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关于正确妥善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外许多思想家都进行过阐说.该文以<论语>和<友论>的思想资料作为基础,论说了孔子与利玛窦通过人生实践而总结出来的交友原则,指出他们的人伦观都表现出人道主义精神和伟大的道德力量.同时,由于中西文化背景和生活空间的不同,两人的人伦观在实践层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孔子和马克思的思想在当时的时代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时至今日,仍有很多思想值得我们学习研究。这也是本文写作的目的,因此,围绕孔子人伦观和马克思社会关系论展开对比,不是要得出孰优孰劣结论,而是根据"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研究方法说明孔子人伦观和马克思社会关系论的关联性,强调二者对我们今天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亦辉 《成人教育》2009,29(6):92-93
在《武王伐纣平话》和《列国志传》中,对殷郊形象的刻画虽有文野之别,但都是反殷归周的义士。较之《平话》和《志传》,《封神演义》中的殷郊、殷洪形象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他们虽然违逆天意民心,背弃师嘱、自食誓言,但却成全了忠孝的名节。忠、孝、悌是人伦,反殷归周是顺天。作者在面临顺天与人伦的冲突时,取人伦而弃顺天,典型地体现了宋明理学对人伦纲常无条件地强势肯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诗经》首篇诗文《关雎》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等方面,都堪称是人伦情感教化的典范诗文,不仅为孔子所推崇,为历代学者所看重,而且也为现代人在处理恋爱情感问题方面提供了极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诗经》诗学观,集中反映在《论语》之中。孔子对《诗经》整理、选删的思想原则标准、对《诗经》外交政务交际功能、对《诗经》诸种教化功能,都有着十分精辟的论述。我们应当历史地、全面地、准确地学习、研究和把握孔子《诗经》诗学观,并使之传承光大。  相似文献   

6.
孔子所倡导的道德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以人为本的道德 ,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即“人伦”。为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他以“仁”为核心 ,提出了“爱人”、“爱亲”、“忠恕”、“礼让”、“信义”等道德原则和规范  相似文献   

7.
3宗法人伦制度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基本特点。它的形成具有极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宗法人快制度具有二元对立统一性。“礼”是宗法人伦制的形式规定。“仁”是贯穿于宗法人伦之中的精神实质或思想原理。它们共同维护着宗法人伦制度。孔子对“礼”、“仁”的反思是在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孔子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历史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语》是记录孔子思想的最忠实的文本,大部分篇幅都比较易读。而两千多年来,在人们对它丰富的思想观念内涵体系做过的大量解读中,依天命、天时为人伦的时间观念经常被人忽略;而《论语》得出这一观念的思路则来源于充斥了整个遥远的古代社会,绝地天通的巫祝卜史们所掌握的关于天、地、人的象征知识。理解,梳理《论语》一书中体现的时间观念及其形成的思想源头有助于我们把握孔子以及儒家思想的内核。  相似文献   

9.
《交友论》是利玛窦与中国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融合儒家,尤其当时处于学术界主流地位的阳明心学友谊观而撰写的。利玛窦在创作《交友论》之前,一直与阳明学者有着深刻而广泛的交往。在写作《交友论》时,他有意识吸收阳明学友谊观的思想资源,在消解中世纪哲学友谊观的神学色彩的基础上,突出其德行内容和超越血缘亲情的特性,从而实现了与阳明学的沟通,使明代士大夫更容易接受西方文化,迈出了融汇中西文化成功一步。  相似文献   

10.
以传统观点视之,作为知识分子的鲁迅的立人思想,某种意义上是中国君子人格独立追求的现代显形;而以今人视角来看,孔子的成仁思想,则有着浓厚的人道主义光辉.鲁迅与孔子关于人以及人伦的思考着眼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1.
礼乐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显著特点。《诗经》是中国古代教育最为重要的源典著作,其教育价值主要体现为厚人伦,美风俗;观风俗,知得失;明美刺,倡温柔。《诗经》不仅对先秦人们的家庭伦理、言语行为、政事外交、文化交流影响甚巨,同时也对后代中国的教育制度、思想和教育方法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人伦道德是语文人文内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科书在语文人伦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我从选材思想和选材篇目两个方面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人伦篇目作一梳理,以总结出其成功与不足,为教材编写者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论语》文本形式的问答构成与孔子的古文化观和民主教育思想有关;文本形式的灵活性与孔子哲学思想的系统性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人伦关系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始点、初始边界,也是德育的始点和初始边界。人伦是人类生命利己本能的智慧发展,伴随着人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优先顺序的认识而产生,"人理"与"伦序"关系的确认,既反映了"人伦"与"道德规范"的一体化建构,同时也证明了"明人伦"是德育的逻辑起点。"明人伦"是儒家人伦德育观的核心理念,把人伦关系的协调建立于自我内心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是其关键。从德育的发生和德育的实践功能维度上看,德育应当回归于"明人伦"的价值坐标原点。  相似文献   

15.
《尚书》具有浓厚的政治、道德教化色彩。后世无不重视对《书》的学习,主要原因即在于此。早在孔子之时,已经实施系统的《书》教。孔子《书》教是一个以“疏通知远”为目的,以德治、仁义为核心,包含德主刑辅、尊贤重民、礼治伦理、君子人格等思想内容的王道政治教化体系。孔子《书》教对早期儒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孔子晚年思想的飞跃,对他的哲学思想、科学思想和政治思想,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而其思想的飞跃实来自于学《易》  相似文献   

17.
人性问题也是藏族历来关注的重要话题。民谚、《礼仪问答卷》和藏传佛教中无时不在闪烁着藏族丰富的人伦思想的光芒。人性本善,但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其善或恶或至善,藏族人民把精神活动中的终极关怀注于挖掘人性“善”的潜力,发扬人的本质的美,这是藏族人伦思想中心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环境规划》课程教学的方法与实践,提出了在《环境规划》教学中突出思想方法、技术方法、案例分析和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观与教学措施。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法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谶纬是图谶和纬书的合一,本非一类,谶出现较早,纬起源于西汉末期。《文心雕龙》和《论衡》都表达了对谶纬的看法,却有很大反差。刘勰、王充经学思想的不同是他们谶纬观差异的基础,《文心雕龙·正纬》篇不录王充即缘于此。《文心雕龙》和《论衡》分别着眼于文章写作与"疾虚妄",他们的谶纬观都是超越时代的。  相似文献   

20.
《论语》是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献,但不是研究孔子的唯一文献依据。孔子本人首先是一个礼学家,然后才是一个道德教育家,他的道德教育是为重建礼制秩序服务的。孔子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是重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政治伦理秩序,为此他开门授徒,对弟子讲述礼仪,阐述礼义,最终形成了以重建礼制秩序为核心内容、以礼乐刑政为施政纲领、以心性道德修养为立国基础、以畏天命远鬼神敬亡亲为宗教态度、以“中”“和”为思想方法、以优先发展教育为治国要务、以文献古籍为制礼依据的一套完整的礼学治国思想体系。现存的孔子研究文献主要有《论语》《礼记》《大戴礼记》《孝经》《仪礼》以及上博简中的七十子作品等等,这些都可以视为礼学文献,其中《仪礼》和大小戴《礼记》中那些记载礼仪的篇章居于主干地位,而《论语》《孝经》、大小戴《礼记》中讲述礼义的文献以及近年出土的孔子师徒文献都是礼学传记。从这个角度来看,《论语》只是孔子礼学的重要传记。《论语》所记载的主要是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仅凭一部《论语》来研究孔子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