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梁壶鉴赏     
徐明岐 《收藏》2006,(1):56-60
清代饮茶之风尤盛,人们饮茶不仅讲究茶叶的质量,贮存的手段,制泡的方法以及水质的好坏,而且越来越注重茶具艺术品位的优劣。  相似文献   

2.
马布里北漂     
“中国人都讲究客人来了要沏茶倒水,不请我们喝一喝你的茶?”马布里没有丝毫的犹豫,“等等,你们坐在这。”他拿起茶具,走向厨房,先用洗涤用品把茶壶、茶杯冲了又冲。  相似文献   

3.
张方 《精武》2007,(2):38-39
饮茶传到日本,他们掺入了禅学,就变成了一种道,从饮茶前准备阶段的各种姿态到饮茶时的品茗心境,从茶具到茶室的环境,都形成了浓重的文化氛围。传统武术的文化积淀非常之厚重,这种厚重让我们这些浅薄的当代人有点不知所措,研究、继承和发展传统武术这笔文化遗产绝不会有品茗时那种飘然的心境。从那浩如瀚海的古藉中去搜索传统武术发展的脉络原本就不是一种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4.
茶禅一味     
茶道,始于中国,盛行于日本。在日本,茶道有严格复杂的规程,要有典雅的茶室,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茶师的动作要规范,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点炭火、煮开水、冲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客人须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饮茶完毕,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宜兴的紫砂陶器已广泛被人们所了解,尤其紫砂茶壶,以其传统的文化特征和独特的制作工艺受到使用者的喜爱。大江南北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一个本属于民间陶器工艺品种却具有如此的生命力实属罕见。紫砂壶的面世赋科学的、历史的考证始于明代中期(公元1506年),由于饮茶方式的改变和紫砂陶土材料的发现利用而产生。  相似文献   

6.
执壶清赏     
徐明岐 《收藏》2006,(5):56-60
执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饮茶用具。它的样式繁多,常见的有“秋梨”“扁柿”“一把抓”“马蹄”“铜钟”“圆西瓜”等。一把好壶必须具备“三平”,要求把手、壶口、流口高度在一个平面上,  相似文献   

7.
《收藏》2008,(2):183-183
明初由饮茶而兴盛起来的紫砂文化,从一开始便由共发展的三条轨迹而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一、作为优秀茶具品种,紫砂壶伴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紫砂文化。二、紫砂发展历史是历代的工匠与艺人在紫砂造型工艺和装饰手法上精益求精,不断完善的过程。三、历代文人出于个人喜好,指导工匠开发适于文人使用的新壶款,或题诗作画,  相似文献   

8.
《收藏》2020,(8)
正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由西安市文物局、深圳市文物局、西安城墙管理委员会主办,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与深圳望野博物馆联合承办的"雪落长安——唐代的白瓷"特展在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展出。深圳望野博物馆提交展品42件/组唐代白瓷,分为带铭款、类金银器、茶具、酒水器、文房用具、宗教用具及其他生活用器7个板块,系统展示了唐代白瓷的如银类雪与素雅华美。此展中很多展品难得一见,本文择取部分代表性器物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9.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饮茶用具。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紫砂壶不但具有泡茶的实用功能,同时也是一种颇具赏玩雅趣的艺术品和收藏品。宜兴紫砂陶艺的源头可追溯到宋代。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紫砂壶发展的重要时期,紫砂壶品种日益增多。到了嘉道年间,紫砂壶的形制和装饰发生了重  相似文献   

10.
李晔 《收藏》2020,(4):40-49
在今人的印象中,古代文人桌案之上总有各种与书写相关的文房用具,笔、墨、纸、砚自不必说,笔架、水盂、砚滴、笔洗等辅助用品也一应俱全,琳琅满目。然而历史的真实和人们的印象并不完全一致,各种文房用具并非一开始就齐聚桌案,而是随着书写习惯的不断演进,渐次出现并不断变化的,其中"笔洗"就是较晚出现的文房用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