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要由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处理、传播和开发利用为主转向对知识资源的获取、组织、创新和开发利用为主,即实现管理模式由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的转变.知识领航是图书馆进行知识管理与其它行业进行知识管理的最大不同之处,是知识管理的具体服务.本文指出,通过高校图书馆管理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的分析,提出新的管理机制的设想及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信息资源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拥政 《现代情报》2007,27(5):61-63
循环经济的实现离不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无论是在传统工业经济时代还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在信息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重要的今天,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循环经济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正> 县域资源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县域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县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我国农村正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经济发展高度依赖于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绝大多数县域都把资源开发作为县域经济的增长点,县域(自然)资源及其开发状况往往决定着一个县域的产业结构状况。从这种意义上考虑,能否实现对县域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实际上是关系到县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自然资源、劳力资源、科技知识,是发展经济不可缺少的三大资源。这三大资源的产生和充分结合,依赖于社会经济整体结构中各环节在良好协调中相互开发和交流。笔者把各环节与整体的关系,列成社会经济循环模型(见图1),从中可以清楚看到: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有三个功能,(1)扩大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从而开发着自然界的有用性,使自然物质成为可被用来发展经济的自然资源;(2)提高生产工艺技术水平;(3)生产新的知识补充和更新教育内容。教育通过传授科技知识,为社会经济生产劳动智力。医疗保健、服务行业、生活消  相似文献   

5.
信息资源:未来经济活动中的资源占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是能够创造财富的存在物,是决定经济活动发展进程的关键因素。资源占有是经济活动产生并存在的根本原因。自然资源、货币资源、信息资源是经济活动不同发展时期所追求的不同性质的主要目标。信息资源占有可以实现对未来经济活动的控制,所以,占领信息资源制高点,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周应萍 《情报杂志》2007,26(12):145-146,149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本文探讨了陕西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促进陕西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然资源利用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是资源大国,但按人均占有量计,又可称资源小国。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资源供给始终是最基本的矛盾。本文分析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态势、开发利用现状,主张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战备思想和7项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8.
西藏自治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科学数据库建设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兴宝 《西藏科技》2001,(10):30-32
本文简述了西藏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以及西藏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并对西藏地理信息系统所收集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特色城镇、分区社会经济、分县社会经济、藏医藏药、气候及动植物等数据进行了系统叙述;同时还对西藏自治区科技项目数据库、西藏自治区科技成果数据库、西藏自治区科技文献布局数据库、西藏自治区科技文摘数据库等一系列西藏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9.
自然资源的有限和知识资源的无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兆良 《资源科学》2000,22(2):13-18
自然资源在时间、空间、数量上是有限的,人类由于技术、经济条件所限,在社会一定时期内所能认识和利用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在人类历史中尤其从工业社会以来对地球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掠夺和损坏已至极限,出现了资源危机、生态危机。文章还论述了什么是知识,知识特点和作用。因为人类的智慧是无限的,作为人类智慧的成果知识也是无限的,因此,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能力是无限的,对所需资源的替代能力,以及改造已被破坏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新资源的能力是无限的。所以人类反省过去,思考未来,不能无忧,也不必过虑。一方面要节约资源、珍惜资源,另一方向要坚持从科技发展中解决资源供需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0.
1 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制度 社会经济发展史表明,知识产权制度诞生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由于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以及由此引发的对自然资源的争夺,产生了对技术创新的强大社会需求,任何社会都将发生争夺这种需求的竞争,社会要保持经济活动的有序,就必须制定出指导和调节竞争的规则和约定。以动力机械的发明和改进为标志的近代技术革命,促使社会经济的重大发展,也使技术知识本身成为一种资源,一种比自然资源更为稀缺的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精神,天津市于1999年12月29日召开了技术创新大会.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在会上作了题为<迎接战略转折,投入发展高技术产业新战役>的报告.  相似文献   

12.
刘长平 《科教文汇》2012,(12):101-102
从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出发,结合新课程理念,介绍自己在现行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种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3.
本刊创刊至今仅两个春秋,却荣幸地跨越了两个千年,迎着新世纪的曙光迈进了崭新的!"世纪。值此辞旧迎新,万象更新之际,谨向广大读者和全国各条战线上的同仁以及关心、支持本刊的朋友们致以诚挚的感谢和新世纪最美好的祝福!感谢你们不分严寒酷暑,伏案疾笔,字斟句酌,为本刊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可读性强、质量高、可借鉴的稿件。没有你们的关爱,本刊就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祝愿你们在新的千年里,励精图治、大展宏图、再创佳绩!回顾过去的两年,我刊恪守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思想,以贯彻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办…  相似文献   

14.
张春玲 《情报杂志》1999,18(3):6-7,10
通过对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的比较研究,详细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知识经济是在信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及更高层次后产生的新阶段与新概念。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和政府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财务收支审计已无法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开展效益审计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效益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中心,是当今世界审计的主流,也是我国现在和以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政府审计工作的重点。文章从效益审计内涵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开展效益审计的必然性,并提出发展我国效益审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该文旨在通过分析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国家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新挑战,分析高校思政课在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形式、教学考评、教学模式上的转化,实现思政课教学的创新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首钢集团是从事钢铁冶炼、采矿、机械、电子、建筑、房地产、服务业、海外贸易等多种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首钢集团以首钢总公司为母公司,下属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钢新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首钢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8.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专利标准化战略制定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与环境的双重困局,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我国开展自主研发的汽车企业期望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真正实现"弯道超车",掌握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是根本之道,并在核心专利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努力将其通过法定程序制定为同行业产品生产的技术标准。本文旨在分析我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专利现状,提出成功实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垄断化的竞争战略,掌握全球市场竞争优势,争取商业利润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20.
The Principles of Fair Information Practice are almost three decades old and need to be broadened to take account of new technologies for collect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such as drug testing, video cameras, electronic location monitoring, and the Internet. I argue that the ethics of a surveillance activity must be judged according to the means, the context and conditions of data collection, and the uses/goals, and suggest 29 questions related to this. The more one can answer these questions in a way that affirms the underlying principle (or a condition supportive of it), the more ethical the use of a tactic is likely to be. Four conditions are identified that, when breached, are likely to violate an individual's reasonable expectation of privacy. Respect for the dignity of the person is a central factor and emphasis is put on the avoidance of harm, validity, trust, notice, and permission when crossing personal bord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