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九面风     
1 起风了! 这是云南有名的"风城"--大理下关.在这里,四季没一天无风,二、三级风就算没风了,四、五级风算风和日丽,六、七级甚至八、九级的大风,是冬春季的家常便饭.我说"起风了",是指七级以上的大风.  相似文献   

2.
徜徉苍洱间     
张光 《大理文化》2021,(6):85-87
1 一路向西去拥抱"风花雪月",享受"自在大理".不问世事,不问繁华.冬日夏云,只为"宅"在大理享受冬日里的那抹暖阳,感受那味道浓郁的年节.只有一个地方让我变得如此的慵懒,能够"猫"在大理晒晒太阳,享受一下日光浴,由衷地感谢来自苍天的恩赐.大理的冬日,风的季节.行走于下关的风,让我感知年节里的天朗气清.喜欢"望夫云"云卷云舒的变幻莫测.远眺苍山玉局峰,如若有云朵加盖,就可知"下关风"必将是今天天气的"主角",出行定要"重装上阵",不然就会变成瑟瑟发抖"表情包"的代言人."望云知变,闻风而动".我想,这便是望云知天气的道理.  相似文献   

3.
一、何處大觀園? 我這兩年在北京,住在積水潭西,地名唤作"小西天"的地方.由積水潭往城裏走,不遠處就是總稱為什刹海的西海、後海、前海.這三海,連接了北海、中海、南海,是貫通北京城的水脉.  相似文献   

4.
剑桥记忆     
剑桥是一所大学,也是一座城。只是这座城很小,似乎称为“小镇”更为适合,从位于剑桥城西北角的圣埃德蒙学院步行到东南角的剑桥火车站,只需要不到两个小时。夏天时,我和十多位同学在此居住了一个月,虽然短暂的时间远远不足以让我透彻了解这座城市,但我却至今仍深深沉迷于她的文化气质。  相似文献   

5.
在看展览前,先看到的是这个城市的介绍.几分钟长的城市图景在屏幕上闪现,画面下面出现"谷歌"地图字样,不禁让人想到谷歌地图的神奇.瞄准一个地方,点击一下,那个地方的地貌和地理情况立马显现在你的眼前,就像身临其境.贝加莫(Bergamo)城在谷歌广角镜头里一展俊俏的身影,让你有了一种俯瞰的感觉.城是建在山上的,高高低低的丘...  相似文献   

6.
王巨从政记     
引子 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祖籍大姚人的李慎修来剑川县任县知事.到任后,他遵从曾在剑川任营都司的祖父李宝书"在剑川多做几件好事"之命,挖水塘,植柳树,办女学,兴旅游,修城墙,治匪患,整饬吏治,淳化风俗,在百姓口传中演绎成一则则传奇故事,本篇小说即根据传说创作. 上任 来蟥城任职之前,曾在蟥城任过职的祖父最后一次把他喊到身边,对王臣道:"臣儿啊,你想好了,蟥城是个山穷水恶的地方那没什么,民风应说也还纯正,文化底蕴也很深厚.  相似文献   

7.
吴棠 《大理文化》2004,(2):57-61
下关--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首府所在地,早在汉时就是"西南丝道"(博南古道)途经的咽喉地带;南诏、大理国的雄关要隘.远在公元739年南诏从蒙舍(今巍山)进入洱海地区之前,这里就居住着被称为"河蛮"的部族.现今下关北郊荷花寺、大展屯、上村、磨涧一带都是"河蛮"村落.蒙氏逐走"河蛮"之后,沿西洱河北岸筑了一道土城,作为拱卫南诏首都太和城的南面要塞.这座土城叫龙尾城,唐朝樊绰编写的<蛮书>记载:"龙尾城,阁罗凤所筑".  相似文献   

8.
在纪念沈从文先生的文章中,一位著名作家把孙犁的<铁木前传>、萧红的<呼兰河传>和沈从文的<边城>相提并论为"两传一城",认为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9.
柏叶 《大理文化》2013,(5):53-54
做客彝族山寨矣莫拉 矣莫拉寨子很小,小得 只有鹰的眼睛看得见它 矣莫拉寨子很大,大得  相似文献   

10.
大理作为"植物王国"云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闻名中外的"风、花、雪、月"四大名片中,代表"花"形象的茶花、兰花、杜鹃花等特色花卉资源独具魅力,让无数海内外人们为之陶醉.当……  相似文献   

11.
在遥远的西南太平洋上,赤道南北的浩瀚海域中,如珍珠般散布着一万多个大小不等的岛屿,其最大的岛屿--澳大利亚大陆为世界上最小的大陆,也可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故有岛大陆之称.这些岛屿广泛散布在东西约1.293万公里,南北约7500公里的辽阔海域,被称为风与海"孕育"的大洲.这是因为,大洋洲的大陆在地质史上非常古老,土黄色跟红褐色构成的基调是千万年风的"印迹";而那些星罗奇布的岛屿则是地质史上年轻的太平洋的"杰作",古老的大陆与年轻的岛屿正是风与海联手的造化.  相似文献   

12.
享受幸福     
和苦难相比,幸福总是短暂的.因此我们总是奢谈苦难如何如何,却很少谈及幸福在我们人生中的意义,甚至也不思考它.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它几乎是我们生活的目标,是整个人生的指针指向的标的. 我们似乎在回避它,装作不认识.所以从很小的时候就"强说愁",就"独上高楼"去寻愁品愁学愁了.小小脑袋上,于是也"飘"了几道"愁"纹.  相似文献   

13.
游鸟道雄关     
说鸟道雄关是一个好地方,于是我们欣然前往.   从被誉为大理"后花园"的巍山县城出发,车向北驶去.在巍山的工业小区——五里坡转了九十度的弯,就一直往东行驶.车在石头铺成的盘山公路上盘旋而上,经过20多公里的车程后,终于到了山门.……  相似文献   

14.
<正>"风葬"是鄂温克和鄂伦春族古老的丧葬方式,即把棺材或尸体置于野外的木架上,使其自然风化。风葬的棺木有木板做的,也有柳条编的,更原始的则用桦树皮或苇子包裹尸体。另外,基诺族对非正常死亡的人也采用风葬。在坟地搭一木架,置棺于上,任风吹雨打,腐烂为止。无独有偶,在云南哀牢山中段濒临红河谷的新平县建兴乡的彝族支系腊鲁人,也盛行"风葬"习俗,但其"风葬"观念和处理方  相似文献   

15.
石玉 《大理文化》2022,(1):76-80
被誉为"白国故地、西汉旧郡、十赕沃壤、六诏咽喉"的弥渡,曾经是通往滇西和滇西北的交通要道.古代过境弥渡著名的古驿道有清溪路、开南古道、弥蒙古道三条.弥蒙古道起于祥云云南驿,抵达弥城后出城西门,过天渡桥(即西大桥),经龙门邑(罗摩衙铺)进入蒙化箐,经拦你哨、桃园哨、石佛哨,过隆庆关到蒙化城,也就是现如今的巍山县城.在48...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最早的城隍庙是安徽芜湖的城隍庙。1999年版的《辞海》"城隍"条目叙述:"古代神话所传守护城池的神。道教尊为‘剪恶除凶,护国保邦’之神。中国古代称有水的城堑为‘池’,无水的城堑为‘隍’。据说由《周礼》腊祭八神之一的水(即隍)庸(即城)演化而来。最早见于记载的为芜湖城隍,建于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辞海》中所说的"芜湖城隍"即为"芜湖城隍庙"。按照《辞海》的解释,"城隍"是"古代  相似文献   

17.
晏殊有一首《寓意》诗:"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晏殊本人对"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两句颇为自得,曾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的确,此句以神取景,景中有情,可谓千古名句.然而也有人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的民居,宛若是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折射出不同民族的审美观和民族文化.白族"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住宅,像一幅由风、花、雪、月组绘而成的淡墨画,旖旎而含蓄.傣族的竹楼,像一首朦胧诗,袅娜中又有点清新.彝族的板房,像一首古老的歌,粗犷而又朴拙.利仆人们的"树窝",宛若是悬挂在大树上的蜂巢,风韵无限,谲美神秘.多少年来,巢居于"树窝"中的彝族支系利仆人的奇风,吸引了多少人前往探秘.在建国前夕的头年仲春,我有幸前往云南四角山鹤庆县境内的"陆姆"小村采风,领略了"树窝"奇趣.  相似文献   

19.
<周礼·春官·龠章>是我们研究<诗经>的重要史料."风、雅、颂"作为<诗经>的类别名称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与规定性,三者均应指演奏诗歌的不同载体."风"指口唱形式--徒歌,"雅、颂"分别指演奏的乐器.<周礼·春官·龠章>中"吹豳诗、豳雅、豳颂"之意应为用豳龠吹奏<豳风·七月>,用豳龠与雅合奏<豳风·七月>以及用豳龠与颂合奏<豳风·七月>.  相似文献   

20.
故乡二题     
张长 《大理文化》2003,(2):12-14
漕涧记 我的故乡是滇西万山丛中一个叫"漕涧"的小坝子,属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它很小,在过去一些地图上甚至找不到它的所在.它的地理位置却非常重要:是进入世界第二大峡谷--怒江大峡谷的必经之地.高黎贡山、怒山南北纵横,其间挟持怒江和澜沧江,漕涧正是在这两山两江中间.从地图上看几乎是等距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