贝聿铭全集》中文译本近日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引进出版。1月9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的新书发布会上,该书译者之一郑小东博士与大家分享全集内容,畅谈  相似文献   

14.
郑慧 《中国档案》2008,(5):67-68
对《论语》的定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有人把≤论语》喻为”心灵鸡汤一、有人认为《论语》是研究先秦饮食文化的典范、有人判断《论语》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在此,笔者不揣浅陋,试从档案学的角度对《论语≥进行定位,以见教于各位方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先秦道家典籍《庄子》在世界各地流传较广,有多种语言的注本和译本出版发行.在东亚文化圈内,《庄子》传播起步最早、影响最大,其中日本、韩国不仅保存了许多《庄子》汉语古本,而且各种形式的译本和注本也最多.在西方国家,由于传教士等文化交流群体的译介,《庄子》的注本和译本也不断增加,甚至一些小国都有自己的《庄子》译本,如瑞典、波兰、匈牙利等.有些国家和地区的《庄子》出版情况亟待调查和研究.研究《庄子》国外传播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规划翻译和出版,这是中国典籍《庄子》走出去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王开平 《出版参考》2006,(3X):30-30
畅销绘本作家几米进军国际市场又有新的成效。继二月中改编的动画《微笑的鱼》,在柏林影展获得儿童竞赛项目国际评审团特别奖后,几米的代表作《地下铁》英译本《The Sound of Colors)),三月初由美国主流出版社Little Brown推出,上市一周就创造1.1万册销售佳绩,不但《出版商周刊》书评赞赏,也获全美第二大连锁书店——鲍德斯书店提名年度“创意之声”奖项,Scholastic出版社也将此书列为教师最佳推荐书单。美国出版社肯定,这本书受到全方位的欢迎与接受。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2007年在全民读《论语》的一片热潮中,李零悄悄地推出了他读《论语》的著作:《丧家狗—我读论语》。此书一出便引起轩然大波。2008年,李零与三联书店合作,出版了"我们的经典"之《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据悉,李零为了写这本书,重走了孔子路,跑到山东、河南,实地考察了  相似文献   

18.
2006年,《人民网》刊发了"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论语》成为蒙古畅销书"的消息,《新浪网》《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媒体也对此进行了报道.报道称,2005年度蒙古十大畅销书排行榜中,蒙文版《论语》位列其中,译者其米德策耶也因此获得了蒙古国翻译作品最高奖——"金羽毛"文学奖.该书在蒙古热销,先后再版4次,每次都迅速销售一空.相关报道还指出,蒙古读者愿意看《论语》,"很多蒙古人说中国的传统著作是巨大的财富,他们渴望从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被清朝著名文学评论家张竹坡称为中国"四大奇书"之首,更被郑振铎誉为"中国小说发展的极峰"。早在19世纪中叶,它就受到西方学术界的关注,迄今已有英、法、德、意、俄、拉丁等十多种西文译本。《金瓶梅》的第一个英语全译本——也是第一个西文全译本——是克莱门特·埃杰顿翻译的四卷本《金莲》(GoldenLotus),1939年由Routledge出版公司于伦敦出版。1957和1979年由GrahamBrash出版公司出版了修订版。距第一个  相似文献   

20.
晋江熙《集解论语》一书,汇集了晋代以前十三家注释《论语》的成果,同时亦述己见,可谓晋代注释《论语》的集大成者,在中国《论语》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南朝梁皇侃《论语集解义疏》广泛采用之。《隋志》、两《唐志》皆著录是书,是其宋代依然存世,今则散佚。此次钩稽是书,将有利于晋代以前《论语》学的研究,同时也将有利于学术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