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日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爱情的主题更是如此.文章比较的两部作品都记录了少男少女自我心灵的吟唱,他们将自己最纯美的心都奉献给了爱情,他们无怨于青春,因为他们爱过,生活过.  相似文献   

2.
汤显祖的《牡丹亭》和王实甫的《西厢记》并称“爱情双璧”,二者都是以青年男女大胆主动追求美满婚姻爱情、反对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和压抑为主题。他们的敌对势力异常强大,尽管杜丽娘与崔莺莺、柳梦梅与张生、春香与红娘在性格上千差万别,但他们最终都通过共同的奋斗与合作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使有情人终成眷属,其中有着新的文化内涵和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名作家叶辛在世纪之交连续创作了两个中篇小说《爱情世纪末》和《爱情跨世纪》,自称意在表现跨世纪一代青年全新的爱情观。然而,作家并未完全理解和把握“新新人类”们的性爱原则,将故事写成了似新实旧的才子佳人式的爱情传奇。尤其是《爱情世纪末》,塑造了一个新旧人类都无法读解的年轻女性聂虹的形象,这显然是有违作家初衷的。  相似文献   

4.
《暮光之城》是美国作家斯蒂芬妮·梅尔写的系列小说,以贝拉和爱德华的爱情纠葛为主线,融合了西方文学中的吸血鬼文化元素,使这份唯美动人的爱情更加动人心弦。爱德华和贝拉他们替我们过着梦里的人生,向我们展示危险鲜嫩又美好的爱情,也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5.
鲁迅和巴金在创作《伤逝》和《寒夜》的时候都处在尽情享受幸福甜蜜的爱情婚姻时期。这是这两篇小说共同的创作主体背景。二者又都控诉了黑暗腐朽的旧社会,并刻画了挣扎在丑恶社会中的知识分子的悲惨遭遇。无论是子君,还是汪文宣,都没有摆脱死亡的命运。尽管他们的愿望都是卑微的,一个仅仅要求拥有自己的家庭,维持一份爱情,另一个仅仅要求为妻子、孩子和母亲提供生活的最低保证,但在那时却无法实现。对旧社会的揭露和诅咒是两篇小说的创作重心。当然,仅仅这样还流于一般。这两篇小说的重要性主要还在于它们不约而同地对知识分子的人格缺陷和人性弱点进行了勘察。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在当时社会的悲剧命运也暴露了他们自身的性格缺失。《伤逝》中的子君在与涓生同居后即淹没在平庸琐碎的日常家务中,逐渐使他们的爱情枯萎,涓生则不计后果地把无爱的真实推给对方,直接导致了子君的死亡;《寒夜》中的曾树生只顾自己的自由和享受,在丈夫生病的过程中没有尽到做妻子的责任,而汪文宣,作为深爱妻子和母亲的丈夫和儿子,被婆媳之间无休止的战争和现实生活的重负压垮,他表现出来的懦弱和无能也是让人又怜又恨的。  相似文献   

6.
《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中西方文学史上的经典爱情名著,都出现在16世纪90年代,都以不同方式阐释相似的爱情故事。文章试图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以揭示两个剧本在描写至真爱情方面的相似之处。通过对这两个剧本的对比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爱情观的异同,他们的爱情观的许多方面直至今天都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伤逝》和《离婚》都表现了主人公对具有现代性因素的爱情的追求。涓生认可的“娜拉出走”的现代性价值理念和老李对诗意的追求也都是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现代性追求。这种追求最终的理想破灭使主人公遭遇困境。他们选择的不同的应对方式体现了作的生命哲学:鲁迅反抗绝望,老舍选离困境。原因有化因素、心理因素和人格因素。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伤逝》和巴金的《寒夜》成书于不同年代,反映了两代知识分子在特定时代语境下的爱情困境。两部小说因对知识分子情感世界的关注而产生交集。除此之外,它们对于爱情故事的悲剧性建构的内在视角也是一致的,具有互文性质。作品都从知识分子的爱情生活切入,从"情为何物""情何以堪""情以何寄"等方面呈现他们相爱、相守到生死相离的悲剧性过程。他们对于爱情悲剧的书写关涉到中国启蒙思想传播语境下知识分子追求婚恋自由的诸般复杂因素,同时又蕴含着超越情感上升到形而上层面的哲理性思考,对于当下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章通过对《了不起了盖茨比》与《荆棘鸟》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比较,分析他们各自的社会背景,性格特征,各自的追求和不幸的命运,探索他们悲剧的根源,引发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在名利面前人性有时是多么脆弱!  相似文献   

10.
《伤逝》是描写知识分子的作品,也是鲁迅小说中唯一描写男女爱情的作品。它通过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故事。一方面歌颂了他们争取婚姻自主,要求个性自由的反封建精神,一方面又批判了他们没有远大理想,反以“出走”为最终目的的短浅目光;  相似文献   

11.
《伤逝》中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的发生有一定个人主观因素,即涓生的懦弱、不切实际使他们的爱情失去了经济基础;子君的不彻底使他们的爱情失去了思想基础,涓生的冷酷、自私使他们的感情出现了无法修复的裂痕。  相似文献   

12.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在西方宗教的禁欲主义压制下,爱情每每带有悲剧色彩。在西方文学伤口关于神职人员的爱情的描写中,便有了“人性”与“神性”的抗争。本文试从三部伤口诠释西方宗教下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小说《伤逝》和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是处于完全不同的时代背景的两侧爱情故事,本文从小说的故事内容和人物的性格塑造出发,论述了爱情同生存的关系,指明了这两则爱情故事在主题上的同一性:即特异语境下的爱情都必须遵循生存第一的客观规律,这是任何时期的爱情题材故事永远摆脱不掉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4.
看《当代》     
本期《当代》每篇作品都有亮点,但也都有不足之处。荆歌的《我们的爱情》(长篇)描写了一个小镇上四对青年的感情史,故事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延续到“很多年以后”,作似乎想从爱情入手,勾勒出一代青年的精神成长过程。小说生动地刻画出了几个人的性格,并在时代的变迁中写出了他们各自的情感遭际,其中既有“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团圆,也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慨,更有在金钱力量下的背叛。开头部分颇具特色,在看似漫不经心的絮语中别具匠心,具有风俗画的味道。  相似文献   

15.
王安忆与池莉通过以两个“庐山恋”文本为典范式的一系列“爱情与人”的文本,对传统爱情文本提出了置颖,对爱情的内质,模式,生存本相进行了颠覆。在艰难的重构中,显示了分队她们的努力与尴尬。她们建构的路径虽不一样,但结果都是一样的茫然。她们努力寻找,却仍无法找到通向诗意与现实协的路。虽与爱情本相偶然相遇,却很快落入现实的坚固循环的定数中,爱情的本相只乘下对诗意的茫然的向往。她们所揭示的诗意与现实紧张的关系,显示了人们走向人”之路的漫长及拯救的异常艰辛。  相似文献   

16.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佳话成为流传千古的爱情经典,他们的爱情经历了"相如琴挑""、文君夜奔"";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相如上任""、文君独守"";相如欲变""、文君智劝"";神仙眷侣、白头偕老"的历程。吹开了文君爱的心扉,开始一段生死不渝之爱的是相如的《凤求凰》,但是能使他们的爱情在濒临破裂之际得以逆转的,却是文君的《白头吟》。  相似文献   

17.
在清初剧坛上,有两部不朽的历史传奇——《长生殿》和《桃花扇》,这两部剧本产生于同一时代,都为清朝初年,面对的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大体一致,两者在许多方面都具有相似性:两者都是采用了历史题材的悲剧,都将政治主题与爱情主题有机的结合起来,都写了一段经典的男女爱情故事,贯穿全文的线索都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定情信物等等。尽管如此,两者还是存在差别的,如两者具有不同的悲剧结局,爱情与政治主题所占比重各有不同,性爱和义理在情感中的表现也各有侧重等等。  相似文献   

18.
刘兰芝与焦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过无数的男女,历来传唱不衰。他们不为威迫所屈,不为荣华所动,这种纯真的爱情在今天更显得难能可贵。可我们在赞叹他们忠贞爱情之余,也产生了一点疑惑。文中多次写到兰芝落泪,按理,焦仲卿作为刘兰芝最亲密的爱人,最应泪眼相向,可是实际上刘兰芝的眼泪却几乎一次也没有流向焦仲卿。只是在与亲同姐妹的小姑话别的一刻泣涕如雨,如江河决堤一般。只是在慈爱的母亲面前才可以无所顾忌,一任泪水滂沱。而更多的时候,刘兰芝是把悲伤留给了自己。无论是“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还是“喳喳日欲暝,愁思出门啼”,心中的委屈、羞愧、伤心、绝望都只能是独自承受。刘兰芝为什么没有靠向焦仲卿的肩膀,躲在爱人的怀里痛哭一场,这岂非咄咄怪事。原来,我们发现刘兰芝和焦仲卿是爱在分离后,经过磨难的淬炼,直至双双殉情,他们的爱情才最终获得升华,成为永恒。  相似文献   

19.
在元白研究中,对待男女之情的态度一直是争论颇大的问题,有人认为白氏深情而元氏薄情,有人认为元氏同样一往情深。本文通过对元白婚恋及《长恨歌》、《莺莺传》等作品的分析,认为元白都经历了一个由追求自由爱情到逃避自由爱情的转变过程,不同的只是完成转变时间的早与迟,从而澄清了以前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的误解。  相似文献   

20.
《母猪女郎》与《变形记》在故事类型上有相似之处,都采用了人变动物的故事类型;在主题上,也都涉及到现代社会中的异化问题。但在主题的构成中,《母猪女郎》有诸多不同于《变形记》的地方,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爱情、政治等,并对相同问题也作了不同的处理,这表现出作家对同一主题的不同理解及对现实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