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奥运会将是一场激烈竞争的媒体盛宴。在这一场盛宴中,广播拿什么奉献给广大听众?本文则是针对奥运广播报道进行的策略研究,通过对奥运报道的媒体环境的分析,指出奥运报道三个阶段不同的媒体策略,并具体提出奥运广播报道内容创新的三大策略与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辽沈晚报从2007年初就成立了辽沈晚报奥运领导小组,力求从战略高度来把握奥运工作。在努力做好奥运常规报道的同时,在机制创新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外包,是辽沈晚报的发展战略之一,也是辽沈晚报在奥运报道上尝试的一种全新的运行机  相似文献   

3.
北京奥运会报道圆满完成,回顾本报奥运特刊版面,无论是内容构成、标题制作还是版面布局、图片整合都很有特色,精致、大气、美观,视觉冲击力强,凸显了奥运报道的宣传效果。现从视觉呈现角度谈谈奥运特刊版面创新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央视新闻频道以奥运资讯频道为定位,实施“赛事遥控器、时代广角镜”的报道战略,和CCTV其他赛事转播频道一起,成为奥运报道的主频道,央视奥运报道战略布局中特色突出的重要一极。8月8日到8月24日,新闻频道平均收视份额3077do,较去年全年平均份额提升269%,在中央台奥运报道频道中收视份额最为稳定;《一起看奥运》大型直播以70.44%的最高选择率在所有最受欢迎的奥运栏目排名中位列第一。  相似文献   

5.
《声屏世界》2012,(10):51-52
网易本次奥运营销秉承了其一贯的"有态度"的风格。奥运期间,运用了多元的营销方式,既集结了传统的门户资源、新的创新移动资源,又有针对性地开启了新的广告模式。凭借新闻客户端以及门户优势,网易伦敦奥运报道以内容全面、报道迅速、策划丰富以及新闻客户端在移动资讯应用领域的优势,流量再创新高。根据缔元信全流量监测显示,网易门户总流量高出行业均值近四成。  相似文献   

6.
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日可待,对于中国媒体来说,这是机遇,更是巨大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报道好北京奥运会,通过创新奥运会报道提升媒体的竞争力,是新闻媒体都在思考的问题。本期《前沿关注》栏目讨论的主题是站在奥运新闻大赛的起跑线上。组织了中央电视台、人民网、中国体育报等主流媒体负责人的几篇文章,就如何组织实施北京奥运会新闻报道,创新奥运报道模式,打好奥运新闻大战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和探讨,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主流媒体在北京奥运来临之际的激情、梦想与超越。  相似文献   

7.
离奥运只有一百余天,怎样报道好奥运?当前的奥运会前报道还存在哪些问题?在报道重点和报道领域上还可做哪些拓展?两会期间,本刊记者采访了体育界的政协委员。着眼参赛目标力求客观实际提到奥运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崔大林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从已经确定的四个参赛目标谈起。崔大林说,中国参赛有四个目的:一  相似文献   

8.
在奥运报道竞技场上,各地党委机关报也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党报在奥运报道中有哪些优势,又将遭遇哪些挑战,如何扬长避短,让党报的奥运报道在新闻竞争中成为主流产品,实现引导舆论与满足主体受众需要的完美结合,是摆在党报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重要命题。充分发挥三大优势在奥运报道中,能否充分发挥党报自身的特殊优势,将是党报奥运报道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对于奥运会的清晰记忆可以追溯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也正是从这届奥运会开始,中国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中国与奥运开始了直面接触,新华社奥运之战也从此拉开了序幕。信息时代的奥运资讯,无处不在。雅典奥运,电视直播的叱咤风云,铺天盖地的互联网海量信息,各大报媒眼中的奥运争相粉墨登场,人们通过各种媒体来感受“爱琴海的浪漫”。 新华社作为国家和世界性通讯社,承担着全方位报道奥运盛况的任务,新华社快速发出的文字与图片雪片般涌向四面八方,新华社的声音传遍世界各地,席卷中国各大媒体。从1984年开始,新华社驰骋六届奥运,规模一次比一次大,水平一次比一次高,市场反应也一次比一次强烈。所有这一切,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技术作后盾,新华社奥运报道很难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奥运归来,面对雅典奥运丰硕的战果,我们特别采访了技术局局长谢胜和、体育部主任高殿民,以深入了解新华社雅典奥运报道的技术内幕与实施细节。谢胜和、高殿民皆为新华社雅典奥运报道团副团长,他们与马胜荣(新华社副社长)团长等一起带领整个报道团圆满完成了此次奥运报道任务。奥运精神不断地鼓舞着人们,追踪奥运足迹,揭开技术内幕,再度回首,共同感受科技奥运的辉煌。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2008奥运筹备期间,尤其是当奥运筹备进入紧锣密鼓的倒计时阶段,大众传媒的奥运相关报道不仅是对奥运会开幕前筹备信息的传播,更可体现其对整个奥运报道的基调和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1.
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新华社派出了规模空前的报道团队,总人数超过400人,分布在七个奥运城市,如何确保报道指令的及时准确下达是奥运报道成败的关键。新华社奥运报道指挥系统正是为此而设,它承担了奥运赛事报道的指挥、协调、人员调度、命令下达的任务,成为奥运报道的有力技术支撑,实现了第一次在奥运会主新闻中心MPC和后方报道中心搭建电视会议系统,第一次为前方编辑记者提供了即时通讯交流平台,第一次实现了内网网络与手机短信系统的互通,创下了新华社奥运报道史上的多个第一次。  相似文献   

12.
今年2月份以后,地市级都市报都陆续进入了北京奥运报道预热阶段,宁波市区域内的3家都市报都开辟了专门的奥运版面,奥运报道大战的热身赛逐步展开。之后主要围绕奥运场馆建设、奥运城市介绍、北京奥运准备进程、“好运北京”热身赛事、奥运圣火全球传递、奥运知识和趣事、以往参加过奥运的宁波籍选手故事、地方火炬传递选手的故事、民间奥运活动的互动性报道等,展开奥运报道热身赛。  相似文献   

13.
《记者摇篮》2009,(1):17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辽宁日报投入了前所未有的报道力量,组建了30人的奥运报道组,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八版全彩的《奥运专刊》,报道北京奥运盛会。18期的《奥运专刊·超越梦想》,气势磅礴,唱响"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旋律,突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鲜明主题,同时把我们的视野半径扩大到奥运赛场内外,延展到6个奥运承办城市。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青年报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大报,勇于肩负社会责任是她一直以来的传统。奥运是中青报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而报道这世界性的盛事的价值却超越了奥运本身。奥运报道不是单纯的体育报道,一些成功的经验应该能运用到今后的办报工作中。同样,奥运报道涵盖了重大事件报道的很多属性,分析、研究奥运报道的成败,可帮  相似文献   

15.
北京奥运会虽已闭幕,但奥运理念仍在影响中国。媒体如何延伸、贯彻、落实奥运理念,做好后奥运报道的视角转换,值得业界关注与思考。本文主要从绿色视角、科技视角和人文视角三方面探讨了后奥运报道的视角转换。  相似文献   

16.
当读者看到本期“特别策划”时,2008奥运会已经如期在北京开幕了,奥运的新闻大战也如火如茶的开始了。全中国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关注北京,关注着奥运会。本刊前两期已经选载了中央台奥运报道培训内容,余下内容,本期给予摘要并集中刊载,便于在奥运召开之际,让关注奥运会及奥运会报道的读者了解各相关部门备战奥运的情况,以及在奥运会报道中要注意的问题。由于时间和篇幅所限,培训内容不能全都纳入,深感遗憾。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自雅典奥运会以来到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关于奥运报道的研究。经笔者梳理发现,4年来关于此问题的研究呈现平缓的“波峰波谷“势态。从研究背景看,奥运是风向标,奥运报道的实践、奥运报道的政策、奥运报道的大环境都成为研究的“由头“。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月22日,距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199天,《钱江晚报》奥运特刊《奥运中国》登场亮相,自此每天8个版的体育新闻板块也更名为《奥运中国》。《奥运中国》在内容上分为5个部分:奥运专题采访、奥运新闻、奥运传奇、奥运民间以及其他体育新闻。奥运传奇和奥运民间这两大部分较有特色,它体现了本报奥运报道的一个思路——报道策划和活动策划并重,两条腿走路,两只手出拳——这也是体现地方媒体特色的错位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19.
陈静  张敏 《网络传播》2007,(10):54-54
2008年奥运会尚未揭幕,国内以新浪和搜狐为首的几大门户网站围绕奥运报道和广告经营的争夺战已经打响。9月6日,新浪在北京召开奥运战略发布会,首次披露了其奥运报道规划以及奥运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地方媒体报道奥运存在诸多难题,在全国性大媒体的挤压下,缺乏优势的地方媒体如何报道好奥运会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从报道思路、打人文牌、跨媒体联合、受众参与等方面加以思考,力图探索切实可行的地方媒体奥运报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