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使用的规律需要从具体的动词上面做更全面更细致的考察分析。对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截取的12个动词(含17个义项)仔细分析后得出了以下认识:动宾结构的离合动词更易重叠使用;并列结构的动词因为表示的动作行为较为单纯而易于重叠使用;动词的概念意义对动词能否重叠起重要作用:动词的语体风格影响动词重叠的实现,口语词更易重叠使用;成词语素的主观尝试性的强弱影响着由它生出的新词的重叠状况;部分动词因为重叠后会具有形容词重叠后的效用而可以重叠。  相似文献   

2.
言岚 《零陵学院学报》2002,23(3):115-116
“叽”是株洲方言中使用较广的词尾之一,它能广泛地附着在名词、形容词、数量词、动词的后面,不改变原词的词性,却可表现出一定的语泮和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3.
英语平行现象是指表达平行概念时,要使用相同的语法结构,即动词与动词相配,其时态及其形式应一致,形容词与形容词相配(要注意只有程度相当的形容词才能配合),语句与语句并列使用。它是用以加强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段,目的是为了增强语言的气势,突出要强调的内容。平行结构前后紧密相连,语气贯通,能够由浅入深地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德语中,有许多同义名词、同义动词、同义形容词等,由于这些词的词义基本相同,往往仗初学者在选择使用中感到困难,为此,本文例举几组同义名词进行分析、比较,以便初学者较准确地了解同义词在词义、使用范围、运用场合及语体色彩和效果等方面的细微差别,从而正确选择使用德语同义词。  相似文献   

5.
"爰"字在《诗经》中有这样的功能:"爰"字本身虽不能独立表达任何意义,但冠于动词之前,和动词结合在一起使用,使动词的动感更加强烈,特别是对那些活用为动词的名词或形容词来说,这种作用更为明显,似乎有一种把名词、形容词动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了状位形容词重叠式在艺术语体和政论语体中的出现频率、语义功能和组合结构上的差异,发现艺术语体对状位形容词重叠式具有适应性,政论语体对状位形容词重叠式既有排斥性又有一定程度的接纳性,这说明语体对状位形容词重叠式的使用有一定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在山东省胶州市的土语中,“着”有着与普通话不同的用法,“着”可以用在动词的后边,表示动作的可能;可以附加在重叠的单音节动词、形容词、名词后边表示状态等等。胶州话中“着”的分布很广泛,使用的频率很高。  相似文献   

8.
"V得C"格式在一定条件下会有歧义,既可以理解为可能补语,也可以理解为情态补语。但是并不是每一个"V得C"格式都有两种语义,它产生歧义是有条件的,一般和"V得C"格式的动词和补语的语义特征有关。首先,歧义格式"V得C"和它的动词有关,充当中心语的动词必须是自主动词。其次,"V得C"格式的补语对它形成歧义与否也有很大的影响,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其一,其补语必须是形容词,而不能是动词或短语;其二,作补语的形容词必须符合说话人愿望。其三,补语形容词必须是性质形容词,而不能是状态形容词。其四,补语的形容词必须是非述人形容词,而不能是述人形容词。  相似文献   

9.
英语平行现象是指表达平行概念时,要使用相同的语法结构,即动词与动词相配(时态及其他形式要一致),形容词与形容词相配,分词与分词,不定式与不定式,语句与语句并列使用等。因此它是加强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段,突出要强调的内容。平行现象常借助于一些并列连词、固定搭配和句型等表示平行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基于语体语法思想重点考察"正式-非正式"语体特征对转述用法的制约和影响。就转述小句的数量而言,在[+正式]特征语体中多于[+非正式]特征语体:就转述动词来说,[+正式]特征语体倾向使用研究类动词,[+非正式]特征语体倾向使用言说类动词;从消息来源来看,多数语体中有确切消息来源的转述多于非明确信息来源的转述,只有文艺体相反;各种语体在引导语的位置分布方面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