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当前,翻译多媒体转向愈发明显,传递文化信息的形式更多的以符号出现,因此,对于符号在使用和转换过程中打破地域局限、传播文化方面的探讨研究,有助于深入并拓宽方言翻译策略以及过程研究提供新的思考维度。文章认为,意象在跨语符号转换中经过多元化的意义阐释能呈现文化因素,并有效避免模糊意义的干扰,使特定读者达到意义的共情效果。  相似文献   

2.
文化意象是在一定文化环境下生成的一种文化符号,具有独特的文化含义和很强的语境适应性。元杂剧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象,例如,宫调、曲牌、典故以及人名等。对元杂剧文化意象的译介有利于中国古典文化广泛、深入地传播。本文在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指导之下对元杂剧的三个中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三类文化意象的英译策略,以期为文化意象的翻译实践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语境包括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在翻译中对译文文本的生成具有制约作用。从跨文化研究的视角对徽州楹联的文化语境进行深入分析,力求对徽州楹联的文化意象进行合理定位,探讨在汉译英翻译过程中如何准确传递其特定的民族文化意象,采取保留形象直译、保留形象加注、改换形象意译、舍弃形象意译四种翻译策略传达原作的地域文化特色,力求做到"文化传真"。  相似文献   

4.
语境包括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在翻译中对译文文本的生成具有制约作用.从跨文化研究的视角对徽州楹联的文化语境进行深入分析,力求对徽州楹联的文化意象进行合理定位,探讨在汉译英翻译过程中如何准确传递其特定的民族文化意象,采取保留形象直译、保留形象加注、改换形象意译、舍弃形象意译四种翻译策略传达原作的地域文化特色,力求做到“文化传真”.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语境下,翻译已成为一种文化手段,它所面临的已不仅仅是文本的转换,它更是文化的转换,包含了不同思维、生活方式的对抗与融合。在翻译中保持本民族异质文化的特色和生命力已成为全球化语境下人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框架语义学作为一种意义理论综合性地考虑了包括语境、原型、感知以及个体经验等元素,并为语义构建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解释,因而对于翻译研究具有相当的解释力和应用价值。由于一些文化意象对于特定民族具有唯一性,会给译者翻译带来困难。此时译者可以充分调动其主体性,运用由框架语义学中的视角转换概念所构建的创造性翻译策略完成意象传递,力求让目标意象与原意象之间实现功能或语用对等。  相似文献   

7.
文化语境属于一个语言学范畴,它对语言使用与语言功能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多年以来,文化语境都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并吸引他们不断深入研究.每一个言语社团都有其独特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而文化语境就是这些反映特定言语社团特征的方式与因素所构成的.翻译是言语的交际活动,译者不仅仅要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还要满足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读者的要求.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因此翻译会不可避免的受文化语境的影响.而且,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它对翻译的合理性、恰当性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我们就对语境、文化语境、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以及文化语境下的翻译策略进行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8.
李青 《海外英语》2013,(16):116-117
水浒108将绰号中蕴含丰富的文化意象。在翻译时,如何传达这些意象的文化内涵是绰号翻译的关键。文章从文化语境的视角出发,以沙博理的绰号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绰号中意象的翻译,并总结出成功的意象翻译要实现原文在译文中的文化语境重构。  相似文献   

9.
水浒108将绰号中蕴含丰富的文化意象。在翻译时,如何传达这些意象的文化内涵是绰号翻译的关键。文章从文化语境的视角出发,以沙博理的绰号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绰号中意象的翻译,并总结出成功的意象翻译要实现原文在译文中的文化语境重构。  相似文献   

10.
文学意象翻译是《诗经》英译的重点和难点。鸟意象在《诗经》意象群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类的生活特点和思维习惯。符号语言学强调符号和文化的关系,以源语语用意义为核心。在以《诗经》中鸟的飞、鸣、羽、巢意象为研究切入点,对比亚瑟·韦利和埃兹拉·庞德的鸟意象英译文后可以发现,韦利译本比庞德译本更加注重符号转换。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照顾语言文化差异,保证意象的语用意义和指称意义均得以恰当传达。  相似文献   

11.
以图像的信息安全问题为背景,提出了一种新的广义Gray码,讨论了该码在数字图像置乱中的应用.实验表明该序码变换在数字图像置乱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基于曲面拟合的QR码图像预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曲面拟合技术的图像二值化方法采用二雏二阶多项式拟合曲面对QR码背景图像进行曲面拟合和图像分割。实验证明,该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光照不均条件下获取QR码图像的二值化问题。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语境下"狼"形象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异彩纷呈的后现代语境下,作为食肉动物的“狼”频频出现于艺术领域。该形象改变了传统文化中单一的文化内涵,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从残忍、贪婪、狡诈的代名词到人类内在精神依托的艺术文化符号;从为人忽视的可憎形象到消费社会倍受欢迎的文化亮点;从主体理性桎梏的对象到艺术解构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以"五行"文化特性建构人物形象,这是中国古代部分小说人物形象叙事的一种特殊方式。"五行"之特性影响着人物思想、性格的特性生成,使其成为人物形象叙事的重要原型密码。其中猪八戒与林黛玉属"木",其思想、性格具有"木"的文化特性,揭示出"五行"作为文化密码对两个人物形象塑造的深层影响;但两个形象的文化意义、美学意义有所不同:猪八戒是感性的厚重,林黛玉是灵性的升华;猪八戒是喜剧,林黛玉是悲剧。这不仅反映出两部作品思想意蕴的差异,也体现了两部作品美学旨趣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针对制鞋行业中鞋帮缝制自动化水平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实现由图像格式到图形格式转化,再由图形格式文件生成数控代码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摄像机拍摄鞋帮面图像,经图像处理且运用矢量化算法可实现图像到图形的转换,形成的图形文件经过轮廓偏置处理及后置处理之后生成NC代码,并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6.
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强调主体对受体的反应,而习语翻译过程应注重文化因素在人的头脑中所映射的文化意象的转换。异质同构和文化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说明文化意象的可转换性,而概念空缺使其存在局限性。在些理论基础上,本文分析习语翻译过程中文化意象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交际中信息的传递是在语境中实现的,离开了语境,符号就没有了意义,不能传递任何信息。翻译是译者把原语文本中的语码在其特定语境中传递的信息用译语语码准确地传递给译语文化中的读者,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无论是对原语的理解还是译语的产出,都离不开语境。本文就语境对翻译的影响和制约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认知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DFT&DCT的概念,主要变换形式及在图像通信系统中的现状,通过分析DCT讨论了离散余弦函数编码技术在图像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对灰度非线性转换算法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粒群算法的图像对比度自适应变化算法,将改进的微粒群算法进行测试,并且为了在图像增强中取得好的效果,将改进的算法图像在对比度增强中引入,从而实现对比度的自适应变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