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社会,人们随手打开电视呈现的电视节目形式多种多样,我们可以根据电视节目的内容及性质对其大致分为纪实类和艺术类两种。纪实类的拍摄作品主要分为:电视新闻类如《新闻联播》《朝闻天下》,电视纪录片类如《大国崛起》《我们走在大路上》,电视纪实类专栏节目如《东方时空》《新闻1+1》等,而根据节目拍摄现场的不同特点又可分为演播室类摄像和外景类摄像,电视节目不同,其拍摄方式也不尽相同,对电视摄像人员提出的拍摄方式要求也不同——要求摄像记者在纷繁复杂的电视新闻节目拍摄中掌握精准化的摄像技巧才能顺利高效地完成拍摄任务。  相似文献   

2.
编者的话     
编者的话从现场短新闻、录音报道、深度报道,到电视纪实片、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广播电视新闻在实践中边摸索边总结,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了独具广播电视特色的自己的路。今年6月,全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研讨会在济南召开,中央两台和14家省级电台、电视...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视媒体的日趋走向成熟,现场同期采访已成为一些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一些评论性专题节目,更是大量采用被采访对象的同期声。让各类人物走上屏幕,向观众叙述新闻事实,或发表对某件事情的看法与评论,增加了新闻的可信度,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同时这也  相似文献   

4.
电视转播车是一种特别的车辆,可以实时播出节目还可以现场制作等。而电视播车系统是一个微型的电台,拥有完整的现场拍摄和制作转播单位,因为比较灵活,使得各个电视台都采用了这种方法,电视转播车也变成了新闻、体育和综艺的重要手段。围绕高清信号电视播车系统的构成和技术应用进行阐述,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5.
陶涛 《声屏世界》2013,(11):58-58
对于电视摄像来说.画面思维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其拍摄画面成败的关键.那些在新闻现场不运用画面思维的摄像往往无法捕捉到新闻现场的动人细节。电视摄像的画面思维能力包括对画面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当电视以一种新媒体的形象出现在公众眼前时,多机拍摄就是最主要的制作手段。今天,随着电视节目形态的不断发展,多机拍摄作为一种现场节目制作手段,已经广泛地渗透于各种类型的节目中。这些不同位置的摄像机各司其职地为我们多角度地呈现了整个节目现场各个角落的精彩画面。这些画面所体现的正是隐藏在画面背后的导播和摄像问看得见的默契。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发展,电视评论中的专家效应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所谓专家效应,就是指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各方面的权威人士,参与到电视评论性节目中来,就某一新闻事件、现象或问题,发表观点,提出意见,进行评论,以自己独到的见解影响受众,从而成为电视评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焦点访谈》等新闻评论性节目,准确地说,应该是新闻述评性节目。它们大多结合某一新闻事实,在电视评论员(即记者)的引导下,展开评述,让各界人士发表观点,最终论证出节目的主题思想来.在这一论证过程中,专家的评说起着举足轻…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摄像是电视新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电视摄像工作者的摄像能力直接影响到电视新闻画面的质量,画面的内容、画面的质量都对电视新闻报道有着致命的影响。如何在面对重大新闻采访时准确找准拍摄画面,如何提升拍摄质量和速度成为新闻摄像从业者不断探索的问题。因此,本篇就对电视新闻拍摄的基本要求和拍摄技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电视新闻摄像的基本现状、基本要求以及新闻摄像技巧。  相似文献   

9.
新闻画面是电视新闻内容的体现,如何在屏幕方寸之间传递大千世界的众多视觉信息,并且使其充满艺术魅力,这就是摄像师的追求。笔者在多年的拍摄实践中不断思考,认为电视新闻摄像工作要进一步提高拍摄水平,应注意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一、知己知彼,深入新闻现场新闻转瞬即逝,变化中的新闻现场一去不回,事件经过成为历史。电视新闻前期拍摄的到位与否直接影响着新闻报道质量,电视摄像记者成为电视新闻报道中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要完成一个高质量的新闻报道,电  相似文献   

10.
看得见的默契——导播和摄像工作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电视以一种新媒体的形象出现在公众眼前时,多机拍摄就是最主要的制作手段。今天,随着电视节目形态的不断发展,多机拍摄作为一种现场节目制作手段,已经广泛地渗透于各种类型的节目中。这些不同位置的摄像机各司其职地为我们多角度地呈现了整个节目现场各个角落的精彩画面。这些画面所体现的正是隐藏在画面背后的导播和摄像间看得见的默契。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 ,是电视台的旗帜与喉舌 ,表明电视台对新闻事实的立场、观点。电视评论性节目是电视指导群众生活与工作的重要报道形式。当前各级电视台越来越重视评论性报道 ,电视新闻报道和电视新闻评论互相配合 ,已成为电视传播媒介引导社会舆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形象化是电视新闻评论有别于报纸、广播评论的特征。我国电视新闻刚刚起步时 ,电视评论只有“编者的话”、“编后语”等小言论 ,都是播音员口播 ,缺乏电视特色 ,也缺乏评论的深度。因为电视新闻长于报道具体的、可视的、动态的、现在的、进行中的 ,事件性的事实 ,而短于…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的保存和信息传播取决于讯息技术的进步,在当今新闻信息传递中,新闻传播不再局限于人力的传播。在21世纪的今天,伴随着高科技的快速发展,电视摄像技术在新闻传播中显得特别重要,近年来,电视传播已经广泛应用到新闻传播中,成为传播主要的手段,同时电视摄像技术通过对新闻现场的进行真实面貌还原,从侧面为电视新闻的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本文主要通过对电视摄像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从而为电视摄像技术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专题片、栏目类节目中视频画面是由若干个镜头组成的,现场拍摄到的每一个镜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组新闻或一部专题片和一档栏目的质量,甚至影响到整个频道的收视率。基于此,重点研究电视画面构图和拍摄运动画面时应注意的问题,以期能够为电视摄像同仁们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业的迅猛发展,在当今时代各种信息的接收也越来越便利,从最初的只能听到声音而看不到画面的收音机,发展到电视、电脑等.新闻和纪录片等传播信息的手段也应运而生.而如此生动、具体的画面的呈现,也必然离不开摄像这门专业技术.正是因为有摄像师扛着摄像机辛苦的拍摄,我们才有机会在电视上看到各种纪录片以及新闻,接收到这么多的信息.但是,我们很多人所认识的摄像,仅仅是只要会摄像就可以,单纯的看到摄像机去拍摄,认为只要具备拍摄的技术,就可以承担拍摄的工作.因此,我们也就忽略了摄像的种类,不同摄像活动的差别.本文主要针对新闻摄像与纪录片摄像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来分析它们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5.
时下,电视评论性节目在众媒体的同类型报道中已可谓独领风骚,显示出了空前的魅力。昨日的“焦点访谈”往往成为今日的“百姓话题”。而长驻观众心中的往往是那些精彩的采访段落。在电视镜头前,面对记者的发问,一些人或支支吾吾,不知所云;或大言不惭,丑态百出;或恼羞成怒,拂袖而去。令人看罢,不禁拍案叫绝,大有酣畅淋漓之感。究其原因,这也是电视评论性节目本身的特性使然。这种类型的电视报道不同于新闻或专题,其同期声的运用在整个节目中往往要占很大比重。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访谈质量的高低往往直接决定着一期电视评论性节目的成败。笔者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一点关于电视评论性节目采访的心得,在此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电视经过近30年的发展,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也从原先的高收视点的收视率,向平稳点的收视率徘徊不前转移,此问题,引发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在中国大陆土壤不易生根结果的评论性节目,已无任何辉煌而言,但随着国家新闻体制改革的深入,2014年中国大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收视率和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似乎,原先曾吸引观众眼球,针砭时弊的评论性节目又回归荧屏,但在部分电视媒体一些原本定位舆论监督的新闻评  相似文献   

17.
电视摄像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这档节目质量和收视率的高低,除此之外,电视摄像的质量又与拍摄技巧紧密相关,所以说,电视摄像、拍摄技巧、电视节目质量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电视摄像的拍摄技巧并没有受到太大重视,致使电视拍摄技巧水平难以提升,降低了整个摄像品质,致使电视节目质量长期处于较低层次。本文分析了当下电视摄像拍摄技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加强电视摄像拍摄技巧的方略,力求提升电视节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赣州有线台《新闻观察》栏目自97年7月1日创办开播,坚持深入基层、贴进生活、捕捉社会热点、评谈百姓话题、弘扬社会典型,成为当地较有影响的新闻评论性栏目。作为该栏目的一名主要记者,笔者结合自己策划、采访拍摄、到编辑制作节目的经历感受,谈几点关于新闻评论性栏目如何突出其栏目意识和电视个性的粗浅体会。一、选择栏目定位导向,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新形势下党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党的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新闻观察》立足“帮忙不添乱”、讲政治、讲正气的原则,开播之始就力主摆脱…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新闻评论性节目在电视荧屏上异军突起,缘于它与众不同的包容性和渗透力,缘于它敢于直面改革进程中遇到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不退缩的精神,从而打破了多年来电视言论近乎沉寂的状态。 如今,这种以深刻性和思想性见长的新闻评论性节目已趋成熟,并且成功地演化成为电视新闻报道的又一特有优势。那么电视新闻评论有哪些个性特征?我以为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20.
周南岚 《视听界》2010,(5):101-102
近几年,在技术方面,电视摄像全面进入高清时代,摄像手段的同步更新迫在眉睫,与普通标清电视清晰度不同的曝光技术、聚焦技术、照明技术、后期高清输录设备都要有符合高清的技术调整。在节目方面,一般的常用摄像手段已经不能满足节目形式与内容的要求。2009年和2010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刘谦的魔术节目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不过,由于魔术表演对在高速运动下捕捉细节、在变化的舞台灯光和环境灯光下变换焦点有诸多要求,尽管节目预先对摄像手段进行了策划和设计,但在播出时还是多次出现了镜头失焦、用错景别、镜头切换跟不上等问题,大大削弱了节目的效果。体育节目也常常出现镜头跟不上运动员,或是拍摄不到最有效果的画面。这些都说明电视节目的摄像手段应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