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确区分犯两类错误的概率以及概率值一直是假设检验问题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在学习假设检验相关理论知识时,最容易产生困惑的一部分内容.那么,教学中应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区分犯两类错误的概率以及概率值呢?在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讨论,希望借此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2.
基于认知理论的中学概率教学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率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概率教学可遵循以下原则:认识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体会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通过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发展随机观念;强调归纳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确定合理的解题策略;引导学生一题多解,让学生感受求解概率问题方法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引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增强学生学概率用概率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3.
频率与概率     
“概率”的概念是中学生最难以理解的概念之一 ,也许是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最困难的概念 .概率的概念常常用频率的稳定性来引入 ,理解频率的稳定性与概率的关系是理解概率概念的关键 .这里 ,就有关的问题作一介绍 ,供老师们作教学的参考 .1 频率稳定性恩格斯指出 :“在表面上  相似文献   

4.
条件概率是概率的一个重要内容,探讨条件概率易错点,能帮助学生走出误区,提高学生解决条件概率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15,(6):108-110
K-means算法是一种基于划分的方法,该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的选取依赖性极大,初始中心值的不同导致聚类效果不稳定.为此,本文利用几何概率的思想,认为每个数据点都是等概率的存在于数据集,通过计算每个数据点的点概率值,结合距离因素,选择K个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实验证明,改进后的K-means算法聚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以204名7~9年级学生为被试考察概率比较的策略及其发展.结果表明,7~9年级学生在概率比较任务中主要表现出两种正确策略和5种朴素策略.其中,正确策略如"基于精确的样本空间"的使用频率随年级逐级递增;朴素策略如"认为概率无法预测和量化"、"基于数量或比例关系"、"第I类等可能性偏见"等的使用频率随年级逐级减少,而"基于模糊的样本空间"、"第II类等可能性偏见"等的使用频率随年级不降反升.对教学的建议有:针对性地消除学生的错误策略;加强学生对于古典概率"理论先验性"和"可度量性"的理解;通过直观图示发展学生对复杂事件概率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陈静  綦春霞 《数学教学研究》2012,31(4):51-53,62
概率素养是数学素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本文通过由11道题组成的一组测试题,来测查初中生的概率素养.测试结果表明:学生在概率计算方面表现最好,其次是频率与概率、概率含义,概率预测方面表现处于中等水平,表现较差的是随机观念.教学中应加强对随机观念的渗透,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的概率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8.
对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中概率内容的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频率出发引出概率概念和把统计与概率相互融合的处理,比较符合信息时代的概率定义,能够体现《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北师大版与华东师大版两套中学数学新教材,在处理理论概率与实验概率的关系、统计与概率的联系这两个根本问题上,存在着差别.北师大版统计初步内容靠近描述统计学,统计与概率是分开的,联系不密切.华东师大版统计初步内容靠近推断统计学,统计与概率是密切联系、相互融合的.关于统计与概率教材可按如下原则处理:(1)以数据处理为主线,将统计和概率结合起来.(2)教材中出现的统计数据,尽可能不用或少用固定的记录数据,多用随机实验或随机抽样所得数据.(3)比较固定数据的平均值与随机数据的平均值,注意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第三学段“概率”的学习提出了如下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2.通过试验获得事件发生的概率,知道大量重复试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的估计值;3.通过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华东师大版第三学段教材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安排了“概率”的学习内容.本章是在对七年级下册“随机事件”及“随机事件发生的机会(可能性)有大小”有了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用试验的方法定量地估计机会的大小.随后,八年级下册教材将借助列表和画树状图列举一类随机事件所有等可能的结果,进而通过计算进行机会大小的比较.最后,在九年级上册以“概率的含义及预测”结束义务教育阶段“概率”的全部内容.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及本章教学内容在整个内容体系中的作用,笔者认为本章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表面上看,本章仅仅是让学生学会通过试验的方法用频率估计机会,但教学内容有其丰富的数学内涵,教师应很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具体来说,应重点把握如下几个方面——1.用频率估计机会的理论依据机会(可能性)是人们的一种生活...  相似文献   

10.
<正>概率是统计学的理论基础,同时概率的定义是研究概率的基本性质必不可少的内容.知道了概率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才能开展对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学习,因此,概率是重要的知识点.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注意突出强调概率的意义,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概率,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并且对概率与频率之间的关系揭示也不够.因此,本次教学设计采用概念课教学方式,并以问题驱动教学,着重让学生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概率与频率的关系.一、教材分析"随机事件的概率"是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论证暴雨选样间的频率转换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以及合理的频率转换模型,对福建省9个市49座城镇雨量观测站实测的资料进行分析计算,以离差绝对值和、离差平方和以及Nash-Sutcliffe作为误差评定标准,分别计算各自的暴雨设计值的离差绝对值和、离差平方和和NSE值。最后分别计算49个站点不同历时离差绝对值和平均值、离差平方和平均值以及NSE值平均值。计算结果表明:P-Ⅲ型分布是短历时暴雨最佳拟合线型,配合模型2,可以作为福建省城市暴雨频率转换关系式。  相似文献   

12.
<正>概率是高中数学的重要模块之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接触到许多与概率有关的事件,风险判断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运用概率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正确的风险判断,进而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实现收益的增长.通过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概率是指对某一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衡量,一般情况下,我们用0-1范围的数值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进行度量;当概率值越接近于0时,说明该事件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频率和概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事件发生的概率是一个确定的值,而频率是不确定的.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大小,当实验次数较少时,频率的大小摇摆不定,当实验次数增大时,频率的大小波动变小,逐渐稳定在概率附近,此时它会非常接近于概率,但不一定会相等.我们通常利用概率来预测不确定事件进行多次试验后频率的稳定值;  相似文献   

14.
以“概率与频率”一课为例,借助GeoGebra软件,设计了对频率与概率意义的直观认识、通过试验认识频率的稳定性、认识频率与概率的本质区别、通过软件模拟认识频率的稳定性和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尝试通过新的技术和理念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逻辑推理、数据分析等素养.  相似文献   

15.
一.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步骤 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应按下述三个步骤进行: (1)明确随机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以及取每个值所表示的意义; (2)利用概率的有关知识,求出随机变量取每个值的概率; (3)按规范形式写出分布列,并注意用分布列的两条性质检验所求的分布列或某事件的概率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16.
概率是新课程中的热点内容,在概率教学中,适当说明构造概率模型在解题中的运用,体现概率与其它数学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概率知识的理解,都是很有裨益的.最值问题是中学数学常见问题,文[1]利用向量简捷巧妙的解决了一类最值问题,本文将另辟蹊径,利用一个概率定理求此类最值,以此展示解决此类问题的概率视角,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频率与概率,是在概率的基础上进行的分两步和三步的概率,因而需要用树状图或列表的方式进行表示.我们通常用一个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中考中常见的考查方式有以下几种:一、直接利用概率进行填空或运算例:如右图是一副扑克牌中取出的两组牌,分别是黑桃1、2、3、4和方块1、2、3、4,将它们背面朝上分别重新洗牌后,从两组牌中各摸出一张,那么摸出的两张牌的牌面数字之和等于5的概率是多少?请你用列举法加以分析说明.分析:所谓列举法就是利用列表或树状图表示.则概率=发生总的次次数数解:可以由下表列举所有可能得到的牌面数…  相似文献   

18.
概率是新课程中的热点内容,在概率教学中,适当说明构造概率模型在解题中的运用,体现概率与其它数学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概率知识的理解,都是很有裨益的.约束条件下的最值问题是中学数学常见题型,本文将另辟蹊径,利用一个概率定理求解此类最值问题,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误差和数据处理”是分析化学数材中的重要部分,近年来教材中内容变化较大。本文就这方面的内容、重点和关键问题作了讨论。误差是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表示测定的准确度;偏差是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表示测定的精密度,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别。按高斯误差分布方程作图可得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根据方程和曲线可得偶然误差的分布规律,可求出偶然误差出现的概率,从概率可得到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20.
一、选择题 :1.在 10人中 ,有学生 4人 ,教师 3人 ,干部 2人 ,农民 1人 ,则数 25表示学生人数占总体分布的 (   ) .A .频数  B .概率  C .频率  D .累积频率2 .已知某学生通过数学能力测试的概率是 13 .他连续参加 3次测试 ,那么其中恰有 1次获得通过的概率是 (   ) .A .49  B .29  C .42 7  D .22 73 .已知随机变量 ξ的分布密度为f(x) =cx( 0≤x≤ 2 ) ,0 (x <0 ,或x >2 ) ,则c=(   ) .A .14   B .12   C .16  D .134 .二项式 (x -1) 9按x的降幂排列 ,其系数最大的项是 (   ) .A .第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