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尚荣 《阅读》2009,(9):1-1
我特别喜欢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一个故事。故事是说,女王为了庆祝自己的80寿辰,举行了茶话会。她没有邀请达官贵人,而邀请了32000多个哈利·波特的小粉丝,还有英国的儿童文学作家,还有演员们扮演的童话书里的小熊、小飞侠等,当然还有《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客人们来到美丽的白金汉宫的后花园。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分析《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作者如何从"儿童本位"入手,在故事的背景定位,故事的道具情节设计以及写作技巧运用方面契合儿童心理来创作,悉心满足儿童的种种愿望,成功地贴近儿童读者心理,铸就《哈利·波特》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3.
许多经典电影往往会出现令人回味无穷的精彩对白。前段时间约有两千名英国人参加了“最喜爱电影对白”的投票活动,结果“007”系列电影中“The name’s Bond熏James Bond选”是他们心中最酷的台词。下面请按顺序欣赏:襪原文:“The name’s Bond熏James Bond选”出处:肖恩·康纳利(Sean Connery)《诺博士》(Dr.No)穴又译名:第七号情报员,铁金刚勇破神秘岛雪,1962译文:“邦德,詹姆斯·邦德。”襫原文押“I’llbeback.”出处:阿诺·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终结者》(The Terminator)(又译名:《未来战士》),1984译文:“我会回…  相似文献   

4.
100多年前的一个夏日的午后,在遥远的英国,在美丽的泰晤士河边,有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和她的两个姐妹,正缠着一个年轻的叔叔,听他讲一个边想边编的有趣故事。粼粼波光,映射出太阳的七色光芒,缤纷灿烂,令人遐想……这个年轻的叔叔名叫刘易斯·卡洛尔,这个可爱的小姑娘名叫爱丽丝·利德尔,这个边想边编的有趣故事就是后来风行世界的《爱丽丝漫游奇境》。不朽的爱丽丝是世界上最令人喜爱的孩童形象;《爱丽丝漫游奇境》陪伴无数人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感谢卡洛尔,是他,让孩子的心灵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相似文献   

5.
亲爱的同学,杨红樱这个名字你听说过吗?她是当今最走红、最热门的儿童文学作家,你读过她写的校园小说《漂亮老师和坏小子》以及“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作品吗?那么,你一定熟悉《漂亮老师和坏小子》中的米兰老师和六(3)班的H4了———他们是肥猫鲁云飞、米老鼠米奇、豆芽儿黄豆豆和兔八哥战小欧,还有“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中那个淘气顽皮又活泼可爱的马小跳。每一位读过这些书的同学无不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吸引,你想过这其中的原因吗?虽然杨红樱写的是小说,是她根据生活经过艺术创造编写的故事,但这些生动的故事来源于真实的现实生活。杨红樱曾做…  相似文献   

6.
《诗·豳·七月》有句“穹室熏鼠,塞向谨户”,《诗·卫风·氓》有句“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汉乐府《孔雀东南飞》有句“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对于句中的“穹窒”、“贰”、“兰家”,本文提出自己的解说,并论证之。  相似文献   

7.
英国著名女作家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出版后,因题材的新颖和感情的真挚而立即引起英国文坛和整个社会的震动。作家通过孤女简·爱一生的故事,反映了当时英国妇女的悲惨处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叶,十里洋场的上海,张爱玲凭着一本小说集《传奇》,一本散文集《流言》就风靡文坛,红极一时。 她有理由感到骄傲。很多的读者在她的小说里欣喜地找到了耐读的“温婉、感伤、小市民道德的爱情故事”,而更多的欣赏者小心翼翼地掀开温情故事,看到的是融目惊心的人性的堕落,没有一个人物一个故事不笼罩着深厚的苍凉意味,它沉重而窒息地漫压过来,成为  相似文献   

9.
李慧 《阅读》2014,(35):6-8
<正>叮当的话她说:"我梦中的书,应该是一本美的书,应该是一本絮絮低语、敞开心扉的书……"说这话的温婉如玉的女作家,名叫程玮,是《少女的红发卡》、《豆蔻年华》的作者,也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最有才情的儿童文学作家。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她的又一套系列新作"周末与米兰聊天"——《龟背上的花纹》、《塔楼里的珍宝》、《两根弦的小提琴》、《神奇的魔杖》、《赛里斯的传说》。她巧妙地串起中国文化的瑰宝,让孩子们在快乐的阅读中收获许多知识和智慧。那么,快来加入这一场场精彩的谈话吧。  相似文献   

10.
书虫T型台     
《阅读》2006,(5)
亮相书虫:陆怡婧书虫发现者:干露啃书心得:书里、书外是两个世界!海阔天空的感觉,让我变得更加精彩!喜欢的书:《青铜葵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国兔子德国草》书虫在线: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五(5)班亮相书虫:陈逸群书虫发现者:张坤啃书心得:读书是智慧的源泉,读书是快乐的根本。喜欢的书:《鲁滨逊漂流记》《绿野仙踪》《哈利·波特》《海底两万里》《大学》书虫在线: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五(4)班亮相书虫:张靖妍书虫发现者:张春英啃书心得:我要像老鼠啃书一样咬文嚼字,像熊猫吃竹子一样细细咀嚼,像考拉嚼树叶一样耐心品尝,像牛反刍一样慢慢…  相似文献   

11.
摩尔·弗兰德斯是笛福所塑造的最动人的人物形象之一。她的经历反映了英国 1 8世纪初期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状况。《摩尔·弗兰德斯》作为一本启蒙小说 ,它的语言和现实主义对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批判文学具有紧密的联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苑 《阅读》2011,(3):46-47
电影背景:这部电影是根据英国女作家J·K·罗琳创作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第7部翻拍的,也是该系列的终结篇。根据小说内容,在与伏地魔的大战中,将有50个以上的正反派角色死亡,故事一开始,黑魔王伏地魔踌躇满志,召集爪牙食死徒们在马尔福家中开会,筹划如何彻底解决哈利·波特以绝后患。伏地魔当场处决被他俘虏的霍格沃茨学院麻瓜学教授,喂食他的巨蛇纳吉尼,为他大举入侵魔法部与霍格沃茨学院揭开序幕。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著名小说家露茜·蒙哥马利的作品享誉世界,被公认为儿童文学的不朽遗产。她的代表作──“安”系列小说已经被翻译成十多种语言,在世界许多国家流传。然而在中国,她的名字和她笔下的主人公“安”的名字却还鲜为人知。 露茜·蒙哥马利1874年生于加拿大的普林斯爱得华岛。由于母亲的去世,她21个月时就被接到祖父母家,由他们抚养成人。尽管当时在加拿大,妇女很少有机会受到高等教育,露茜·蒙哥马利却有幸上了大学。在报社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她回到家乡教书,与她的祖母住在一起。“安”系列小说就是以她的生活经历和她周…  相似文献   

14.
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显著地位的小说《简·爱》,因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向往自由,爱憎分明,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的新女性而蜚声文坛。 小说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是深受我国读者欢迎的外国作家之一。《简·爱》通过一个孤女简·爱一生的故事,反映了当时英国妇女的悲惨处境,提出了妇女平等权利的问题。通过一个普通妇女的命运,对当时英国社会发出了强烈的抗议。  相似文献   

15.
冰雪消融了,万物复苏了,美好的三月来到啦!徜徉在明媚的阳光下,陶醉在和煦的春风里,让心灵的风帆鼓动起快乐和惊喜!快来吧,亲爱的小朋友,快打开神奇的《格列佛游记》!也许你从未听说过这个书名,但“小人国”“大人国”的故事一定让你充满遐想与憧憬;还有“飞岛国”“慧马因国”里横生的妙趣,也会让你十分着迷。那么,就请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十八世纪的英国,与大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相遇。说不定你还能发现故事背后特殊的意义,以及作者创作这部游记的真正动机。  相似文献   

16.
"夸蛾氏"--"蚂蚁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教材选录的《愚公移山》中的“夸蛾氏”都作“夸娥氏” ,属于无本改字。《愚公移山》的故事原出《列子·汤问》 ,其原文是“夸蛾氏”。在该文中 ,“蛾”与“娥”音义俱不相通。“夸蛾”即大蚂蚁。蚂蚁搬山 ,完全符合《愚公移山》的寓意。根据民俗学的研究 ,万物皆有神灵 ,“蚂蚁神”作为大力神的代表确实恰如其分。《愚公移山》神话故事中的“夸蛾氏”就是“蚂蚁神”  相似文献   

17.
在最严格的意义上 ,《米开朗琪罗传》是罗曼·罗兰“名人传”既定计划的第一部作品。罗曼·罗兰以丰富而翔实的材料展现出米开朗琪罗作为“天才的工具和牺牲品”的“神圣的痛苦的生涯”,揭示出这位艺术天才一部性格悲剧的波澜壮阔的史诗 ,让我们享受到这“世界的战胜者”的“天才的结晶品”,让我们呼吸到“英雄的气息”  相似文献   

18.
尤多拉·韦尔蒂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她在短篇小说《六月演奏会》中放弃了传统的全知叙事策略, 让两名儿童来讲述发生的故事.透过这样不谙世事的儿童眼光, 男权压制下女性生活的压抑被儿童不经意间揭示出来.而这一点似乎也正是作家创作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9.
约翰·纽伯利专为儿童创作的《一本美丽的小书》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儿童文学作品。英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可以说是世界儿童文学发展的一个缩影,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的儿童文学更是呈现出勃勃生机。这些作品在创作主题和小说艺术两个方面都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教育理论研究●田家炳先生的德育哲学思想及其启示 (续 )刘文霞 ,王月霞 ( 1·1)…………………………………………………………论王夫之的教育哲学思想熊吕茂 ,杨铮铮 ( 1·5 )……………回归本真的教育———一种教育本体的词源学考察高 伟 ( 1·9)…………………………………………………………对学术自由的几点断想———读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米俊魁 ( 3·5 )……………………………………………从《哈多报告》到《弗莱明报告》———二战前英国“人人受中等教育”目标的实现易红郡 ( 3·8)…………STS教育概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