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陈冬辉 《成才之路》2014,(24):31-31
正作为一名乡村英语教师,我已工作近十年了。在这十年间,平凡的我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平淡的教学经历却留给我宝贵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有快乐、有忧伤、有无奈、也有迷茫……尤其在课改的大背景下,学生们的表现让我惊叹不已!花絮一:本学期初,我校实施小组教学法。在一次习题课上,由学生来讲解10道连词成句题。同学们跃跃欲试,最后由每人讲1道题。同学们讲得非常认真,但到小楠同学时却出了小差错。她写的句  相似文献   

2.
陈文 《湖南教育》2002,(11):36-37
新教材给人一个突出的印象就是加大了文言文教学的比重。使用新教材的教师和学生对这种新的编排体系有些什么样的反映呢?为此,笔者对所在地的全市高一学生文言文的学习情况、高一语文教师的文言文教学情况作了一次专项问卷调查。一、情况统计对高一年级学生的调查一共设计了8道题,内容包括:1.你喜欢学习文言文吗?2.你认为新教材中文言文所占的比例如何?3.你认为学习文言文对阅读和写作有帮助吗?4.你认为学习文言文对提高自己的素养有帮助吗?5.你喜欢哪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6.你通读过哪些古典文学名著?7.请写出你最…  相似文献   

3.
许凤 《语文天地》2009,(9):39-40
文言文学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名学生.从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共六年十二学期.每一册教材平均以五篇文言文计算.再加上平时练习、考试以及中考、高考的集中强化训练。一般来说,一名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和接触的文言文不下两百篇。文言文的数量虽不及现代文,但却相当耗时,有时甚至耗了时也未必有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生动的文字总是由静静的思考换来。
  那天小外孙做暑假作业,上面有两道习作题。一篇是写一个熟悉的动物,另一篇是想象写一个小故事。  相似文献   

5.
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稳定中不乏创新,难度适中,总体上是成功的。一、试题亮点(一)语基板块———仿写题更显智力色彩仿写题是近年来考生熟悉的考查形式,但今年的仿写除了贴近学生的生活之外,更具智力色彩。它要求广大考生在不失原意的前提下,用足、用活自己的才情、才思、才智,丢弃训斥的面孔、尖刻的言辞和空洞的说教,使提示语体表现出一种全新的人文关怀和语言张力,从而展露出亲切、友善、生动的创意特质。(二)阅读板块———文言文呈现全新气象1.新选料。今年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选料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往年均选自…  相似文献   

6.
在二年级的期末检测中,一道看似简单的口算题4×12错误率却很高,学生大都算成了84。在进行试卷分析时,教研组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这道题把一位数作为第一个乘数,与经常练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形式相反,学生容易看错数位;另一种观点则把原因归结为学生粗心大意,算对了数字却把数位写反了。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教学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由于文言文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比较少,学生的阅读量有一定的限度,学生要理解和掌握文言文也就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减轻学生心中对文言文的恐惧感,培养其学习兴趣,尽快拉近文言文与现代知识的距离,我们在教学中采取古今汉语联系法,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怎样联系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新探。文言文词语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有了,但它们的某些词语的用法,却保留在现代汉语中,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它,把文言文与现代汉语联系起来,学生是能理解的。如:《桃花源记》一文中,“自云…  相似文献   

8.
全国高考新课标卷文言文阅读题分值为19分,由三个选择题和两个翻译题组成.然而学生作答时往往由于读不懂文言文选文内容,答题的准确率自然也就不高,再加上翻译时仅凭自己的想象,以今人的思想去想象古人,造成翻译出来的句子难以看懂,19分的文言文分数,大部分学生的得分基知在10分左右.所以,掌握文言文答题的方法与技巧,有助于学生在高考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古诗文在教材中的篇目虽然很少,但地位却很重要。学习古诗文,不仅可以了解古代社会,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可以学到文言文的知识,提升自己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古诗文的方法很多,但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背诵。  相似文献   

10.
林慧娟 《教师》2020,(3):57-58
三年级的习作训练已经要学生学会读题审题、自己构思想象、自主命题或半命题,这导致许多学生惧怕习作训练,觉得习作训练是一个难跨越的坎。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文章结合"我的植物朋友"习作指导课课例,阐述在目标导向下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习得方法,进而写好习作。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句读题在中学语文试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的答题状况可以反映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低。本研究运用三道文言文的句读试题,对5629名三至八年级中小学生进行测试,通过锚题设计并运用项目反应理论对文言文的句读试题进行难度估算。研究发现,首先文言文句读试题难度差异较大,句读试题的难度受到词性和古今异义等要素影响而呈现不同的等级;其次通过对文言文目前两种评分标准进行对比发现,对高能力学生而言,正误评分的测算精读比正确评分要好,但在单篇文本的前提下,正确评分所估计出来的能力值与文言文句读能力的关系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但它更是一个难点。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是白话文,文言文除了学习之外,人们几乎很少接触。况且文言文艰涩难懂,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大,在学习中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所以,目前中学生普遍对文言文学习没有兴趣,没有了兴趣也就缺乏学习文言文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但它在教和学中的问题却日渐突出。如何教好文言文成了一个极待解决而又棘手的问题。要在激起学生兴趣,让他们认识自己潜能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积极引导,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更好地继承我国古代丰富的文化遗产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面对这样的数学作业赵老师在批改数学作业时,有两个学生的作业使她吃惊。这两个学生的作业都有错误,10道题错了两道,但其中一个学生成绩一直优良,作业很少出错;而另一个学生平时成绩较差,题目很少答  相似文献   

15.
在想象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存在着不喜欢写、害怕写或不知怎样写的现象。有的写了却不尽人意,写不到点子上,总是泛泛而谈。为此,我们根据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下面几点加以克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要明确什么是想象,拓宽自己的思路想象一般是指大脑中把许多记忆里的事物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或创造一种新事物的过程。想象的种类很多,从范围上讲可以分为整体想象和局部想象。从目的上讲,可以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从性质上讲,又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如有意想象,即指在写文章前先在头脑中构思…  相似文献   

16.
据我了解,在中学文言文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两种不好的现象:一是轻诵读重翻译,一篇课文,从头至尾,一字不漏地翻译出来了,教师也就认为教学任务的大头完成了,至于学生是否读得好,是否形成了语感,是否具有了一定的悟性,则很少顾及;二是轻背记重做题,一篇课文,针对几个文言实词和虚词,针对几个文言句式,编出几道题,要学生做了,教师也就心安理得了,至于哪些句子、哪些语段内涵丰富,表现力又强,是否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品赏的基础上背记,却少了这个心眼。一句话,在文言文教学中,还缺少高屋建瓴的胆识,很少把主动权交…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翻译是整张语文试卷中除作文之外分值最大的一道题,高考文言文翻译要抓准得分点,力求得全分。如何做好这道题已成为同学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古文翻译的要求一般归纳为信、达、雅三项。在目前学习阶段,我们只要能做到信和达就可以了,即使这样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也是很有难度的。所以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希望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正想象习作是小学生习作的重要类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分别要求学生能"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简单的记实习作和想象习作"。我面向中、高年级的24位语文教师做过一份"中高年级想象习作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认为"想象习作对发展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起着重要作用"的教师有22名,但  相似文献   

19.
郭正全 《考试周刊》2011,(80):48-48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学要求在不断降低。正因为如此,许多老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往往就事论事,只注意罗列每课的知识点,很少进行归纳、整理、分类。在现行的初中语文课本(苏教版)中,文言文有29篇(不含诵读欣赏和古诗词部分),比例为16%。按理说学生掌握起来应该不太困难。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现在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断降低,加之整个社会对文言文有弱化的  相似文献   

20.
高考文言文阅读是对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如何做好文言文阅读题?笔者从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规律入手,探索了一些文言文阅读题解题技巧。下面就以2002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阅读试题为例,加以说明。一、熟点切入法有的选择题涉及到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知识点,很快便可找到正确的选项。如试题第11题。这道题最明显的切入点是D项“结发”。因为这是一个关于年龄的说法。课文《孔雀东南飞》中有“结发同枕席”,熟悉该知识点,就不会受其他选项干扰,能够迅速确定正确答案为D项。二、确认排除法有的题目所列的选项较多,考生没有把握对每一个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